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北北

2011-03-21 22:46:27

要人民為他而死的國家,就讓他滅亡好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日本電視台NHK的節目中,一位大約20多歲的青年說出這樣一句話。是該佩服群眾的膽量,還是該默許電視台決定播放的度量。
   
  沒有看過原著,所以不能去比較 電影和他的出入。只是聽說書中 哈桑被凌辱的片段 ,因為演員父母無法接受被播放而剪掉。 我想這個決定是正確的,飾演哈桑的小男孩縱使在後來的故事裡沒有出現,但他胖胖的小臉, 充滿渴望的眼睛,憨憨的樣子。卻讓人不斷回憶然後落淚。彈弓在這裡有很奇妙的寓意,既是他保護阿米爾的武器,也是那個親生爸爸送她的生日禮物,更成為了他的孩子索拉博 最後時候救命的道具。忘不了他對阿米爾說的那句, 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阿米爾對他砸番茄不還手 ,還重重地拿起一個 往臉上摔。 與其說是 他對自己的身份感到深深地自卑,還不如說他更願意相信 阿米爾是願意把它當做朋友的,朋友對自己做這樣的事情也是沒有關係的。阿米爾為他講了不下50次的故事,後來把故事的主人公名字 給予了自己的兒子。我以為這樣善良的人 以後會活得更好,變得更加出色。
 
  阿米爾是個讓人覺得很矛盾的角色。他的性格註定了命運。在親眼看到哈桑被年紀大的孩子欺負的時候,害怕的逃走了,然後若無其事的出現。所有人都恨他的懦弱,可是若不是他的懦弱,他也許早就死在了蘇聯軍隊的手裡。他後來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看上去很壞,卻最終留下了一絲希望。無論是栽贓手錶 還是要求臨死的爸爸去提親 或者明知 危險還是回到了噩夢般的喀布爾尋找他的侄子。只要結果盡人意,何必在乎是用什麼方法。

  在喀布爾孤兒院的院長,他的話一針見血。 你以為自己拯救出一個孩子就很偉大了嗎。你看看那些被折磨的殘疾了的孩子怎麼辦。用一個孩子來換取更多孩子的禮物,難道就不高尚了嗎。當那個 小時候就欺負哈桑的男孩變成了以國家 以違反信仰的名義迫害更多人的時候,我才明白, 這種殘忍和惡毒是從骨子裡出來的,無論怎麼樣也改變不了的。 就像是 一個好人就算讀很多壞書,他可能變壞。但一個壞人讀很多好書,他也不會變好。
   
  阿米爾的父親 不知道該怎樣定義這個人。原意為搭救陌生人挺身而出,不顧性命。而為了名譽,甘願自己的兒子做牛做馬,不顧他的死活。 當在他家做了四十年的阿里說 不乾的時候, 他想失去了心愛的玩具一樣焦急, 不知道別人只是對被平等對待的渴望。他應該算是個好父親 ,至少對阿米爾。

   哈桑的兒子 最後還是比較幸運的逃脫了阿富汗到了相對更加自由的美國去。這算是慰藉 哈桑的死。心靈的安撫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擺脫這場噩夢的陰影對一個孩子並不容易。

   追風箏的孩子 是一部反戰爭體現人權的電影。 在電影裡 美國成了彼岸的天堂。這有點像 英國拍攝的 平民窟的百萬富翁,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誤認為 那是印度拍的片,後來才知道 他們是想抨擊 戰爭和落後國家隊的 形同虛設的人權。
 
   電影看完的時候電視上正在直播法英美三國聯軍對利比亞的空襲。那些拍攝過反戰爭電影的國家,信誓旦旦的說戰爭有多麼多麼可怕,然後大規模出動 兵力對抗一個 連武器都已經退化的不能在用的弱小國家。或許他們只是為了那誘人的石油。覺得很慶幸,自己生活的年代尚屬和平,沒有恐怖襲擊,沒有反政府軍隊。 雖然衣食住行上有大大小小的問題 受人民抨擊, 可還是相比 想阿富汗這樣滿目瘡痍的國家,我們的安定簡直就是一種奢侈。每當在試捲上寫下 反對戰爭這樣的字眼,我們毫無感觸,還好這僅僅存在於歷史課本上。

   當歐巴馬在巴西宣佈對利比亞進行空襲的時候,那些因為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失去親人的 美國人民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表示抗議。我還記得那位失去兒子的婦女說的擲地有聲, 戰爭不是拍電影, 不是想停就停,想關就關的。代價是要我們來承擔的,戰爭遠比你想像得要可怕得多。 那些犧牲戰士曾穿過的靴子擺在了星光大道上,時刻提醒政治家們戰爭的代價是要人命來負擔的。

  希望在若干年後不會出現以利比亞人民 利比亞的孩子為題材的電影,也不要再重蹈覆轍,還是有軍事強國來拍攝的。
   這樣深刻的教訓, 一次足矣。
   為你,千千萬萬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