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夏日琴聲--Mademoiselle Chambon

尚蓬小姐/夏日琴声(台)/香贝老师(港)

6.9 / 3,069人    France:101分鐘 | USA:101分鐘 | Argentina:101分鐘

導演: 史蒂芬布塞
編劇: 史蒂芬布塞
演員: 文森林頓 Sandrine Kiberlain 奧兒阿迪卡 Jean-Marc Thibault Arthur Le Houero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開燈

2011-02-14 01:12:40

只能這樣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夏日琴聲》是2009年出品的法國文藝電影,由法國新銳導演史蒂芬布西塞執導,由法國凱撒獎影帝文生林頓與影后德林齊柏林這對昔日戀人共同擔綱演出。儘管演出陣容堅強,但《夏日琴聲》並沒有巨力萬鈞的場景、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全片在簡單的故事基礎上,透過無數個細節來醞釀一份細膩且感傷的情懷。


《夏日琴聲》的故事是改編自法國暢銷小說《尚蓬小姐》,主要講述一名代課女老師與一名學生父親所發生的短暫不倫戀。故事本身雖然簡單,但是導演史蒂芬-布西塞並未拘泥於原著的框架,而是和華裔導演李安一樣,以別人的故事為地基,用自己的感情和心情,一磚一瓦地架構出一棟只屬於導演自己的細緻房屋。

 

■在影片的一開頭,導演用幾組鏡頭很快地交代了人物背景:男主角尚恩是一個建築工人,妻子在印刷廠工作,兩人育有一個在讀小學的兒子。尚恩和妻子都是學歷不高的人,但一家三口感情非常和睦,夫妻倆會和兒子一同研究教科書內容。尚恩有個年屆八十的父親,以及數個住在遠處的妹妹,從尚恩對父親生日宴會的投入程度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有責任和家庭觀念很強的男人。

 

故事的轉折點在於尚恩的妻子在印刷廠受了傷,他不得不代替妻子去學校接兒子放學。於是尚恩遇到了兒子的代課老師尚蓬小姐。尚蓬小姐是一個沉靜纖細、性格溫順、說話不多的女人,當尚恩進教室接兒子時,看見她正將左手放在右手臂上練習著指法。由於課程的安排,尚蓬小姐邀請尚恩到課堂上來為學生們介紹他的工作內容,結果尚恩害羞但真誠的表現,受到學生們的高度認同,尚蓬小姐也很自然地進一步請託尚恩為自己的公寓更換業已老舊的窗戶。

 

■影片到此便完成所有的鋪墊工作,接下來便進入故事的核心以及情節起伏的部份。許多法國文藝電影都有相同的特色,那就是很少對事件進行價值觀上的批判(這點和美國電影形成兩個極端),而是著重於人物在事件當中的情感波動與心境變化。因此,從拍攝手法上來說,法國片乃至於歐洲片,常常是對白較少,大量的沉默部份是透過音樂、鏡頭的切換、焦距的推拉、以及人物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來傳達內在的情感。《夏日琴聲》在這點上做的非常極致。

 

在《夏日琴聲》中,音樂可說是影片的主心骨,片中一共用了三首樂曲:匈牙利小提琴家馮-維塞的《悲傷圓舞曲》、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的《愛的禮讚》、法國創作女歌手手安德烈-塞爾芙(又名Barbara)所演唱的《九月/多美好的時光》。其中以《悲傷圓舞曲》最為重要,不僅傳遞了影片人物的心情變化,也是像徵著影片人物的形象與關係。

 

當尚恩到尚蓬小姐家更換窗戶時,他發現尚蓬小姐是一個小提琴的演奏者,於是在換完窗戶後,他請求尚蓬小姐為他演奏一曲。剛開始,尚蓬小姐拒絕了,儘管沒有進一步的解釋,但從尚蓬小姐的態度看得出來,小提琴曾為她帶來一段酸楚的經歷,以致於讓她不願意再在人前演奏。但是尚恩不斷地請求,甚至請對方背對著自己演奏,說這樣就不算是在人前表演。於是尚蓬小姐背對著尚恩演奏了《悲傷圓舞曲》。

 

《悲傷圓舞曲》是一首小提琴主奏、鋼琴伴奏的小品,全長只有兩分多鐘,但這首曲子的開頭較為特別,是由鋼琴開啟樂曲,之後小提琴才鋼琴的帶領下展開,並在鋼琴的律動節奏下一波一波地向上迴蕩。在沒有鋼琴的伴奏下,尚蓬小姐選擇演奏這首樂曲,讓人倍感悲傷與孤獨。在樂曲尚未演奏結束時,影片鏡頭便已經切換到尚恩獨自開著車回家,此刻的迴蕩在耳邊的樂曲竟然融入了鋼琴的部份,預示著男女主角的情感和命運開始交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pOtHozowdI/

 

鋼琴素來被稱為樂器之王,而小提琴則是被稱為樂器之後。鋼琴的外形龐大而厚重,小提琴的外形則富有曲線、纖細圓滑。在影片當中,尚恩出現的場景經常浮現鋼琴的樂聲,尚蓬小姐的部份則是小提琴。除此之外,尚恩的外形是粗礦的,如同一架鋼琴,而尚蓬小姐則總是穿著長裙、V領對襟衫、頭髮輕輕束起露出細長的頸項,再加上白皙的皮膚、瘦長的身材、以及披在前額的幾縷細發,形象無異於一把高雅細緻的小提琴。

 

尚恩和尚蓬小姐之間的相互吸引是可以理解的,尚恩雖然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尚蓬小姐的纖細柔弱以及琴音的悠揚動人,牽引著他內心裡對美的嚮往。尚蓬小姐雖然言語不多,但從她母親打來的一通電話留言可以看出來,尚蓬小姐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終被壓在妹妹之下,而她從事代課老師這個職業,也讓她不斷地在不同的學校和城市間徘徊流浪,沒有一個地方是她可以駐足停留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她可以依賴附靠的。然而尚恩卻在幽暗的微光中看到尚蓬小姐,用全身力氣聆聽她的琴聲。鋼琴和小提琴必須在一起,這曲《悲傷圓舞曲》才完整。

 

■影片中的節奏是柔順中帶有淒婉的,而鏡頭的切換調度也是配合著這樣的氛圍。片中鏡頭的主軸是大量的中、近鏡頭,觀眾在一定距離外隨尚恩和尚蓬小姐的一舉一動移動著自己的視線,看著兩人如何在路上巧遇、尚恩如何鼓起勇氣開口向尚蓬小姐借《悲傷圓舞曲》的CD、以及兩人如何在聆聽鋼琴與小提琴的合奏中一步步靠近、情不自禁地握住對方的手、觸摸對方的臉、並親吻與擁抱對方。雖然鏡頭是在尚恩和尚蓬小姐之間輪替切換的,交互述說兩人的心情起伏。然而從細部的運鏡上可以感受到,片子主要是從尚恩的視角延伸,許多尚恩的鏡頭是來自背後的特寫鏡頭,而面向尚蓬小姐的鏡頭常常是固定的、極為細切地觀看著她無言中的眼波流轉與嘴角牽動,那樣的視角充滿了感情與愛意,是情人眼中才會出現的畫面。

 

尚恩和尚蓬小姐不能也不應該在一起,就在兩人都想向對方靠近時,尚恩得知妻子懷孕了。尚蓬小姐本來想留在目前代課的學校,接任固定的教師職位,但當她從尚恩口中聽到他妻子懷孕的消息後,在默然的恍惚中,她靜靜地轉過身去,然後委婉但堅絕地回絕了學校留任她的請求。尚恩是個家庭觀念很強的男人,妻子懷孕的消息提醒了他的責任,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待在妻子身邊。然而對尚蓬小姐的思念卻讓尚恩非常痛苦,他經常心不在焉,容易暴躁發怒,到最後,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還是給尚蓬小姐打電話、還是來到尚蓬小姐家的門外,只是她無論如何不肯接他的電話,也不願意開門見他。畢竟,還能怎麼辦呢?

 

尚蓬小姐的代課任期很快就要結束了,再過一陣子她就要離開這個小鎮。尚恩知道後,來到尚蓬小姐家門外等待,一方面是要將CD歸還給她,一方面想請她在數日後父親的生日宴會上為父親演奏小提琴。兩人站在門口,尚蓬小姐直盯盯地看著尚恩的眼睛,問他:「這樣好嗎?」是啊,兩人畢竟有著曖昧的關係,雖然才開始就結束了,但這樣公然地站在尚恩的妻子面前,站在他所有親人面前,這樣好嗎?尚恩沒有回答,他就是不能讓尚蓬小姐就這樣離開。

 

在生日那天,尚蓬小姐站在所有人面前,當她將小提琴架在頸項之間時,她有點激動、有點哽咽,但她最終還是順了順自己的呼吸,閉上眼睛,鼓起勇氣將曲子演奏出來。琴聲非常美、樂曲也非常美,那是《愛的禮讚》,一首歌頌愛情的曲子,是埃爾加寫給妻子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pRdYMiQoDk/

 

 所有人都靜靜地聽著尚蓬小姐的演奏,尚恩的妻子在樂聲中轉頭尋找丈夫的身影,她在不遠處看到他了,看到他全心全意地凝視著尚蓬小姐,而且雙眼噙著淚、神情悲傷不已。就在這一刻,尚恩妻子臉上的笑容僵硬了、凍結了,丈夫這段時間以來心不在焉、情緒暴躁的答案竟然就在眼前。

 

生日宴會結束後,尚恩開車送尚蓬小姐回家。當車子在尚蓬小姐家門口停下後,兩人坐在位子上久久出不出話來。鏡頭從車后座向前照去,尚恩和尚蓬小姐的側臉並排在的特寫鏡頭中清晰不已,然而車子擋風玻璃外延伸向前的道路和未來卻是一片模糊。尚蓬小姐終於下車了,這時鏡頭焦點正推到她身上,只見她慢慢地向前走到家門口,推開門消失在視線當中。此時鏡頭焦點慢慢拉回到尚恩身上,他始終低著頭,一滴淚從他的眼睛滴落下來。之後,尚恩抬起頭,鏡頭遠端一個身影逐漸浮現,那是尚蓬小姐。

 
 

尚恩和尚蓬小姐在床上擁抱、親吻,燈光是昏暗的,氣氛是哀傷的,尚蓬小姐忍不住不停地哭泣。尚恩承受不了這份離情,他緊貼著尚蓬小姐說:明天我和你一起走。她哽咽地回道: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出口。

 

尚蓬小姐提著行李搭上了計程車/此刻的尚恩正獨自開著車/尚蓬小姐獨自站在火車站的月台上,身旁有許多同樣要搭車離開的人/尚恩將車停妥後從車後箱拿出一隻手提袋/火車進站了,搭車的人陸續上了車/尚恩快步地走在火車站的地下道中/除了尚蓬小姐以外所有人都上車了/尚恩的腳步逐漸放慢。火車到點的哨聲響起/尚恩在地下道的樓梯口停下了腳步/尚蓬小姐獨自站在火車前,眼睛始終注視著月台的樓梯口,終於她一點、一點地收回等待的眼神,轉身踏上火車。就這樣了,也只能這樣了。



在火車漸行漸遠的鏡頭之後,是尚恩回到家的鏡頭。他推開門,將手提包扔在門邊,走進廚房中,他的妻子正坐在廚房的桌前記著筆記還是算著帳。尚恩不發一言地在妻子身邊坐下,妻子看了看他,保持著沉默,然後靜靜地將眼神從鏡頭前收回,低頭繼續手邊的工作。生活就是這樣。在漸次淡去黑屏的時候, Barbara的歌聲響起:

 

沒有任何夏天,曾經如此美麗過,

今年的葡萄藤上,結滿了豐碩的果實,

我們也看到燕子聚在一起,離別的時刻雖然已經來臨,

我們卻依然相愛。

 

如此美麗的時刻,我們卻要道別,

如此美好的夜晚,應該盡情享受,

但是當香菸余煙升起,愛情已經遠離,

我的心停止跳動。

 

何時你會和燕子一起回到我的身邊,

你一定會回來,

我的愛,明天見。

 

■看完《夏日琴聲》後的人,基本上都會聯想到美國電影《麥迪遜之橋》(廊橋遺夢),兩部作品的切入視角非常接近,都是著眼於外遇發生時,兩個當事人之間那種難以壓抑的相互吸引力,以及最終為了家庭責任而放棄愛情的無奈選擇。兩部作品在節奏的控制上,也都以男女主角在不得不分離的時刻,作為情感張力的最高點。更為巧合的是,《夏日琴聲》和《麥迪遜之橋》都選擇以汽車內部做為分離時的主場景,將男、女主角的相對位置安排為一前一後,然後透過鏡頭的往復推拉來煽動觀眾的悲傷情緒。從這點上來說,要指《夏日琴聲》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麥迪遜之橋》我想並不為過。

 

《夏日琴聲》與《麥迪遜之橋》的主要差別點在於「調性、氛圍」,《麥迪遜之橋》雖然講述的是一段黃昏之戀,但片子的調性較為外放,無論是在導演觀點的表達上、演員演技的呈現上、還是對觀眾情緒的掌控上,都比較強烈、明晰且波濤起伏,而結局的安排也更進一步強調這種美式風格,將一切講明白、說清楚。相對來說,《夏日琴聲》的調性較為低沉內斂,運鏡方式和情節對白的安排,都比較「收」,充分營造出一種澄澈透明、靜靜憂傷的風格,而嘎然而止的結局,更是留下一種讓人吟味再三的感覺。不過從影片的格局氣勢和演員的表現能力來說,《麥迪徐之橋》絕對是勝出一截,但《夏日琴聲》確實也是一部讓人賞心悅目、感動傷懷的文藝小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