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前度--Ex [HK2010]

前度/前任/前那个

5.7 / 469人    Hong Kong:95分鐘

導演: 麥曦茵
演員: 鍾欣潼 陳偉霆 周俊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asukihaga

2011-05-04 02:10:55

After all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度》上映的時候,和《戀人絮語》一同出現在螢幕上。
那時和朋友約好去看電影。說這兩部港片看哪一個好。
我選擇了後者。

看完《前度》,再次對香港電影充滿了信心。
港式愛情片。有特別的味道。令我深愛不已。
每每看完。得以平靜的接受它的結局。卻又內心充滿無法言語的情感。

After all。電影的插曲。卻又是最好能詮釋這部電影的詞彙。

After all。他不愛她。均平。詩雅。
After all。他想念她。均平。周怡
After all。他仍愛她。阿蘇。周怡。
After all。她還愛他。周媽。周爸。
After all。有些人,成了「前度」。



「那些早已成為自身一部份的習慣」

印痕。
塗抹在牆上的印痕,可以用新漆覆蓋。
刻畫在物品的印痕,可以丟棄而了之。
紋印在身上的印痕,可以用雷射清除。

而這世上最難磨滅的痕跡,便是習慣。

初初,均平和周怡在一起。
他們擠在破舊的小房間裡。他們吵架,砸摔物品。
她任性。愛撒嬌。依賴強。
痛經。半夜也要指使著男友去買藥和用品。
買錯。埋怨。甚至鬧來要上醫院。
他都一概接受。
所以。他知道,杯子要買塑料的,才不會被她摔碎。
所以。他知道,她生理期會很痛,一定要買正確的衛生棉和止痛藥。
所以。他知道,丟三落四的她,沒帶手機充電器並不是件奇怪的事。
所以。他知道,任性且隨性的她,一定會肆意的觸及自己怒點,且會發生肢體衝突。
可是。他知道,她這麻煩又難伺候的性格,他早就熟悉了。
並且,習慣了。

所以縱使分手多年,他依然記得她的習慣。也許此生,他也無法忘懷她的一切。
儘管。After all。他們,還是沒能在一起。

最初,當均平和周怡在一起的時候,阿蘇是他們的調和劑。
半夜上醫院。均平喊來阿蘇開車載。
決定去旅行。均平又讓阿蘇開車載。
周怡無處歸。均平再囑阿蘇開車載。

阿蘇見周怡很多次。卻沒有很多話。
在她不適柔弱的時候。
在她賭氣倔強的時候。
在她失落無助的時候。
最後。
在她充滿期待的時候。

他看過這個女生性格的不同面。
卻又一直做著守護人的角色。
他習慣,陪伴糾葛的這兩人。

周怡的父親離開很久。
起初,周怡母親會前往掃墓。並且抱怨著「最愛的人不是身邊的那個」。
而最後,她不再前往拜祭。因為「最愛的人已不在身邊」。
她心中有他,且習慣空守一個人的寂寞。便將他深擱內心,四處旅行。

習慣是一件可怕的事。它如此強大,讓你不由自主,被奪取理智思考。

周怡和均平在一起時。他買給她情侶耳釘和戒指。
即便後來分開,她都依然佩戴這兩樣信物。

她遇到古惑仔阿升時,戴著均平給的耳釘和他纏綿。
她遇到寫字人阿樹時,戴著均平給的戒指和他調情。
她重逢舊情人均平時,腳踝上留有為阿升而紋的星。

每逢她遇到不同的人時,都帶著前人所留的印記。

這,究竟是她忘不掉,還是習慣了?



「誰出現在上一秒」

前度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豆瓣小組上經常有討論。

比如。
男友得知女生髮帖討論前男友之後,盛怒並提出分手。
還有問如何對付男友前人。有人給了個心狠手辣的答案。潑她硫酸。

想想,人們擔心現任的前度,不僅是為醋意。
前度所帶給現任的影響是可怕的。甚至是災難性的。

之所以成為前度,自然是源自於錯誤的結合。裡面必然攙和著爭吵與惱怒。
有人可以因為前度的傷害而不輕信愛情,甚至避離,抗拒。

前度所遺留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比如某種性格,態度。
又甚至如星座組裡的發誓「我絕對不會再找XX座的人了!」

所以,情侶間的吵架點,不免又多了一個「我沒他/她好是吧?那你回你前任那裡去啊!」

當阿詩見到周怡煮夜宵,說「我們都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周怡便記得這「習慣」。
次夜,當她見到均平煮夜宵,便嫉恨的鬧「你們不是沒有這習慣嘛!」
而後來阿詩在早上見到池子裡有夜宵留下來的鍋,臉色頓時就變了。

一頓夜宵,不過一包面,一個蛋。
周怡和均平,都習慣直接在鍋裡打一個蛋。而阿詩更喜歡用煎的。

她們兩個,介意的,都是一種習慣。


每個人看待前度都持有不同的態度。

有人說,經歷了上一任的錯誤,帶著更好的自己,去面對現任。
經過了失敗與教訓,自省與檢討,在新一段的感情里,能夠表現得更為成熟理性。

但也有人會保有太多來自上一任的遺留。好比習慣,興趣,偏好。
比如,你習慣了和這個人去一間店裡淘物。即便你不曾留意,或是感興趣,會因為對方而習慣甚至喜歡上這樣的活動。
當有一天,你的身邊空缺,或是換人了。某天路過同一間店,依然會不由自主的停下步伐,或是呆呆凝望。
也許最初會害怕,因為睹物思人。也許過了許久,再踏入這間店裡,也許會勾勒起淡淡的回憶。就想一想,念一念。
過了很久,當你再次路過這間店時,也許身邊就是別人。也許會感慨,也許我還習慣著來這裡,只是陪伴的是另一個人了。

看著前度,便會想起一個曾經的你自己。



「你在尋找一個什麼樣的人?」

均平因為周怡的任性和倔拗的脾氣而與之分手。後來便遇上性格溫順的阿詩。

他告訴阿詩自己的故事,甚至是關於周怡的。如此坦誠。
而阿詩也是個明理人。或者說,無比寬容。
她對著周怡可以露出微笑。甚至不介意多載她一程。還能和她輕鬆交談。
她允許周怡坐在副駕駛座。(我一直覺得副駕駛座某些時刻是個相當敏感又曖昧的位置)
她在大半夜裡載周怡尋求落腳點。甚至同意讓無處落腳周怡借住家裡。
作為一個女友,對待男友的前任可以到這個份上,乃令人佩服不已。

當她猜測到男友和前任的曖昧時,板起臉來,毫不客氣的趕走了周怡。
然後,她轉身,用熱烈的激情去迎合男友。

他們纏綿在那張巨大的椅子裡,那張最初當均平和周怡在一起時購置的椅子,在樓道里搬運時均平初睹阿詩和她前任親吻的椅子,白日裡當阿詩工作時均平與周怡調情的椅子。
當阿詩盡力的取悅著男友時,她的臉上留下一道道淚痕,甚至,還要擠出笑容來面對男友。
因為她真的慌了。她不知道,除了生理需求以外,她還有什麼能夠挽留住身邊的這個人。

她知道,男人忌諱女人亂吃醋,所以她以笑臉和善意去面對他的前任。
她知道,男人在人前介意面子,所以她介紹家裡狀況便說「房子是他租的,我只是過來住的」。
她知道,男人不喜歡無理爭吵,所以她只管冷漠對待敵人,卻沒有責備質問男友半句。
她知道,男人需要溫柔與體諒,所以她見他為尋前任的耳釘而弄到滿地水,立刻拿抹布擦地還裝沒事。
她知道,男人也許會因淚而柔,所以她苦苦哀求他「我哪點不好,你說,我改」,又說「我不能沒有你」。

她沒想到,兩個人在一起這麼久,會因為前度出現的短短幾日,而毀了一切。


看的時候,我問朋友,「周怡和阿詩,你會喜歡誰?一個愛耍自己性子,而另一個溫柔又順從」。
他說:「當然會選阿詩」。

看著片子,看著「模範女友」,當然好做選擇。可是在生活里,真實情況往往又不是這樣了。
早些時候,和這位朋友討論到「人都是犯賤的」這個話題時,他戲謔的說自己,糾結的那段感情,對方並不完美。
他愛她如此之深切,願為犧牲許多,也給了她許多物質上的幫助。可是她就如此任性。
看看身邊其他的朋友,信手拈來的優點,都比她多得太多。可是,他就偏偏的,那麼的愛她。

越是令自己糾結的人,往往自己糾結的越深。


想起昨天和另一位朋友看《單身男女》的時候,問他,「古天樂和吳彥祖你選誰?」
古天樂的角色,花心多情,追高圓圓卻也鍥而不捨。只是愛她的同時,目光隨時會被其他女生給勾走。
吳彥祖的角色,專心痴情,默默的等待著女生多年,眼裡未有其他人存在。

我說,不選吳彥祖,這編劇絕對腦殘了!朋友卻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會選古天樂。
男生的潛意識裡,痴情等待多年,是件不靠譜的事,而愛戀的同時保持各種小曖昧,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因此,便有了「欺騙女生的爛男」和「常被發好人卡的憨厚老實人」。如果女生都選擇老實人,那自己就不會被傷害,而老實人也不會一直被拒絕。所以,人們往往會被「不靠譜」的因素吸引。沒有人選擇愛情像購物,要挑質量最好最耐用的。


那麼多年,脾氣躁急的壞女生周怡,卻能輕易的擊潰溫順體貼的阿詩。
也許人性本當如此,愛折騰,不能過度滿足,否則就不懂珍惜。
但也許是因為人性,才讓均平離開阿詩。

也許阿詩本身是一個溫和的女子,體貼忍讓。
可是,面對著現任的前度,沒有一個人是會不介意的。輕則抓狂抱怨,重則挑明爭吵。
而她,卻能夠說服自己,去報以善解人意去熱情對待周怡。

可是愛情本來就是一種競爭。贏家奪走愛人的真心。禮讓和謙和,在戰場上,對自己毫無利處。
介意前任,是一件自然的事,為此抱怨和爭執,雖然現任會埋怨「為何如此敏感計較」。可是正因為知道了你的醋意和不滿,對方才會謹慎面對前任。因為你會不高興,會鬧,會吵,而沒有人天生願意爭執吵鬧。
若是一味的體諒和寬容,對方便覺,無論如何,你都不會介意,既然不介意,那來往界限便變得模糊,也許就有許多意料不到的事會發生。因為回憶是危險的,而習慣是災難性的。哪一樣爆發,你都承受不起。



「一個人的灑脫」

和均平在一起的時候,周怡錯過了台灣之行。
和阿升在一起的時候,周怡拒絕了泰國之行。
和阿樹在一起的時候,周怡放棄了英國之行。

和幾任前度在一起的時候,她都有過旅行的夢想,可是,每一個,她都錯過了。
直到她母親告訴她,「有些旅行,可以一個人完成」。

人生便是一場旅行。
好比周母,雖然喪夫多年,未有遇到合適的人相伴終老,她便選擇一個人過著灑脫的生活,甚至還保有一顆童心。
對她而言,這樣輕鬆的活著,自由自在,好過匆匆尋伴,然後急著嫁掉。

很多時候,人生的許多東西,比如感情,無法急於速成。
它們需要經歷一個旅程,或漫長或短暫,去尋覓最適合自己的結局。
有時候,在這樣過程里,或許孤單寂寞,但是,與其隨意尋伴去排除寂寞,不妨一個人踏上路途,慢慢體會目所見耳所聞心所感。



「港式愛情片」

港式愛情片的反應很奇妙。

好比之前為《戀人絮語》而寫的影評《關於愛情的N種方式》。
在豆瓣影評和部落格原文下,不少人留言表示原本看不懂電影,看了影評以後才領悟到導演的用意。
而我本身在電影院裡觀看影片的時候,或許因為非週末非晚上這樣的熱門時段,偌大的放映廳裡才六個觀眾,除了我和同行的朋友外,有一對提前離場,另一對抱怨不知所云。

而《前度》,依然有不少中年觀眾表示幼稚。在他們眼裡,也許只有閱歷尚淺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才會糾葛於情感里。

我想我是極其喜愛這樣的港片。特別是由新生代導演所制的片子。
這裡面探討的愛情,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香港不同於大陸,題材無限制,更開放。因此會有不少導演敢於嘗新,勇於探討現代人的愛情。而非一味的老一代相守一生的愛情觀。

時常和母親聊天時談及許多感情的話題,她表示與她成長年代所經歷的感情觀相差甚遠。
她說起中學時代男女生避忌交流,否則會被指指點點。
她說起一名大學女同學和男友去逛百貨,老家的冬天極為寒冷,走在路上冷風刺骨。進了店裡,男生髮覺女生手很冰涼,便讓她脫鞋,讓她的腳擱在自己懷裡幫她暖和。而一旁的售貨員都很羨慕的圍觀。這個女生把這件事告訴了包括母親在內的幾名好友,這群閨蜜們便無比感動的說:「這樣的男生,嫁了吧!」後來他們結婚,有了個女兒,非常幸福。

母親說,她們那個年代,都是被瓊瑤小說影響長大的一代。所以許多觀念,和生長在不同時代的我們,必然有所出入。

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成長在一個與父母輩不同的時代里,對待愛情觀,便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看安妮寶貝,讀她筆下那些「海藻般長髮」的寂寞而又不安的女子。看亦舒,讀她眼裡那些大時代轉折點裡命運多舛的女子,又有不一樣的意味。還有部落格上盛行的張小嫻語錄,提醒女生在愛情里要學會保護自己。還有各種偶像劇裡的「麻雀變鳳凰」老套戲路。都在反映著這個時代的愛情觀。

不同於長輩的時代,愛情是女生的順從與守候,在我們這個時代里,影視和作品題材里,女生都具有個性和挑戰性,在愛情里擔綱起重要的角色,而不再僅僅是淚水,柔情與誓言。女作家們筆下的愛情,其實更多為對這個時代女性的一種期待,在感情里,生活中,更具有選擇權和自身價值。徹底的顛覆著上一代。

我沒有看《山楂樹之戀》。不是它不好,而是我覺得不符合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並不是說這個時代里沒有那種一生的守候,我知道一定會有這樣的人存在的。

但是,這個時代里談論愛情,已經不像上一輩的時代里那麼保守。我們可以大方的討論性如何影響和左右著人們的感情,也可以說人的自私,任性和冷酷。愛情遠不止是一個悽美的童話,一個長達一生的守候。它有多種可能性。

朋友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何成為愛情經典?因為他們都死了。如果他們活著,也許在尚且幼稚任性的年紀里,羅密歐也許會迷上另一個妙曼身姿,而朱麗葉也許也會移情別戀。可是他們都死了,故事繼續不下去,我們看不到愛情里所存在的危機和浮躁,所以我們覺得它是經典。

我喜歡港式愛情片,因為它們會大大方方的討論愛情裡的另外的可能,比如背叛,出軌和糾葛。
愛情不是單一的判斷題,不僅僅是愛或不愛。它包含太多的內容。
選擇題?嫌單調。
填空題?太狹隘。
問答題?最好是寫作文!

《前度》討論了人在感情裡的猶豫與徘徊。這樣糾葛的感情,往往正存在於八零九零年代出生的年輕的一代里。因此,這樣的片子,對於這個年齡段的觀眾來說,最適合,也最有共鳴和警示性。

另外。
鍾欣桐是個很棒的演員。
以前未有看過她的作品。但至少這一部,她真的很出彩。



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感情與戀人。
After all,會和最適合的人過完餘生。

也許這個人未必是最初你最愛的。
After all,他/她終究會成為你最深愛的。

前度。After all,就留給回憶,一同隨時間而淡忘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