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怪物 [2005]--Home Sweet Home [2005]

怪物/救命2怪物/HomeSweetHome

5.7 / 418人    n/A

導演: 鄭保瑞
編劇: 司徒錦源 鄧力奇
演員: 林嘉欣 舒淇 方中信 林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jj

2011-02-24 23:00:12

悲情,沉重的悲情。



  也許是因為《狗咬狗》中獨特的個人風格,所以突然想起了鄭保瑞去年的這部《怪物》。

  我總固執地相信,所有的恐怖或者驚悚電影其實都是些悲慼的故事。這也許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歡這種類型片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悲慼,所以驚悚得悽美。
  鬼怪之說本來就是虛無飄渺的臆念罷了;而之所以成鬼怪大都因為生前積累了太多的怨恨。怨恨積聚的過程,其本身就是悲劇醞釀的所在,因為所有的人們本來都是無嗔無恨,只有當某些遭遇帶出的壓抑而後成了嗔怒,再成怨恨。
  恐怖或者驚悚,不過是藉著一些光怪陸離的搖晃不定的鏡頭來翻出那些陳年的舊事。鬼怪的虛無只是徒具其表的浮華,而真正想表達出來的都是浮華下面低沉的哀怨或者悲涼。
  於是我更固執地認為,越是有驚悚恐怖的效果的電影,其底蘊總會越顯得悲哀。
  無疑這部電影是很符合我的那種固執的武斷式的遐想。就算這只是一部並不怎麼恐怖的電影。然而悲涼,悲涼得無可厚非。

  電影裡的演員表現也挺出色的。第一次看到舒淇飾演母親的角色可圈可點,而方中信顯然戲份不多,可是也算中規中矩。
  而最讓我欣賞的應該算林嘉欣了,一改以前清純可愛的造型而變成一個歇斯底裡的精神病人,這方面應該是很有突破了。從一個花瓶式的偶像派成長成一個實力派演將,這樣的改變總是需要一個轉型的過程。
  也許,這部電影之後,沒有人會忘記香港電影裡還有這樣的一個女子,可以是清純得讓人心碎的女子,也可以是骯髒得讓人作嘔的女子。

  電影裡敘述的是故事其實並不新鮮。木屋區的改建,大時代變遷造就的小人物悲劇。豪華的新式住宅區帶著一種繁華下遍地屍骸的驚惶貫穿在整部電影裡。也許並不是有什麼警世的隱寓,而僅僅只是對舊時代的追憶和留戀。
  電影裡那些有關木屋區的片斷拍得很美,像一家三口溫馨的早飯,門口「閤家平安」的燈籠以及忙忙碌碌的身影,還有物質上貧乏卻相互愛護扶持的細節描繪都顯得很唯美。
  我記得那些鏡頭裡林嘉欣臉上幸福而淡淡的微笑以及滿足的安逸,就算這種安逸只是暫時的。這些鏡頭裡更多的也許是一種悲憫的憐惜,唯美也許就是這樣被轉換成悲情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唯美的鏡頭只是很短暫的一段,而且馬上就要因為木屋區的改建而成了泡影的時候,這些鏡頭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冰涼透過螢幕進入到視覺再進入心裡,看這些鏡頭的時候我總有一種很悲愴的不安。
  豪華的建築下面帶著一種冰涼的腐臭不停地襲來。那股味道跟林嘉欣爬行的下水道和中央空調的通氣管裡的味道會不會很相似呢;沒有人知道。

  鄭保瑞似乎很迷戀這樣的表述手法。最貼近骯髒的描繪總是能夠震憾人心的。因為這種骯髒並不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又顯得很貼近生活。
  我不記得曾經有多少次在曾在路邊見到不停地翻垃圾筒找東西吃的人,生活所迫,為了生存,其實人性可以低劣的程度往往是我們這些還有閒情逸緻看電影的人們所不能想像的。然而鄭保瑞把這一切還原到了鏡頭裡了,我還記得林嘉欣拿給孩子吃的那個發綠的蘋果,我看到的時候居然不是感覺噁心,而且居然有種溫馨的感覺。
  原諒我。可是這種溫馨並不是沒有來由的,試想像一個其實已經歇斯底裡的只為生存的沒有理智的人,可是會因為母性膨脹而去翻吃的東西給一個自己之外的生命體,這不是理智的作用而僅僅只是本能,母性驅使的本能。
  很多時候,理智總是限制了我們感動的神經,而這種動物性的本能總更能喚起我們那結已經被我們自己淡漠了的感觸神經。於是感動,來得如此不可思議。

  這並不是一部恐怖驚悚電影,我覺得這更像一部文藝劇情電影。
  林嘉欣丈夫的意外之後,林嘉欣的意識迷糊和理智喪失,是女人對愛情有信仰;兒子死去了之後,那種徹底的自我迷失,是一個女人母性最淋漓直面的描繪。
  這樣的電影如何能是恐怖驚悚題材呢。更像是一個女人一生悲涼的寫照。

  舒淇兒子和林嘉欣兒子的模樣相似喚醒了林嘉欣的殘存意識。於是一個女人從一個完整幸福的人到無理智的動物性再回歸到人本身的兩次轉換,合乎情理。
  如果說舒淇的瀕臨瘋狂是母性使然,那麼相比起林嘉欣的母性,這樣的母性帶出的悲情就遠沒有那麼強烈了。一個本來帶有點輕微自閉的母親突然因為失去了兒子而開始主動地接觸身邊的所有人,不停地向鄰居以及警察尋求幫助,這的確是母性偉大。
  然而,這樣的母性依舊還停留在理智之內,理智之外的本能更讓我們感動。

  子路或者小文的倒戈似乎也已經脫離了理智本身。那依舊也是一種接近於本能的依賴和迷惘。並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一個本來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經過了數次驚嚇,而且不是一般的驚嚇,最終氓滅了的理性是很有可能的。而被狗撲倒了之後完全無助躲在角落裡痛哭,這時候的子路已經沒有任何可依靠。
  林嘉欣的捨身相救,其實他已經看不到了。因為他沒有辦法看到任何東西了。因為驚惶。斷指後的自我包紮之後兩個人躺在暗處,相擁,只是一種本能的相互依賴。這是子路最終倒戈的突破,除了眼前的這個不像女人的女人,其實他已經沒什麼可依靠和信賴了。

  在看完電影之前我曾經設想過,如果林嘉欣恢復了理智,然後和舒淇一起撫養子路。但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期盼罷了。情理上不可能實現。
  最終林嘉欣的自殺帶著一種強烈的控訴以及宿命式的必然性。不是我們不同情她,而似乎這是她最好的結束了。不再思念,不再自己一個人孤獨地活著,不再因為生存而去吃那些發了霉的食物,不再孤單地待在暗處,不再悲情。
  丈夫的幻象成了美好的嚮往,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們是不是還幸福地活著呢。

  鄭保瑞的鏡頭語言冷酷得有點不近人情。這部電影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文一去不返之後林嘉欣自己一個人吃飯,桌上擺著三副碗筷。跟前面三個人吃飯時一樣,只是現在只剩下一個人了。
  林嘉欣表情呆滯。時而微笑,時而淒涼。給這個碗挾菜,再給那個碗挾。光線陰暗,沒有點燈。一個人,三副碗筷和一個呆滯的表情以及無神的眼光。讓我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悲情。因為死者已逝。而生者還在思念。一個女子的終極悲情,只是那些愛著的人們已經永遠不在了,而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一個女子的終極悲情,只是那些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已經永遠地消逝了,而自己在一個看似熟悉的陌生地方不知為何地呆著。
  陰暗的鏡頭是這部電影最無奈的冷酷。而真正的冷酷是鏡頭後面那種冰涼的悲憫。不管怎麼說,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就算驚悚效果一般,就算恐懼不足。
  所謂悲情,其實,是電影裡那個在最陰暗的角落裡骯髒的猥瑣的身影里那個曾經如此純潔而美好的靈魂和那些傷感的回憶。
  我不知道她縱身跳下了之後是不是真的會安然地死去。我不知道彼岸那邊有沒有盛開的鮮花、艷陽和白雲。只有祈盼。我曾想過,那邊的那個我們都不知曉得世界裡,一定會有些我們摯愛的人們在幸福地活著。

  我突然很喜歡鄭保瑞,因為他的電影如此忠於那些陰暗的事實。
  可是我突然又很不喜歡鄭保瑞,因為他冰涼得讓人鬱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