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国王的演讲/皇上无话儿(港)/王者之声宣战时刻(台)

8 / 708,287人    11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大衛席德勒
演員: 柯林佛斯 海倫娜波漢卡特 傑佛瑞洛許 邁可坎邦 蓋皮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子

2011-02-28 21:37:14

古典情懷之作


年前寫的,忘記貼了。。。以此文致敬UK film council,希望奧斯卡獎大勝能夠挽留這個機構。

第83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提名剛剛公佈,《國王的演講》以14項提名領跑,壓倒此前呼聲甚高的《社交網路》、《全面啟動》等電影,傲視群雄。英國導演湯姆•胡珀(Tom Hooper)以此片提名了最佳導演獎,而早已以演技精湛聞名的科林•菲爾斯(Colin Firth)也以此片中「結巴國王」喬治六世的角色,成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最有力競爭者。英國王室題材的電影,上一次在奧斯卡上大放光彩應該是《女王》,而《國王的演說》講述的則是《女王》的主角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的故事。

這對於英國電影來說,自然是一個好消息。如果能夠最終獲得壓倒性勝利,無疑可以提振陰雲密佈的英國電影界的士氣。在支持英國電影製作的「英國電影委員會」將於今年年中被政府解散的背景下之下而言,尤其如此。《國王的演講》的榮光,無疑也會是這個委員會的一首悲壯的告別之歌——這部電影正是由這個偏重支持商業電影製作的機構資助拍攝的。這些優秀的人才很快就要失去最為穩固的政府支持,而一旦匯入到好萊塢的市場洪流中,不知會做出怎麼樣的妥協,一想到這一點,就很難不黯然神傷。

國王的聲音

香港把這部電影的片名譯作《國王無話兒》,乍看的確引人矚目,一下把人們的思路引導向下三路。但實際上這部電影實在是近年來少有的情懷之作,香港版譯名實在有些誤導。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的確這部電影的核心是講話,一個國王如何找到自己的聲音;也是一個人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在亂世里挺身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的故事。

電影的主人公,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愛德華八世的弟弟:喬治六世。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浪漫故事,常常給藝術家們甚多靈感,而英年早逝的喬治六世卻很少出現在螢幕上。就算是知道他是當今在位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父親的人,恐怕都不是很多。如果他不成為喬治六世,而一直只是約克公爵的話,他可以和妻子女兒一起安心地過小日子,不用去承受那麼多的責任與壓力。但恰好他是天性浪漫——按照他的判斷標準就是沒有責任感的愛德華八世的弟弟,所以他只能不情願地接過國王的重任。那正是風雨飄搖的年代,在他加冕後不久,英國對納粹德國宣戰。整部電影都瀰漫著灰濛濛的霧色,戴著禮帽的人們面色凝重。

喬治六世雖然是責任感很強的絕世好男人,但自小有口吃的毛病。作為王室成員,他需要經常對公眾講話,這就成了他的噩夢。在若干次失敗的矯正之後,他的妻子伊莉莎白(由海倫娜•博哈姆—卡特扮演)找到了一位治療師:來自澳洲的萊昂•羅格(由傑弗里•拉什扮演)。他們漸漸成為了朋友,羅格可以像王室的家人一樣,叫他伯蒂。在羅格的幫助之下,伯蒂終於克服了自己的種種來自幼年的恐懼,找到了自己的聲音,發表了著名的《聖誕演說》——在聖誕節問候大英帝國,是英國國王的傳統職責,而那一次的演說,則因為二戰而載入史冊。

技藝精湛之作

這樣的故事其實說起來很簡單,似乎就是一個簡單的勵志題材。但是科林•菲爾斯和傑弗里•拉什兩個超級演技派,演出了劇力萬鈞的效果。科林•菲爾斯對這位二戰時帶領英國百姓一直堅守的君主的把握,更是入木三分。而電影的各個製作環節,都體現著精益求精,完全是可以進入教科書的作品。奧斯卡的12項提名,也不光提出了導演編劇和演員,也包括了對攝影等等技術環節的肯定。

編劇大衛•西德勒(David Seidler)自己就有漫長的口吃史。他的祖父母在二戰中死於大屠殺,那時他還幼小,已經隨家人逃亡到了美國。在他看來,這個情感上的巨大打擊,導致了他後來的口吃。因為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他經常保持沉默。他也有和喬治六世同樣掙扎的過程,最終他不再恐懼發言,「我想我說的話,值得別人耐心傾聽」。這種隔著時空的感同身受,使他的劇本充滿了骨肉與靈魂。電影中也充滿了莎士比亞的影子,但也只是點到為止,留下無窮餘韻——這的確是只有由英國人才能表現出來的感覺。伯蒂一家觀看希特勒發表演講的一場戲,也有著十分微妙的意味:有的人也許言辭流利,擅於煽動,但卻可能是惡魔;那些羞澀木訥甚至笨拙的人,卻有可能有一顆善良勇敢的心。

光看電影本身,對歷史沒有背景了解,恐怕無法體會這部看似勵志的電影,背後其實有極大的沉痛。而有幸福家庭和朋友的溫暖友誼的伯蒂,其實是十足的悲情人物。在他鼓舞人心的聖誕演說之後,是英國士兵和平民遭受的戰爭創傷。片尾字幕裡,導演將這部電影獻給他的一位家族長輩,二戰時戰死沙場的前英國軍官。喬治六世身上也有著大英帝國最後的輝煌,在他任上,不列顛帝國的殖民地紛紛分崩離析,從大英帝國變成了大英國協。他在二戰中為了鼓舞士氣,始終堅守倫敦,健康受到極大摧殘,1952年就離開了人世。邱吉爾為他題寫的拉丁文墓誌銘是「勇者無敵」。他其實經歷的是一個帝國瓦解的時刻,二戰當中英國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但二戰之後世界霸主的地位卻被美國佔據。

歷史上真實的喬治六世的長相,更接近於影片中飾演愛德華八世的蓋•皮爾斯(Guy Pearce),倒是愛德華八世長得更接近科林•菲爾斯一些。但科林•菲爾斯的演出實在精彩,從膽怯懦弱還十分暴躁的二王子,到自信幽默的國王,整個過程讓人激賞。而甘做配角的傑弗里•拉什,也將一個和王室成員作朋友的「冒牌」治療師的形象拿捏得十分精準。他本身就是澳洲人,飾演一個在30年代還常常受到歧視的澳洲人,相當合適。電影中的配角也都是英倫演員中的一線人物,從海倫娜•博哈姆-卡特,到飾演邱吉爾的提摩西•斯珀爾(Timothy Spall),還有飾演羅格夫人的詹妮弗•厄爾(Jennifer Ehle)——她和科林•菲爾斯合演的《傲慢與偏見》現在也還是經典。如果說還有什麼缺憾,那只有可能是看到《哈利•波特》裡的「食死徒」和「蟲尾巴」出現在宮廷中,一個是王后,一個是邱吉爾,會有些許錯亂的感覺。

導演和編劇向羅格家族借來了當年他做治療時候的筆記,「很多精彩台詞都直接來自於筆記裡的原話」,導演胡珀接受採訪時曾經這樣披露。胡珀過往對歷史和非虛構題材的把握,在這部電影裡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盡力去做到忠實於歷史。不過還是有一些批評家指出,電影本身有一些和歷史不符的部份:比如邱吉爾其實努力支持過愛德華八世,而非像電影裡那樣,一開始就希望他退位。而一些歷史資料也披露,喬治六世的家庭遠非電影中描述的那樣美滿。考慮到這是一部王室題材的電影,不如此恐怕也無法面世。對於這些年來益發岌岌可危的君主制,這部電影不知是否能夠讓人們重拾對王室的熱情。不過,拋開這一切,僅就電影來說,觀眾可以真正感受到什麼是拍電影的技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