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究竟

2011-04-03 07:46:14

與拿破崙無關的路 —— 《拿破崙之路》影評


哪怕只看一看聖地亞哥的房屋,就已經是朝聖了。
—— 但丁



如果你用過Travelocity,讀過Lonely Planet,住過Youth Hostel,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部電影,至少不會失望。因為再不濟,你也可以當作一部南歐風情片來看。更何況它幾乎包含此類優秀影片所必備的一切要素:漫長而艱澀旅程、飽含宗教意味的人性救贖、幽默與瘋癲,甚至還沒缺了艷遇——哪怕僅僅只是兩個性格乖張的「老年人」之間的曖昧——那甚至都構不成曖昧。

套用榮格的理論,「旅行」應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原型之一:全世界人民對這種在通俗範疇里幾乎等同於休閒娛樂的項目持久地喜聞樂見著。並且,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展,旅行變得越來越容易實現。可即便如此,這對於美國的眼科大夫Tom來說也絕非急迫之事。甚至可以想像,即便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白領因為丟了飯碗而藉機出遊之時,Tom多半還會坐在他的診所里翻看病人的眼皮。

但他這次必須走了,匆忙得顧不上和他的高爾夫球友們打聲招呼。因為兒子死了,死在一條所謂的「拿破崙之路上」——這是個混蛋的英文翻譯。影片的原名是the Way,言淺意深,讓人想起北島的那句詠嘆「路呵路,飄滿了紅罌粟。。。」。這路真正的名字叫「聖地亞哥朝聖之路」,從法國南部通往基督教的三大聖城之一——西班牙的聖地亞哥。此城因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雅各布安葬於此而得名(見註釋)。於是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在這條長達800公裡的風景旖旎的道路上絡繹不絕。

美國的倔老頭Tom成了其中的一員,當然不為朝聖,只是想完成兒子的未盡之事,同時為自己「療傷」——再次套用榮格的理論,只有當你真正面對陰影時,陰影才會消散。可是Tom太老了。有多老呢?今年是2011年,在美國的歷史上頗有意義,因為二戰後的第一波嬰兒潮——Baby boomer們正好年介65歲,開始領取他們的第一筆退休金。一代人正式宣告謝幕。不論嬰兒潮一代受到多少的詰責——他們在青春時放浪,吸毒、玩性解放,在中年後矯枉過正,無趣到整日就盯著房子和票子,票子不夠了就玩次貸,最終把美國拽入了經濟危機。可是無法否認,這一代人終究是美國迄今為止的國家基石,即便許多人批評他們佔著茅坑不拉屎,早該挪挪屁股給年輕人讓位,他們生生扛起了一個國家,締造了現在被我們所熟知的美國文化。他們的爭議性甚至奪去了美國後來世代的光輝,讓後世的美國年輕人怎麼折騰都覺得不夠精彩。影片中,編劇深怕觀眾不明就裡,特地安排同行的女人輕佻地喊他作「Boomer」。

當一個懷揣喪子之痛的憂傷的Boomer、一個並非朝聖者的朝聖者、一個來自北美大陸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再次踏上了歐洲大陸,踏上了他的「回歸」之旅,三百年前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便再次得以回歸母體。而「聖地亞哥朝聖之路」的宗教寓意徹底將Tom的旅程昇華為一場清教徒對原教義的精神回歸。當年的老嬉皮們曾嘗試在藥物的迷幻和性高潮里尋找自我,或是藉助充滿異域風情的東方神秘主義探求意義,然而直到他們開始拿退休金時,才從自己的本源上找到了慰藉——那是當年「五月花」上三十五名清教徒的虔誠,是但丁《神曲》裡的美妙詩篇,是古希臘的人本主義,是十字軍東征式的前赴後繼。。。他們從哪裡來,最終還是回哪裡去了。

Tom的旅途並不孤獨。他並非是唯一混入朝聖者隊伍的目的不純者。這些各懷心事的人們也許在朝聖者的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嚴肅而哀傷的Tom繼承了美國人特有的自大(此處並非貶義)領著幾個各懷心事的目的不純者一路走完朝聖之旅。這幾個角色的設置類似《李爾王》中的小丑,既緩和了影片的基調、在鬆快的氛圍里將影片裝扮的更像是前文所說的風光片,又借他們的口強化了故事本身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俗世裡的小人物們「朝聖」的目的甚至可以惡俗到只是為了「掉幾磅肉,讓老婆再次對自己感興趣。。。」來自荷蘭的胖子這麼說,正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所有人在結束旅程後毫無懸念地完成了自我昇華,脂肪得以燃燒,靈魂得以滌盪。這樣極其「文化苦旅」式的收場雖然不見高明,但總會讓正計劃著去西藏、去新疆、去耶路撒冷的善男信女們感到滿意。所幸,我們離退休還遠,還有時間上路。

FIN

註:《聖經》中雅各布奉神的差遣去西班牙傳教,被希律王砍了頭,最終輾轉埋在現在的聖地亞哥城。後因戰亂,雅各布之墓位置成謎,直到一天,當地的一位農民依靠星光的指引重又發現了墓穴。這大大激發了西班牙復國者的鬥志,最終成就了後來的西班牙。聖地亞哥在西班牙語中即為聖-雅各布之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