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聒蟈

2011-04-12 18:08:15

花瓶的秘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花瓶的秘密

小時候看西遊記,最想要的其實不是金箍棒,是觀世音菩薩手裡的花瓶。這個小花瓶,用的時候一甩,要水有水,起死回生,所向無敵;不用的時候擺在菩薩手裡,插上柳枝,迎風那麼一擺,又浪漫,又優雅。把菩薩叫成花瓶阿姨會不會引起人神共憤?

後來多看了看八卦,就明白了,花瓶不是隨便可以加在人名前面或者後面的。

《花瓶》的故事大概就是一個法國版的娜拉,當然法國人講起故事來,總要要浪漫的多,美好的多。

時值歐洲罷工狂潮,丈夫無力挽回僵局,妻子臨危受命,獨抗大纛,知人善任,以科學溫和的管理手法重整河山,開創了公司發展的新局面。後來,丈夫歸來,以卑鄙手段重掌公司,妻子無奈,只好離開公司,在兒子的幫助下,步入政壇,成了眾人之母,一代巾幗。其間還穿插了各種八卦和少年時的風流韻事,家庭關係、夫妻關係、父子關係、甚至小三、小四、小五的關係,錯綜複雜,引人入勝。

這與《玩偶之家》故事的結局截然不同。

也記不大清楚了,當時易卜生的娜拉出走之後,魯迅先生好像還寫了篇《娜拉出走以後》,說娜拉的結局無非兩個,一是墮落,二是回家。大概是因她並沒有掌握經濟權。

大概是時代地域之不同罷。因為電影裡的妻子,是擁有公司百分之二十(不確定)的股份的。對啦,這就是股份制的優勢。

儘管涉及到了女性獨立,女權主義,涉及到了政治、社會,但導演並沒有裝出一副嚴肅認真的嘴臉。我們都知道,現實並不像故事裡那麼美好,那麼理想主義。但在看了這部片子以後,在跟著高興了、疑惑了、憤怒了以後,誰又有理由抨擊這樣一種稍微輕鬆一點兒的態度呢?難道非要決裂,非要你死我活,非要暴力嗎?導演說,呵呵,大概也不一定罷。也許這是法國的傳統,畢竟和平主義的旗幟一直飄揚在法蘭西的天空中。可普通人誰又希望戰爭呢?

對著螢幕兩個多小時,你就可以在一個儘管有紛擾但還是充滿了人情味的、歡樂的、放肆的烏托邦里暢遊。即使你覺得最後,大家一起喊著mama這樣的場景太過小清新,可這畢竟是一種和解的希望,這應該沒錯吧?

當然,你要相信,家還是家,你回或者不回,它就在那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