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怒汉/十二怒汉

9 / 866,236人    96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演員: Martin Balsam 約翰弗德勒 Lee J. Cobb E.G. Marshall 傑克克盧格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ystery

2011-03-08 07:57:39

Life is in their hands. Death is on their minds.


12 Angry Men
    Life is in their hands. Death is on their minds.看影片之前映入眼簾的是圖片上的這句話,觀影之後也覺得這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影片開始,場景:美國法庭。立刻就預見了影片的主題:12個陪審員關於一個刑事案件的爭吵(可能這就是一個學法律的學生的習慣思維)。即使猜對了內容,但是影片的精彩程度遠遠超越了預想。
一個房間
十二個人;
一個案件
兩個立場;
一張桌子
六個道具;
一場戰爭
幾個小時;
一個生命
兩種命運。
最簡單的場景,最平凡的拍攝,1957年的黑白膠片,展現給我們的卻是永不退色的經典。一部有關民主、有關審判、有關制度的經典。

真相只有一個,但是星星點點的線索卻可以在不同的思維模式中構築千萬種「假相」。影片最後並沒有揭示所謂的「真相」,因為這不是影片的初衷,影片傾盡全力的在展示陪審團成員得出結論的整個過程,以及其中蘊藏的各種規則,各種理論,各種方法原則,各種思維百態。

不要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就有可能永遠都是錯的。我們要經常問問自己:如果我錯了呢?很多的時候對於一件事情的評判往往帶有過多的個人感情,生長環境,生活經歷,固有偏見等等等等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假設」看似虛幻,其實很重要。假設他有罪,假設他無罪,兩種假設中,看看已有的證據能不能站住腳,看看事件的真相能不能天衣無縫的還原。不可否認,有很多時候編著的故事,更容易讓人相信,但終有斷點。

真理在多數人手裡,還是在少數人手裡?歷史證明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個人感覺這本身就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我的答案是:能讓所有人認同的就是真理,無論這個理論是少數人提出還是多數人持有。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一個弱智原則,的確,但有時候就是這樣,越簡單越適用。觀點的改變可以是自我的覺悟,也可以是別人的勸說,總之,沒有強迫的非權威辯論才是產生真理的環境,可能這就是陪審團制度的根基。

少數不必要服從多數。「一票否決」和「少數服從多數」兩種不同的原則,前者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民主。可能我們從小接受更多的是後者,可能我們多數情況下都處在「多數」這個群體,如果有一兩次站在「少數」的經歷,那麼很容易領悟這個原則的弊端,根源是很多情況下根本不給「少數」表達觀點的機會,不給「多數」改變觀點的時間。當然,事分大小,無關痛癢的事情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經歷在辯論上面,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往往就是那些無關痛癢的事情,無關痛癢的投票,一次次的慢慢的磨滅了我們的個性,這裡面說的更深入一些,就是關乎到「尊重」問題。

⋯⋯⋯⋯

寫到現在發現寫不下去了,因為我無恥地把一切都理想話了,我愚昧地把真理的界限無限延伸了,我天真的幻想中國的司法制度瞬間改變了。「根據人民群眾已知原因」,我又對中國某些司法制度失望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