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ysticark

2011-03-17 00:57:38

勃朗特姐妹的神秘之作《呼嘯山莊》


作為勃朗特家的二姐艾蜜莉一生僅有的一部小說《呼嘯山莊》,再加上作者的英年早逝,讓這本書和她本人都被賦予了非常強烈的神秘色彩。正因為如此使得本書被多次搬上螢幕,但或許電影編劇也感覺得到,艾蜜莉的這本書的思想內涵實在是太過於晦澀難懂了,如今對這本書的拍攝大多是將其思想上的內容作了大量簡化,將其演繹成一篇通俗易懂的愛情故事,這樣或許確實能讓一般觀眾更容易看懂這個故事,但對於原著讀者來說,以前讀書時的那種感覺在看電影的時候就變得蕩然無存了。
本書好萊塢曾在1939年、1970年和1992年3度將其改編成電影,後來在2004年義大利也推出了一部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視電影,央視曾在「週日影院」欄目播出過這部義大利電視片的譯製配音版。這幾部電影都是將原著的故事進行通俗化處理的結果,讓一般觀眾看來也許沒有什麼問題,但讓讀過原著的人看來可能就無法忍受電影如此改編原著了。這樣從忠於原著的角度上看,這幾部電影都不能算是忠於原著的改編。
在談電影前我必須談幾個我對原著的觀點:在原著我認為起到關鍵決定性作用的地方就在於希思克利夫出走前凱薩琳對奈麗談的那些話,雖然這些活只涉及到了凱薩琳自己,但我認為這些話同樣也適用於希思克利夫,全書男女主人公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通過這段話來進行判定和解讀的,至於全書的其他角色,都是圍繞著男女主人公而來存在著的。凱薩琳選擇和埃德加結婚主要是出於現實和生活的考慮,以現在人的思想我們無法去指責她什麼,但問題是凱薩琳真正愛上的人只有希思克利夫,這點是連她自己都無法改變的,為此也讓她的這次選擇釀成了以後悲劇的起點。從希思克利夫出走後的那一刻算起,此時的希思克利夫和凱薩琳都已經不再是精神正常的人了,所以他們在這之後的行為都不能用正常人的標準來衡量,這些行為也沒有任何的「理智」而言。之後在談電影的時候都將以這些為標準來衡量。

首先談一下最經典的1939版,這一版基本上還是按照類似原著的那種從洛克伍德來到山莊開始,接著讓奈麗以回憶的方式來展開這個故事。我看本片是在我完整讀過原著多年以前,當時看電影的時候對凱薩琳跟奈麗談話的那段情節的印象很深,但當我讀過書後再來看這段劇情的時候卻發現,儘管還是讓凱薩琳這樣和奈麗談話,然而談話的內容卻變了,這樣這段劇情的意思也變了,為此也不再具有原著的那種意義了。本片真正開始「偏線」是從希思克利夫和凱薩琳一塊誤闖畫眉山莊開始的(之前雖然不是原樣重現但好在沒什麼大礙),不用說把這樣一個原在少年時期的情節改在成年時期,也給這個情節賦予了另一種含義——就是讓凱薩琳從此開始嚮往起富貴的生活,之後的劇情也都隨著這處的改變而跟著改寫。順便說一句,在本片林頓家更像是從城裡搬來的大戶人家,按說在原著林頓和恩肖家都應該是當地居民才對,只是相比之下林頓家比較有錢而已。如此一來,影片後期的劇情也具有了不同的含義——此時的希思克利夫對凱薩琳或許更多的只是作為一名舊情人的存在。至於在原著本來就乏味至極的第二代人的劇情在本片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本片完全省去了第二代人的故事。但不得不說,本片Laurence Olivier飾演的希思克利夫的確是非常完美,他完全演出了原著希思克利夫的那種形象和氣質,在本片希思克利夫的性格和行為大體也是和原著保持一致的。至於Merle Oberon飾演的凱薩琳,雖說不算完美但也還不錯。本片做到了隨著對原著的變形,到後面哪些地方也應該跟著變這點,所以單純作為一部愛情電影來說,本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這也是本片為什麼能成為經典的原因。當初還以為在少年的時候凱薩琳對希思克利夫說的那句「中國皇帝印度公主」的話是本片原創的,看過書後卻發現是來自原著,只不過在原著這句話是奈麗說的,不過似乎在本片是無法讓奈麗說出這句話來的。

後來推出的1970版和1992版都是試圖讓原著讀者在影片裡面能找到更多的感覺,但由於整體依然是不忠於原著的設定,使得這些設定顯得有些適得其反,不但破壞了影片本身的完整性,也讓這些情節失去了在原著所具有的含義。

1970版儘管意外地以凱薩琳的死作為開場(看到最後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但之後當故事開始的時候幾乎是還原成了原著所述的樣子:比如說奈麗開始是和欣德利年齡差不多的孩子而不是老太太,欣德利到城裡求學了幾年歸來後還帶來個妻子等地方,讓人感覺到本片似乎是完全忠於原著的。但且慢,之後希思克利夫和凱薩琳居然還是在長大後才闖入畫眉山莊去的,繼續往後影片就做的越來越不像話,距離原著也越來越遠了,儘管此時還是會浮現出一些來自原著的情景。本片凱薩琳是在希思克利夫出走的時候才說出那句話的,雖然這個時候凱薩琳的確是非常地心慌和著急,但她這個時候最急切想做的是把希思克利夫追回來才對,此時她根本就沒功夫說這些話,影片安排的這個情節是一點都不合理。本片最背離原著的地方是在於對希思克利夫這個人物的設定,在後期幾乎看不出他有什麼復仇的心思,也正因此讓他有了和原著完全不同的結局——當凱薩琳死後,希思克利夫變得精神恍惚了起來,欣德利於是趁著機會開槍把希思克利夫打死了,結果是徹底顛覆了原著的結局,也正因此本片是完全沒有提到第二代人的故事。

看得出1992版是有兩個企圖:一個是吸引現在大多數的年輕觀眾,另一個就是讓原著讀者從本片找到更多的感覺。然而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本片的室內場景完全體現不出原著所處的地方和時代的特色,而且本片的演員無論從面貌還是化妝上也和原著所處的年代和地方特點不符,這樣總讓人感覺有些不倫不類;在對原著的還原方面,本片在正式故事開始前,也就是洛克伍德來訪山莊這段比之前的版本帶給人原著的感覺更多,但當正式故事開始後的這段,反而看起來像是1939版的情景,之後希思克利夫和凱薩琳照樣還是在成年的時候誤闖畫眉山莊(儘管他們看到情景和以前的版本都不一樣),如此下去本片儘管還是有一些來自原著的情景,甚至本片是還原了部份第二代人的故事,但整體仍然是離原著越來越遠。本片希思克利夫的扮演者洛夫 Fiennes演得還算不錯。但讓我看來,本片最大的敗筆是Juliette Binoche對凱薩琳這個角色的演繹,她飾演的凱薩琳總給我一種心不在焉的感覺,甚至她經常會心不在焉地笑起來,尤其是那次她給奈麗談話的時候居然也笑了起來——凱薩琳不是不能笑,但要看是在什麼時候,凱薩琳找奈麗談話是因為她心慌,是因為她內心充滿了矛盾,這個時候她是絕對笑不出來的,凱薩琳什麼時候也沒有她這次談話時那麼認真過——凱薩琳的這一笑,是徹底毀了這個情節,在本片凱薩琳笑得讓人反感,讓人討厭;Juliette Binoche後來還演了小凱西,不過相比之下讓我看起來,她倒是更適合演小凱西這個角色,但她在演小凱西的時候反倒是少了幾分笑容。前面已經提到過,本片對第二代人的故事是有一個不完全的還原(沒有完全還原小凱西對小林頓的戀愛這塊),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影視作品改編第二代人故事的辦法,按說在原著這部份劇情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本片對這部份劇情的還原不會對忠於原著這點有質的影響(當然若是只追求形上學地忠於原著的話,那或許會有不同的感覺)。本片最大膽就是試圖以作者自己的身份來講述這個故事,這些解說獨白不但十分多餘不說,也破壞了原著帶給人的那種感覺,這甚至導致了影片的劇情帶有強烈跳躍的感覺從而缺乏連貫性(這種手法和新版紅樓夢的手法可以說是如出一轍,雖說本片相比之下要高明一點),這是本片最自作聰明的地方。最後給希思克利夫的死加了一個迴光返照式的結局:在小時候的凱薩琳的指引下,希思克利夫來到了天國,見到了凱薩琳……接著第二天發現了死去的希思克利夫。這只是一種悲劇結局電影的慣用手法而已,已經是完全和原著背道而馳的了。

最後談一下義大利出品的2004版。在我完整看過這一版的時候,都感覺到編劇似乎就沒有讀過原著,只是直接拿1939版的劇本來改編,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引申和發揮,其結果早已是和原著相差十萬八千里了。對於本片我還真是沒什麼好說的,畢竟裡面的人物和原著除了具有相同的名字外已經基本沒有其他共同點了。但在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的希思克利夫,如果按照本片的設定,他應該是沒有多少復仇心的,但本片還讓他像原著那樣總是掛念著復仇就顯得不合適了。如此看來,本片並沒有做到隨著對原著的變形其他地方也按照變化來隨之改變。相比起1939版,本片倒是留下了一些第二代人的痕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