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爾及爾之戰--The Battle of Algiers

阿尔及尔之战/阿尔及利亚的战争/TheBattleofAlgiers

8.1 / 46,983人    121分鐘

導演: 傑羅‧龐泰科法
編劇: 傑羅‧龐泰科法 Franco Solinas
演員: Brahim Hadjadj Jean Martin Yacef Saadi Samia Kerbash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鹿希

2011-03-09 01:59:06

不獨立,毋寧死


一直想找《阿爾及爾戰役》來看, 但疏於懶惰, 上週末才如願。認識的一個阿爾及利亞人很久前推薦過,末了她說,別看法國殖民了阿爾及利亞一百多年,他們喜歡的是阿爾及利亞的土地,並不是阿爾及利亞人。在所有的前殖民地中,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的關係恐怕是最為複雜的。 阿爾及利亞在1830 年便淪為殖民地,先是代管,後乾脆被法國納入行省,法律上,所有的阿國人一直到1962年獨立時,都算法國人。

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意識象眼下的茉莉花,在北非各國蔓延。 1954 年,名為民族解放陣線 (Le Front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 - FNL) 的政黨秘密成立,以抗法爭獨立為目的,從1956年起在首都阿爾及爾開始襲擊法國人法國利益的一系列暴力,恐怖,暗殺等反抗活動。引起首都治安一片混亂,法國政府發覺事態嚴重,派剛從奠邊府打了敗戰的傘兵派駐阿爾及爾,代替當時無能的法國警方,進行反恐。 電影講述的故事便是傘兵將領馬許 (Massu) 將軍與FNL 鬥智鬥勇的故事。

和其它描寫地下破壞活動的電影不同,這部黑白片給人感覺像個紀錄片,裡面的各方主要人物,卻又不是那麼黑白分明。搞恐怖的阿拉伯人中有理性的知識分子,雖然出場不多,話也少,卻有些點石成金的預見性 : 趕走法國人不易,立國更不易,而治國,就更不易了。咱們真正的困難還在後頭呢。- --歷史不幸被言中,此為後話 --- 參與恐怖暗殺的FNL 成員中,片中主角之一阿里,最早是個混混,拉皮條,小偷小摸,不識字,但膽大有愛國熱情,義無返顧參加抵抗, 另一個也比他好不了多少,其中還有三位女性,准家庭婦女,大敵目前下,沉著勇敢不亞於男同胞。不時提著裝著定時炸彈的菜籃子,準確無誤地將之放在指定的餐館,咖啡,跑馬場等法國人出入的場合,一炸一個準。

馬將軍和部下雖然在奠邊府敗給了越南軍隊,但卻吸取了經驗教訓,先弄清楚 FNL 組織結構,然後再一一下手收拾。他一點也看不上法國警察撒大網的笨辦法,而是通過線人,先把FNL 的同情者抓來,管他本人是否搞恐怖的作者。一頓酷刑之下,總有人架不住,把資訊供出。 前來採訪的記者問及,聽說你違反法律,使用酷刑?馬將軍才不在乎呢,在公共治安全受到威脅之際,寶貴的情報可以救人命,至於用什麼方式得到情報並不重要。我們可以打擊恐怖,但最關鍵的問題是法國是否想留在阿爾及利亞,如果想,就得採取非常規手段。答案不是很清楚嗎? - -- 布希和他的四人幫原來是從法國人這兒學的,以國家利益為由,為酷刑狡辯。–--- 整個電影似乎是由數千上萬的黑白照片拼貼而成,故事畫面有時並不完整,雖然是部老片,可覺得新穎無比,畫面的穿插打破一般故事片的敘述方式,沒有突出的男女主角,只有普通人。 既未美化FNL 對平民的襲擊,也未把馬休將軍刻畫成嗜血成性,折磨人為樂的變態軍官。 除了演馬將軍的演員為專業外,其餘所有的人都由當地民眾扮演,難怪給人紀錄片的感覺。

最終結果,阿里等同伴被馬上將軍或俘虜,或槍殺。FNL 的破壞暫時消停,而當年聯合國試圖將阿爾及利亞獨立提交議事日程的提案也因法國反對而未果,法國人似乎贏得了阿爾及爾之戰。不想 FNL 在鄉村的破壞從未停止,而城市的罷工反抗從此越演越烈。三五年里,戴高樂對阿爾及利亞的態度也不得不從不讓步過渡到識時局,不顧軍方反對,開始承認獨立是大勢所趨,終於1962年簽訂《依雲協定》,阿爾及利亞共和國成立。

片子由意共黨員藝術家Gillo Pontecorvo和 FNL 成員Yacef Saadi 聯合導演製作。1966年獲威尼斯電影大獎,得等到1970年,法國才羞羞答答允許在有限的幾個電影院放映,直至八十年代才完全開禁。 敢情,法國人對自己的軍隊在殖民地實行酷刑,哪怕對敵人的酷刑,還是多少有些羞愧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