電影訊息
春風化雨師道情--The Ron Clark Story

热血教师/春风化雨师道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

7.5 / 12,439人    90分鐘

導演: 倫達‧海恩絲
編劇: Annie DeYoung Max Enscoe
演員: 馬修派瑞 Griffin Cork Jerry Callaghan James Dug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伊莉莎不白

2011-05-07 18:08:53

「熱血教師」的「熱血三部曲」(觀後感作業……囧)


「你知道,上學本該是令人激動的。」
「好吧,現在你說話就像那些週六早晨插播在動畫片裡的白痴廣告了。」
「怎麼?你不喜歡上學?」
「學校爛的要死,我討厭學校。」
「是啊……好吧,如果我是你的老師,你一定會愛上學校的。」

上面這一小段對話是我在看電影《熱血教師》時印象最深刻的情節之一,那個口口聲聲說上學本該是令人激動的事,卻被朋友恥笑為白痴還大言不慚地說如果自己是她的老師那麼她一定會愛上學校的「自戀狂」,就是電影裡的男主角——熱血教師倫•克拉克。和之前看過的很多美國有關教育方面的電影一樣,這部溫馨感人的教育勵志片有著一樣俗套的故事情節:一群頑劣不堪,家庭背景複雜的「問題學生」;一名心懷夢想,誨人不倦的「熱血教師」;經過一系列博弈和努力之後,最終所有的學生都脫離差生群體,成為了優秀的人才。故事本身並無什麼特別之處,所不同的是,這部影片的故事改編自美國的一個真實的教育案例,而倫•克拉克本人也的確完成了影片裡那樣的「教育奇蹟」,所以較之以前的《放牛班的春天》《心靈捕手》《死亡詩社》等一系列同類型的影片而言,我個人覺得《熱血教師》為我們提供的教育實踐經驗要更具備借鑑價值。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克拉克的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在體制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的,比起挑戰乃至破壞已有的教育規則——像死亡詩社裡的Keating老師那樣——克拉克的風格更容易被推廣和接受,也更容易成功。下面我們就詳細來分析一下克拉克的「教育奇蹟」是怎樣煉成的。
「熱血三部曲」之一:排斥期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名教師想要教好自己班級的學生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就完成,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被別人貼上了「差生」「壞孩子」標籤的學生。對那樣的孩子來說,教師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完全「敵對」的存在,他代表了專制、蔑視、冷酷甚至是暴力,所以這些學生才會不遺餘力地和老師作對,以期得到成人的關注和自己所嚮往的「自由」。克拉克接手的正是這樣一個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氣走了6位老師的「最差班」,而他所面對的挑戰與排斥自然也是史無前例的。這一階段克拉克其實是非常被動的,他和學生間的矛盾衝突也不斷升級,並最終導致他情緒失控甚至想要放棄在紐約的從教生涯,我們可以用「衝突——對策」的對應關係來看看這一階段克拉克的遭遇以及由此為我們帶來的啟示。
衝突1:在第一節課上克拉克就開門見山地向孩子們強調「we are a family(我們是一家人)」的觀念,並在第一時間制定了富有他個人特色的班級規則。但是這群頑劣異常的孩子不僅在課堂上無視他的宣講,甚至在下課後還把他的車噴滿了藍色的顏料,他的道德說教完全無效。
對策:面對被噴的亂七八糟的車,克拉克並沒有像孩子們設想的那樣大發雷霆,相反,他用同樣顏色的塗料把教室粉刷一新,以一種略顯「討好」的姿態期待著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納,雖然這在學生看來是「愚蠢的」「可笑的」,但起碼在這一回合,他的寬容和忍耐至少沒讓他失掉作為教師的尊嚴。
在這一個小的衝突中,我們看到克拉克具備了作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的先決條件:那就是寬容。對於一名教師而言,這種寬容在一定意義上甚至比愛心更重要,因為寬容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自由發展的空間,能讓學生身上的主觀能動性和個體獨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可以不誇張的說,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寬容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學生未來發展的好壞,如果我們的教師對於學生偶爾的不恰當行為或是學業上的創新行為都能理性地寬容和引導,而不是粗暴地否定,那麼我想所謂「學生缺乏創新精神」之類的說法必然會不攻自破。
衝突2:為了使班級規則得到強制實施,克拉克採用了類似「連坐」的懲罰制度,影片中由於莎美卡不願意排隊出教室,而且插隊後又說謊,導致全班同學都挨餓等待,最後迫於集體的壓力,莎美卡承認了自己插隊的事實,整個班級才能順利吃到午飯。然而讓克拉克沒想到的是,表面順從的學生卻在放學後報復性地把整個教室破壞的一塌糊塗,還在牆上挑釁地寫上「we are not a family(我們不是一家人)」,師生間的衝突瞬間升級。
對策:倍感無奈的克拉克默默收拾好凌亂不堪的教室,甚至把它變的比以前更加漂亮,他並沒有去追究到底是誰搞的破壞,而是再次向學生強調了集體對每個人的價值和意義,並進一步要求學生以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夢想。這一回合克拉克其實已經開始輸了,只不過矛盾並未激化到讓他不能容忍的程度,支撐他堅持下去的依然是他最單純的對教育的熱愛和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
在這個已經升級的衝突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激化矛盾的導火線事實上正是克拉克為了強制推行班規而採用的「連坐」懲罰措施。這種將個人過失與集體利益捆綁起來的做法,從表面上看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但從長遠角度看則是沒有好處的。因為讓一個人的錯誤連累所有人,首先對其他沒犯錯誤的同學來說是不公平的;其次對犯了錯誤的人來說,他的屈服可能並不是出於改過的需要,而是迫於集體的壓力不得不這樣做,如此一來,學生只會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可能為此而對教師產生怨恨——因為老師讓他在所有同學面前「丟人」了,這會嚴重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真正的教育實踐中,這樣的懲罰一定要慎用,偶爾一兩次尚可,絕不能頻繁使用,否則必然會使師生間的關係迅速惡化。
衝突3:佈置的日記沒有一個人寫,學生依然無視課堂的紀律隨意說話、打鬧,克拉克的耐心終於耗盡了。他把帶頭破壞紀律的莎美卡的桌子猛地轉向自己,然後狠狠地晃動桌子,最後背起自己的包離開了教室,決定放棄。
對策:已經決定放棄的克拉克哪裡還有什麼「對策」可言,他只是在離開紐約之前約朋友一起逛了逛這座城市,準備打道回府。
這一幕可以說是全片矛盾衝突的一個高潮了,在後來和友人的聊天中,克拉克說他恨不得把那孩子連桌子一起從窗戶丟出去,因為他們明明可以做到自己要求的一切但就是不做,這比本來就做不到更令一個教師感到無力和憤怒。到這裡為止,克拉克認為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因為他沒能扭轉自己的學生,沒能把他們帶向自己預設的目標,反而被這些孩子氣走了。在我看來克拉克這一階段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如果把教育一幫「問題學生」的工作比作一場戰鬥的話,克拉克這一階段一直都只是在防守和退讓:他順應學生的喜好,收拾學生留下的爛攤子,忍讓學生的無理取鬧,唯一的主動「進攻」又是最老套的說教,如果這些真能奏效那麼這個故事就沒有演出來的必要了。影片裡並沒有詳細描述克拉克重返學校之前的心理活動,但我們可以設想,他一定也是進行了一番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省的,否則之後的「喝牛奶講語法」絕不可能是憑空來的。
事實上這一部份情節帶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教師在對學生施教的時候不能總是以成人的方式向孩子進行強制的灌輸。克拉克固然是懂得尊重和熱愛學生的,可在這一階段他也沒能擺脫說教、刻板的教師形象,成人化的思維模式讓他無法真正走進這群孩子心中,他的退讓和忍耐不僅沒能起到教育和感化學生的作用,相反還讓學生覺得他是個「傻瓜、白痴」,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的行為方式都是成人世界裡的:他以說教的方式宣揚自己的集體觀念,用毫無實質意義的「在板子上寫名字以及劃對號」的方式來「懲罰」學生……這些教育手段都非常老套,既不能讓他自己區別於其他被氣走的老師,更不能對這些已經習慣了懲罰的孩子起到任何威懾作用。所以我們在這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教師要想順利走進學生內心,不光需要寬容、尊重和熱愛他們,更重要的是要選擇恰當的推行教育的方式、視角以及出發點。和孩子打交道就必須學會孩子的方式,我猜這也一定是克拉克本人在重返校園之前悟到的一條寶貴的經驗。
「熱血三部曲」之二:融合期
這一部份可以說是整部影片最精彩,教育經驗最豐富的一段了。重返學校的克拉克在語法課上一反常態地擺了一桌子巧克力牛奶,在所有學生好奇的目光中開始了自己和他們之間的「交易」:學生能連續15秒保持安靜認真地聽課,他就一口氣喝掉一盒牛奶,這樣如果他們能堅持一整節課的話,最後他們很有可能看到「怪胎」克拉克老師在課堂上當眾嘔吐。這是一個多麼絕妙的交易!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真的是非常佩服克拉克的智慧,因為他找到了小學生身上最大的弱點:那就是他們的好奇心。老師真的會喝掉那麼多牛奶嗎?他真的會在課堂上嘔吐嗎?好奇心的驅動力遠比集體懲罰的力量大的多,因此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老師一杯接一杯地喝掉牛奶,而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也學到了應會的知識,「交易」成功,克拉克終於在自己的紐約執教生涯中贏得了第一場勝利。
嘗到了甜頭的克拉克繼續著他和孩子們的「交易」:從孩子們那裡學「雙跳」,作為交換讓他們從自己這裡學知識;犯了錯誤的孩子不再被劃對號,而是跟著克拉克老師補習兩個小時作為「懲罰」……在特納校長大吼著「你難道不覺得做這些12歲孩子才會做的事情有失體統」的時候,克拉克已經發現了融入和改變這些孩子的正確道路:那就是尊重並學著像他們那樣做事,用12歲孩子特有的方式。這條經驗看起來很簡單,執行起來卻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孩子的世界永遠是充滿新鮮和挑戰的,他們不會永遠只按照一種模式去做事,這就要求教師也能跟上他們的節奏,學著「不按常理出牌」,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覺得這個老師是「有趣的」,是值得尊重和被喜愛的。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一個老師讓他覺得乏味和無聊,那麼我想不管這個老師講授的東西多麼有價值,學生沒有興趣聽,也是不可能學會的。因此,當一名老師能夠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並考慮問題的時候,老師和學生之間才能真正建立起信任和依賴的關係,而這正是進一步深入推進教育行為的一個前提和基礎。
在初步獲得了學生的認可之後,克拉克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個班級的孩子是所有人眼中的「差生」「壞孩子」「失敗者」,他們對於學習既沒有興趣,更沒有信心,而克拉克要想獲得特納校長的尊重與認可就必須在即將到來的州立統考中讓這些孩子全部達標。
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克拉克做到了。他的方法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步:
1.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方面,克拉克除了上面提到的以「交易」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外,更值得我們借鑑的一點是他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記憶特點恰當地改變教學方法,比較典型的一個細節就是在教授美國史時,對於那些枯燥的識記內容,克拉克創造性地將它們編成說唱歌詞,用一種簡單、愉悅甚至略顯誇張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記住所學的知識。當歪戴著棒球帽隨著音樂節奏笨拙扭動的克拉克老師滑稽地說著「all right,all right」時,我想每一名在場的學生心中一定都充滿了學習的慾望和激情。真正的學習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愉快而富於創造性,在輕鬆和自願的前提下獲得人類文明的精華,而不是像誇美紐斯所說的使「學校成為兒童才智的屠宰場」。
2.幫助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面對這樣一個被貼上了「差生」「壞孩子」標籤的班級,克拉克除了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法,絞盡腦汁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之外,還非常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片中比較正面的反映克拉克對學生進行自信心培養的情節有兩處,一處是剛剛融入這個班級後,克拉克在班級里放置了很大的一個蛋糕,領著學生點燃蛋糕上的蠟燭,並和他們分享了自己攀岩的經歷,鼓勵孩子們敢於「跳下去」,敢於面對挑戰;第二次就是他生病康復後,回到學校發現學生的成績一落千丈,生氣的克拉克在聽到孩子們說自己是「loser(失敗者)」之後,以從未有過的嚴肅和認真態度對學生們說:「你們不是失敗者!」並強調了與這一學期的不斷努力和眾多收穫相比,這次考試並不算什麼。其實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需要不斷鼓勵的,沒有哪個人不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美,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固然是要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但另一方面也一定不能吝嗇自己的讚美和肯定之詞,選擇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進步和能力表示肯定,培養起學生的自信心,往往能使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血三部曲」之三:依賴期
經過「排斥期」的矛盾,「融合期」的調適,克拉克終於使班級逐漸走上了正軌,進入了最磨練教師意志力的「依賴期」。為什麼要叫「依賴期」呢?因為在這一階段,學生和老師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信任的紐帶,彼此都確定了對方的重要性,並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要相互扶持著向前不斷邁進。看起來好像已經沒什麼大問題了,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好了,但這一階段事實上是對一個老師能力和責任心的最大考驗。因為之前與學生的矛盾衝突也好,巧妙智慧的「交易」手段也罷,這些都不是一個班級的生活常態,而僅僅是「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措施」。但進入依賴期之後,當班級的各項制度都已基本完善起來,整個班級的風氣也逐漸扭轉後,如何能讓學生一開始的新鮮感保持下去並最終轉化成一種生活的「慣習」,則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責任感。
影片中的克拉克老師在該階段的表現真的是無可挑剔:他深入學生的家裡幫他們輔導功課,即使遭到家長的反對甚至是投訴也絕不放棄;他留給學生自己的電話號碼,好讓他們能隨時找到他解絕學習中的困難;他帶病上課最終昏倒在課堂上,休息期間甚至還要用錄影帶給學生講課……故事發展到這裡似乎就是一個老套的不能再老套的「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優秀教師的案例講解了。記得在我們的「班主任工作」這門課上,有同學曾說了這樣一句話「優秀的班主任都是一樣的,但不稱職的班主任則各有各的不同。」現在看來無論國內國外,這一說法基本都是成立的,因為優秀的教師的確都差不多,他們都像克拉克一樣的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富有責任感,並堅持不懈地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對於這些我們都已熟知的內容我並不想再過多贅述,倒是克拉克在這一階段對幾個學生的個別輔導讓我很有感觸。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他對那名叫胡里奧的男生的輔導,這個孩子偷竊媽媽的錢包,在學校里組織同伴賭博,是個習慣很差的孩子。但克拉克卻從他組織賭博的「惡習」中看到了這個孩子的數學天賦,因此他通過向胡里奧「學習」紙牌的玩法來幫助這個孩子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學到更多有價值的數學知識。這個細節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們從孔子的時代就開始提倡「因材施教」,但迄今為止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老師卻寥寥無幾,雖然這與現行的班級授課制的侷限性有很大的關係,但歸根結底我認為還是我們的老師缺少發現,缺少與孩子的溝通。數學本來就源於生活,紙牌中包含的數學知識更是豐富多彩,這是多麼寶貴的教學資源!但我們又有多少老師把它發掘出來了呢?更難能可貴的是,克拉克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孩子蘊藏在賭博惡習背後的數學天賦,並因勢利導將他的「惡習」變成學習的竅門,對於一個老師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富有創造性的教育智慧,被這種智慧改造和影響的孩子,必將終生受益。
除此之外,克拉克對莎美卡頑劣背後所潛藏的領導才能及學習能力的深入挖掘;對個性孤僻暴戾,家庭生活不幸卻擁有驚人藝術天賦的泰西恩的寬容和關愛;對想要好好學習卻遭到家庭阻撓,生性自卑而又膽小的班德里婭的鼓勵和肯定……對每一個孩子,克拉克都傾注了他所有的愛和責任,並且這種愛和責任還建立在他所擁有的不同尋常的教育智慧之上,因此他能夠煉成這樣的「教育奇蹟」,也就不足為奇了。
尾聲
再好的故事也有收場的時候,克拉克的熱血故事自然也不例外,當然,大團圓的結局是早就預料到的,但對於克拉克而言,他的執教生涯才剛剛開始,而對於那些孩子來說,生活的廣闊舞台也才剛剛在他們的眼前展開。現在再回頭來審視開頭時我摘錄下的那段對話,我不得不承認,克拉克是對的。如果他是我們的老師,我相信我們都會熱愛學校,熱愛學習。因為一個好的教師就像一架功能強大的望遠鏡,通過他,學生可以看到更遠處、更精彩的外部世界;同時,好老師又像顯微鏡,在他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更深入地觀察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身上從前被忽略和掩蓋的光芒,將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可能性擴展到最大限度。
克拉克毫無疑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教育者,他的寬容、愛心、責任感其實都不是他最主要的成功秘訣,他超出其他教師的最關鍵地方就在於他認真地思考了孩子們到底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來對待,而這樣的一種「人本理念」,我想正是我們所有的教育活動最原初的出發點和最終極的目的地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