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搖滾新樂團--Beck

摇滚新乐团/摇滚新乐团

6.9 / 1,057人    Japan:145分鐘

導演: 堤幸彥
編劇: 大石哲也
演員: 水嶋斐呂 佐藤健 桐谷健太 向井理 中村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ychoupp

2011-03-23 19:10:11

Beck Back!兄弟,我們一起來組個樂隊吧。




最近又一次的殺回了樂器行業,在10次面試4個offer中我還是選擇了吉他和音樂。AXL,如果說得不夠明顯,那麼我可以換成上海超音,或者中國的Fender,PRS,Cort等等等等,但是不管是什麼,我覺得如果我想要的在這裡都找不到,那麼可能就真的找不到了。

嘗試了好幾次,要將這段時間想的很多東西碼出來,那些辛苦,期待,委屈和展望,那些經驗,改變,成熟和信仰。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做,寫了又刪刪了又寫,想想算了,既然人都走了,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點,那麼好或不好都是過去的事情,多說無益,我已經用腳投了票,再說任何什麼反倒顯得婆媽,我想我是成熟了。

 

昨天晚上看了Beck的真人版,悲催的畫質和小雄被消掉的人聲都不能阻止我去懷念大學那個有著樂隊和兄弟的時代,很多時候會夢到蘭州,夢到學校后街那條崎嶇的路,夢到馬路旁邊我們的排練房和在無數個昏暗的早晨漆黑的夜晚我們走在那條路上所說所做的一切,這些東西對我比對他人有著更加深厚的意義和影響。畢業了以後大家各奔東西,有了各自不同的追求,但是我依然不甘心。我所要的永遠是比金錢和物質多的一些東西。所以幾經輾轉,幾座城池都沒有放下手中的吉他,沒有摘下頭上的耳機,我的生活是Oasis,是Damien Rice,是Radiohead和Smashing Pumpkings,還好,到了這裡,我們的手機鈴聲是The Strokes,是AC/DC,是謝天笑是博多之子,哪怕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甚至平時見面都僅僅是點頭一笑而不做交談,但是我清楚的知道,這些人和我是一樣的。

公正地說,懷念的與其是地方,不如說是時光,懷念的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那個時候的心境。可能性總會有無數種,譬如如果我當初不在蘭州,而在別的一所隨便什麼大學,在隨便一個城市,可能我此時懷念的夢到的就完全是別的地方別的街道,如果《Beck》不是在當初組建樂隊得時候被我發現,並且滿懷憧憬的介紹給兄弟們,那麼很可能是《Check》《Deck》或者隨便神馬別的作品,但是如果你問我有什麼事情在大學時候是不會變的,譬如有9999個平行世界平行宇宙,裡面都有一個我,那麼我想說的就是愛上搖滾樂,以及遇見你,是的,關於這點,我和另外9999個我都深信不疑。

 

日本ACG產業向來是漫畫>動畫>電影版,受篇幅和經費,技術力等不可跨越的因素影響,漫畫的真人版幾乎沒有超越原作的先例,尤其是《Beck》這樣如此細膩的刻畫了一個樂隊成長過程的漫畫,雖然電影時長接近兩個半小時,但是劇情明顯還是太突兀了,很多的地方如果沒有看過原著或者動畫版,單憑電影版是絕對單薄和不合邏輯的,很多橋段的過度十分生硬,上一分鐘還是這樣,下一分鐘就怪裡怪氣的成了那樣,不解釋沒理由,單從電影來看明顯是不合格的,但是還好,這是動漫改編真人版,大家不是來看劇情看特效,不是來震撼心靈的,如果把原著中的感覺較好的傳達了出來,那麼就是合格的。

 

一個簡單的問題,看這部《Beck》真人版,你High了嗎?我High了。

 

先說演員,因為我是美劇控,所以對島國男女優不甚熟悉,但是我還是要說這是我看到過水島宏扮相最好的一部戲,基本上就是我心中的南龍介了,帥氣但不俗氣,不是只會賣弄臉蛋的簡單角色,拿起LP來還是頗有風範的,不管是solo還是氣場都透著一股不屑,飄逸的頭髮和彈琴的樣子都感覺很動漫,動漫的不真實,滿意度100%。

電影版的千葉絕對是超越小雄的存在,因為神話一樣的小雄在電影版是不出聲的。作為唯一一首歌曲的演唱者,完美的達到了動漫中千葉的效果,High到爆,魯莽率真敏感到爆,更別說長相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的存在,桐谷健太是個好演員。

阿平,基本上還原了原作,但是我認為還可以更酷一點,阿櫻,其實真的可以再穩重一點,這個阿櫻怎麼看怎麼靠不住啊…………

 

不滿意的,首先是音樂,對於一部描寫樂團生活的電影,竟然沒有一首好聽的慢歌做壓軸……不,其實是有的,但是是TMD伴奏帶,還不如沒有。觀影過程中第一次消音我想導演處理得好啊!就該這樣,讓小雄的聲線不要這麼快的出來!!第二次消音我想好啊!讓小雄的聲音再晚一些出來!!第三次消音我想好啊!讓小雄的聲音在最後一刻出來!!結果尼瑪啊!!!第四次在Greatful Sound表演你丫該讓小雄唱了吧!!好讓我們聽一下整部影片都在描寫的究極宇內風雲變幻震聾你狗耳的天籟到底是鬧哪樣啊!!結果尼瑪啊還是沒有聲音啊!!!尼瑪啊沒聲音還把歌詞給我們了啊!!這就好比高潮本來差一秒就特麼要來了結果提前繳槍放炮了那麼的悲催和讓人不爽,無數次鋪墊起來的情緒就尼瑪被單聲道正太對嘴形毀掉了,雖然是漫畫作者作石親自要求將聲音消去,為的是突出「不同的人心中有著不同的完美聲線」這樣的感覺,但是作為電影,這個方法絕對是不成熟不成功不可理喻的,不為別的,就為掃興。

 

再來,真帆在原著里與其說可愛不如說是Sexy要多一些,電影版的真帆實在沒有氣場,實在是可愛有餘性感不足,壓根不像歸國子女,反倒像是正在努力備考GRE努力讓自己和美國范兒接軌的預備留學生,結果這個軌接的還有點歪。

 

最後,Eddie和小雄是我最失望的兩個角色,Eddie在《Beck》中的地位就猶如Kurt Cobain在很多搖滾樂迷心中的地位一樣,是結合了外貌,個性,音樂天賦和戲劇性的人生等種種因素的綜合體,他們已經遠遠大於自己本身而成為一種象徵,一種標誌,但是電影版中的Eddie不管長得如何,就是沒有氣場,像個琴還沒怎麼彈好的怕事的孩子,遠沒有了被殺死時還帶著笑容的Eddie的大度和仙氣。小雄,哎,沒有了聲音的小雄還能算得上是小雄嗎?身材瘦小受人欺負毫不起眼的他,正是因為拿起了吉他,自己寫歌唱歌才逐漸找到了人生的意義,當然人們聽到小雄的歌聲的時候確實應該像電影版中那樣,震了,嚇到了,覺得世界被改變了,可惜,特媽的我們是聽不到了。

 

《Beck》和《灌籃高手》的原聲,是我到現在為止都認為最好最完美的動漫原聲,不但是音樂,還有記憶。電影版《Beck》是我認為把亞洲樂隊拍的最帥的商業電影,當然,同《Almost Famous》相比還少了很多東西,但是說句不好聽的,在搖滾樂確實指望不了中國的情況下,我們也就只能指望指望日本了。

 

總之,這部電影還是蠻好看的,我想對那些曾經或者現在依然深愛著搖滾音樂的人們說,去看看吧,看完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還是有個樂隊好。

 

不為別的,就為了那些在《Beck》裡傳承的搖滾精神,兄弟,我們一起來組個樂隊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