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烈火焚身--Incendies

焦土之城/烈火焚身(台)/母亲的告白(港)

8.3 / 202,644人    131分鐘

導演: 丹尼維勒納夫
編劇: 丹尼維勒納夫
演員: 魯比娜阿扎巴爾 梅麗莎德索蒙斯波林 馬克西姆葛迪特 雷尼吉納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柏祥

2011-04-19 09:41:17

宗教令人發狂


        宗教令人發狂。
        
        設備簡陋的平房, 中東人(電影沒有特別提及他們是何等人種, 姑且稱為中東人), 一班穿上便服的軍人用電動剃髮器替小孩理板寸髮型, 仔細觀察孩子舉動: 理髮時沒有賴皮撒嬌的服從, 再聆聽現場電動刀片的刮噪, 聲浪單調不大, 期間小孩沒有哭鬧, 氛圍死寂, 進一步看小孩臉上的青腫淤痕, 明顯遭受不聽軍訓的施以體罰, 開首斷落的電影用了單一的重覆動作, 以及摩打轉動聲音, 不配上如泣如訴的絃樂主調聲軌, 凝聚了小孩子在戰局混亂下大人掌管未來主人翁不是拿著書本求學, 而是拿起槍械學習殺死所謂敵對派的黯然無奈。
        
       在雙胞胎眼中, 母親Nawai是難以親近的, 母親遺願是找到失散多年的父親及兄長, 並要把親筆書信交給他們, Jeanne有母親冷靜沉著的優點; Simon衝動易怒, Jeanne是穿越國界尋找母親根源重任的適合人選, 女兒自踏入母親成長鄉土開始, 發現在律師樓服役了18年的秘書不是身世淡如水, 卻是歷盡滄桑的傳奇。
        
        家族信奉宗教視為下等的難民偏偏是Nawai愛人, 家族成員本著非我族類不能結為姻親的緣故, 竟然在Nawai面前槍斃了情郎, 她傷心欲絕, 對祖母哭訴有了男子骨肉, 堅決要生下來, 男嬰順利產下, 剪刀剪斷臍帶, 這幕聲畫俱全, 完整畢露(影院女士發出驚呼, 可見震撼)切斷臍帶是保障嬰兒可以脫離子宮後可以呼吸, 不需要管道輸送血液養分存活, 這一剪象徵Nawai家族留母不留子的決絕, 母親用棉織品遮蓋臉孔, 是誕下愛人遺腹子, 可是家族鄙視劣等人種兒子, 不能改變信奉甚久教條確立我是唯一真理的真神, 別的教派是牛鬼蛇神的蒙羞。
        
        母親展開萬里尋找左腳底部腳背有三個圓點紋身的兒子, 她把紫色圍巾蓋了臉的下端, 帶上十字架, 搭乘旅遊車, 不幸遇上數個標悍男人截劫, 他們不是要財, 他們要血洗叛教徒, 子彈橫飛, 蒼蠅很快舔吃屍體傷口, 敵方為了不留活口, 兼且容易處理死屍, 利用汽油焚燒旅遊車, 生死存亡間, Nawai握緊、高舉十字架, 自稱基督教盟友, 基於母親天性及補償吻了初生兒子被祖母抱走了的憾事, Nawai強行抱走了哭叫的小女孩, 她拯救同宗同派的小女孩, 母女剛歷經劫難倖存, 女兒不捨得生母, 擺脫陌生人, 奔向在火海的母親, 敵軍槍殺小女孩, 她中彈倒地以遠鏡交待, 是導演覺得要是近鏡詮釋生死往還的轉折、血肉親情的不能捨割, 何其不堪! 跪在沙地的側寫帶出了Nawai不想枉死舉起象徵耶穌基督為我們死的聖物時臉色鐵青, 大叫我是基督徒, 變亂的宗教身份為的不是捍衛自行信奉多年, 出世就鎖定沒法更換的宗教, 是為了活命, 以及發揮不分鐘族宗教的母性; 與另一情節比較, 留著小平頭的狙擊手槍擊躬在爛車子後面的小孩, 平頭髮型是成人假借宗教為名極權統治下的扼殺人性手段, 軍隊從小訓練小孩子成為聖戰兵器, 少年狙擊手以槍殺兒童取功勳為榮, 兒童血流遍地的特寫再一次嚇怕了觀眾, 近距離由上而下的拍攝是需要的, 不是的話怎能控訴殘酷的戰爭實況?

Patrick Chan寫於2011年4月1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