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葉陽心理工作室

2011-04-09 20:59:01

家庭愛的禁忌:亂倫情感——影片《飲食男女》心理解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撰文:北京慧澤心洲心理專家、主任諮詢師 葉艷

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說人的生命無外為兩件事:飲食和男女,即吃和性。導演李安影片名《飲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這句詩意,來表達一個家庭中的愛慾糾結。影片講述一個單親家庭(中年喪偶的父親,歷經16年獨自將三個女兒拉扯大)的家庭結構從解體到再建的過程。

影片一開始就用大量的色彩繽紛、香艷誘人的食物鏡頭,暗示著一個充滿著慾望的家庭。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心理解析:家庭愛的禁忌——亂倫情感,家庭序位(大女兒的越位、替代),子女之間對父親的愛的競爭。

正值壯年的父親喪妻後,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在漫長16年的時間裡,父親是如何面對來自於生命深處的性本能及慚慚長大、散發著性魅力的三個女兒的呢?影片從16年後展開這個家庭的成員關係。開始步入老年的父親做事乾脆幹練果斷,行走疾如風,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精力。父親依然每天晨跑,依然晨跑回來後跑到每一個女兒房裡推門進去,推著女兒們的肩,叫她們起床。父親也依然給三個已成年的女兒洗晾內衣,並且能夠一一清晰辨認、送回到每個女兒的衣櫃裡。我們看到似乎這個家庭完全不存在性。雖然此時,最小的女兒也已滿20歲。如果性味道真實存在著,卻視若無睹,只能說明「被刻意壓抑」。父親叫女兒起床,是粗暴推搡,是高聲叫喊。影片中也有不經意間父親柔情流露的場景:躬身靠近家倩的床輕撫女兒的肩膀,柔聲呼噢,忽然意識到什麼,立即僵直了身子,板起面孔,大聲嚷道:「該起床了!」,隨後迅速轉身離去。家庭的情感交流因為對亂倫情感的懼怕而遭到斷裂,他們完全沒有情感交流。所有的溝通都是在飯桌上的『我有一個事情要宣佈』」,只是告知、宣告,簡短開始然後嘎然而止。沒有溝通,是因為不敢,壓抑的亂倫情感一旦失控,就像洶湧的洪水一旦決堤,氾濫開來後果會怎樣,不堪設想。所以,他們必須關閉起情感之門,小心翼翼地克制著、守護著這份情慾。因為壓抑,作為國內頂級大廚的父親也過早地味覺退化。

子女之間總是擺脫不了競爭關係,從小都在努力嘗試著如何更好、更多地贏得父母的關注、愛。姐姐是好學生,妹妹就扮貪玩;姐姐是乖乖女,妹妹像假小子;哥哥聽話,弟弟就常是頑劣、調皮搗蛋。孩子總是很聰明,他們能敏銳地感受到自己如何做,能夠獲得爸爸媽媽的愛,那就是不同于兄弟姐妹。這個家庭母親的缺失,父親對情感的噤若寒蟬,讓姊妹間的溝通、親密也化為泡影。

在母親缺失的家庭,大女兒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補位上去,替代母親,去完成母親未完成的使命、家庭職責。同時,她實現了「和父親結婚」這一隱秘願望。影片三個女兒中,大女兒家珍首當其衝,以「替代妻子」的身份獲得了父親的愛。在競爭父愛這個過程中,她佔有絕對優勢。所以,當長大成年後,她內心無意識的「母親」、「父親的妻子」角色,讓她要求自己保持著對父親的忠貞。這種來自於無意識的守潔,她並沒有意識到,只是感受到自己拒絕男性的邀請,不願意找對象。為了減少壓力,她向所有人編織了一個被初戀情人無情拋棄的悲情故事,表白自己是因為心碎而不願意再戀愛。影片中大女兒家珍的出場:坐在公交車裡戴著耳機,神情肅穆地聽著宗教聖歌。導演用「耳機」、「聖歌」,來暗指她與現實世界、真實生活的隔離、迴避。逐漸長大的家珍、盛年的父親,性慾望在家庭中萌動。她同父親一樣,採取了迴避、壓抑、克制情感,她不苟言笑,穿裹布一樣的內褲,灰暗的衣服。在對付性慾望的戰鬥中,她與父親結成了同盟。然而,性慾望在她內心翻騰,即使皈依基督,滿臉寫著「清心寡慾」,似乎再也壓抑不住蓬勃的生命原動力。屋頂上貓的叫春聲,她聽了心煩意亂,推窗要把它們趕跑。隔壁樓一對情侶對唱情歌,她受不了,搬出大音響衝著隔壁高音播放革命歌曲。身為教師的家珍看不得學生寫情書,揉成團,扔進垃圾簍,嘴裡還念叨:誰沒有收到過情書…

如果說家珍用的是賢淑溫柔體貼來贏得父親的愛,二女兒家倩則反其道而行之,與父親一直對抗。家中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這對於有一手絕好廚技的父親來說,是一大憾事。聰明的家倩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她從小就在廚房裡圍著父親轉,認同父親的職業,想要在事業上贏得父親的關注和愛。儘管父親因為她是女孩,沒有允許她進入廚師這一職業。但家倩仍然以事業有成,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影片中,吳倩蓮扮演的二女兒是三個女兒中最漂亮的一個,但她卻更多認同了父親父性的一面,成為了一個雖是女兒身卻有著一顆男子心的女子。

三女兒家寧,作為最小的一個女兒,也讓她處於最不利、最弱的地位。既沒有大姐的絕對優勢,也沒有二姐的漂亮聰明,且二姐已經搶先抓住了學業、事業這一領域,但這卻也許更鍛鍊出她善於察言觀色、乖巧的本領。她周旋於姊妹之間,扮演著和事佬角色。影片沒有在她原生家庭中渲染太多筆墨,而是講述三女兒家寧用一些小手段搶了好朋友的男朋友來含指。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影片呈現出16年來家庭成員壓抑、僵化的關係模式。當女兒們在16年後都已經成大成人時,家庭壓抑多年的問題也讓每一位家庭成員厚積薄發,做好了衝破的準備。

影片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展開了這種衝破局面。正準備週末家庭聚餐的父親接了一通電話,他用低沉溫柔的嗓音關切對方,教導對方如何做魚。晚餐給,大女兒家珍的朋友錦榮來家,第一句問「朱爸呢?」錦榮的女兒珊珊說:「媽媽今天把魚煎糊了。」留心的朋友就會明白,導演已經在告訴我們些什麼了。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都在暗指父親和錦榮的關係。而直到最後,影片高潮處,當所有人都認定父親要和錦榮的母親梁伯母結婚時,父親在酒後鼓足了勇氣站起來,說他一定會好好照顧錦榮和姍姍,請伯母成全。大女兒家珍的第一反映,皺眉斥道:「爸,你別喝了,你喝多了!」其中深意,不言而喻。父親和錦榮結合,和一個自己女兒的同學、好友結婚來滿足、完成壓抑多年的亂倫情結——亂倫情感的轉移和替代滿足。再迴轉來看錦榮,錦榮的早年喪父,她願意嫁給一個父親年紀大小的男人,不也正是父愛缺失的一種替代滿足嗎?不管怎樣,父親的內在衝突在影片最後終於得到了解決。父親也因為性衝突、性壓抑的消解,恢復了味覺。

大女兒家珍,對情愛需要的不斷壓抑,使她在遇到幾個學生的惡作劇、充滿著活力的體育老師明道後(影片用打籃球、運動服、緊繃的牛仔褲、大功率摩托車來象徵男性吸引力),成功地達到了崩潰——火山爆發了!情愛熾烈的她,熱烈、大膽、主動,控制。她甚至等不及地立即和明道登記結了婚,晚餐跟家人宣佈後,就立即坐上明道的摩托車,飛馳而去。然而,家珍只是脫離了作為「替代妻子」與父親「亂倫情感」的衝突、困擾。她並沒有走出「母親」角色,沒有學會做一個女人,做自己,而不是「母親」。不幸的明道,他和家珍的結合,只是讓他和一個控制欲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家倩問家珍,「你不是教徒嗎?怎麼會嫁給一個非教徒?」家珍充滿自信地答「他很快就是!」明道在和家珍的兩性關係上,在全家聚餐的飯桌上,在被牧師受洗時,他所有的表情、行為舉止都表現出一個不成熟的孩子形象。如果在諮詢中,我們來探究明道的原生家庭,你往往會發現,他一定有一個強控制的母親。家珍離開家庭,在新組建的小家庭里找到了做母親的感覺。生命的重複在可怕、可悲地上演著。關於這點的論述,可見「生命的成長必須脫軌!——影片《歲月驚濤》心理解析」。

三女兒用她在競爭父愛的成長過程中學會的能力,捕獲了她的愛人,使得這個最小的女兒最早離開了這個家庭。

三個女兒中,大女兒、三女兒完成了和父親的分離。當三女兒家寧離家後,家庭的原有模式開始鬆動。晚餐後,家倩和家珍一起洗碗,她們展開了一場對話。家倩問姐姐家珍:難道你願意一輩子困在這裡嗎?家珍說:不要跟我講這些,這裡是家,沒什麼不好。家倩說:可是這裡不是你的全部啊。家珍被觸怒,摔掉手中的盤子說:可是這裡是爸的全部。我比你了解他多得太多了。我是要陪著爸爸的(為父親守貞)。家倩問:那你對我的心了解多少。自從媽死後,你就開始當起我的家長,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擋在外面。家珍:我以為你討厭我。家倩:從來沒有…淚珠滴落,16年里,情感的交流才第一次開始,愛開始流動。

二女兒家倩,因為在醫院意外遇見做體檢的父親,誤以為父親心臟出了問題,這一誤會開始讓她放下對父親的抗拒,內心真實的情感開始流動起來,像男孩子一樣的家倩,完成了與父親的和解和心靈溝通。在影片最後,看到三個女兒中,最後留守在家中的,是最反叛的二女兒,看似早早吵著要離開家的二女兒,其實與家的連結卻是最深的。反叛的背後,是對家、對父親的深深的眷戀和愛。當反叛消失後,二女兒操起父親的職業工具,做起了「大廚」,徹底完成了她對父親的認同。只是,完成與父親的和解、認同——這只是生命成長的第一步。我懷疑的是,那顆多年來一直想要被父親讚揚的心,真的還記得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想要什麼嗎?

我們感受愛,往往不在於對方做了什麼,對方的行為表現是什麼,而在於我們「能夠感覺到愛」的方式是什麼。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遠超乎我們所想像。一位朋友分享了她和戀人的相處模式,只有爭吵、激起男友憤怒的那一刻,她才有一種滿足感,感受到他是愛自己的,他在意自己。為了確認愛,她總是有意無意地激起男友的憤怒,發生爭吵。在活動的討論中,她才發現這種模式和她的原生家庭有著驚人的相似。爸爸媽媽從她記事起就在爭吵、爭吵。她在爭吵中學會了感受愛、確認愛,熟悉了這種感覺。在兩性關係中,溫柔的對待,她沒有感覺。她必也只能從爭吵中感受到愛,因為這是她多年來所熟悉的愛的方式。

9:35分,電影賞析會,在沉思中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