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莫雲軒

2011-04-04 23:56:10

一部詩歌的註解


剛看完《嚎叫》。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是在大二時候。一位同學讓我給他找本電子版的金斯伯格的書。於是便找了這本書。粗略的讀了一下。詩歌總是原典的最好。譯本再怎麼抓住詩人的語調,於精魂方面總是差了許多。所以這本書也就沒有好好看下去。垮掉一代的東西,自己也不甚了解。對於不甚了解的東西,總有種嚮往,卻又有種莫名的拒絕。凱魯亞克的書,一直存放著,未敢沾染半分。倒是輾轉借了許多人閱讀。

詹姆斯弗朗哥演繹的《嚎叫》,不知道有沒有抓住金斯伯格的靈魂。總之,覺得這部影片在其實驗性上還是值得考究的。這一點也許是和導演的身份有關。愛博斯坦是一位善於拍紀錄片導演,轉戰此類較為文藝的題材後,自然會用擅長的方法去描摹。於是就有了這部電影的框架:一個法庭、一段採訪、一段回憶、一段動畫。四個部份穿插的很好,也很合理。有人說,這是一部催人入睡的電影。無論從哪個層面看,它都有著瞌睡的因素。虛無的動畫設定、黑白的朗誦場景,單調的對話和無波瀾起伏的律師辯論。但這卻絲毫掩蓋不住這部影片的意義——一部詩歌的註解。

註解的方式有很多,用電影去註解一部詩集。我想這部電影應當是典範了。首先,它呈現出了詩人朗誦自己創作詩歌時的場景,頓挫的語調,激情的姿態和略帶玩世不恭著裝。再有,它用一種採訪的方式,用詩人的口吻訴說著創作時的思維和動機。法庭上的對峙,沒有高潮,卻有著幾位評論家的專業化和作為律師的平民化的解讀,於是一個富有爭議的詩歌越發的飽滿起來。詩中穿插的動畫,又在感官上對詩歌的內容形成了註解,配合著朗誦和採訪,讓觀眾跟著金斯伯格一起上路,一起游離。

本部影片並沒有什麼震撼人心的東西,我覺得它無需做到這一點。我寧願把它看做是一個宣傳片,一個註解。看完影片後,雖說不能對金斯伯格的認識上升到什麼高度,但至少它帶領我瀏覽一遍詩歌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喚起了閱讀的渴望。我想這也就足夠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