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

梦之安魂曲/噩梦挽歌(台)/迷上瘾(港)

8.3 / 896,234人    102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編劇: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艾倫鮑絲汀 傑瑞德雷托 珍妮佛康納莉 馬龍韋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索爾失地蚊

2011-01-25 23:02:25

攝魂協奏曲 之 夢的輓歌


如果我要串一個豆列收藏我非常喜歡,但是又無法輕易推薦給所有人的電影的話,這部絕對是列表中遙遙領先的第一位。同樣會在這個豆列中的還有,不同的是對於美麗心靈永恆陽光至少我還知道會有挺大一部份的群體會很喜歡;而對於夢之安魂曲,由於主題和大量令人不適的畫面,我知道能安然接受的,乃至喜愛它的人群會狹小很多。也正是因為相同的原因,能夠和我同樣欣賞熱愛這些影片的人,都會得到我堅絕無疑地認同為,奉為同好甚至知音。

我完全無法掩飾對10年前Darren Aronofsky這部作品的熱衷,自從黑天鵝上映之後,到兩週前紐約的一個電影組織辦」Darren Aronofsky’s Dream and Nightmare」電影節前後一個月時間,我一共看了接近十遍。從來沒有任何電影能讓我在短期內連續觀看超過3遍,但是這部實在是和它宣傳的內容一樣令人上癮,完全難以戒除。而更加讓我驚訝的是即便在看了很多遍熟知片中的每個細節之後,每次播放我還能夠感受相同乃至超過之前的震撼,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觀影體驗。

其實還在大學的時候就有在多少大禁片列表中下載看過這部,當時迅速看過沒有留下過多印象,而之所以多年之後能夠更加懂得觀賞,和人生閱歷的增加不乏關係。當自己也一樣有過在幻覺和夢境中掙扎的體驗之後,就能夠感受到本片在編排攝影組織等各方面的極端出類拔萃:


線索

這部電影圍繞母親Sara,兒子Harry,女友Marion三條主線,伴隨好友Tyrone算是副線。每條線之間相互交叉關聯,但是某種程度上說又各自獨立存在異常清晰。這種方法讓一部1小時40分鐘的影片有了相比其他同樣時間影片兩到三倍的內容,而即便每條主線分到的絕對時間不可避免地少了很多,但是任何一條線都一樣有著完整的「基本性格塑造 – 培養觀眾和與角色感情 – 關心(進入)角色的選擇 – 隨角色命運心情劇烈波動 – 震撼結局」的循環輪迴。除了Darren Aronofsky,相信沒有其他導演能夠把這片拍得如此緊湊有效率。統計數據也能夠說明一點原因:一般電影由600-700個片段組成,但是本片中有多達2000個片段剪輯而成。可見劇組在編劇和剪輯中下了多大的功夫。


人性

有些人會覺得本片就是純粹一禁毒宣傳片,有些人覺得這片對毒品描述得實在太精妙了,簡直要反而成為了毒品的宣傳片,怎麼看見仁見智,我在這裡就不對這個表面的主題多與評論了。在看了很多遍之後,另外一點卻逐漸浮上水面:剔除毒品或是藥品的成份,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人。母親Sara從頭開始就表現出非常的善良溫和,愛兒子愛去世的丈夫,直到最後一刻ETC治療腦部重創之後這種愛沒有絲毫改變;兒子Harry孝順母親,深愛女友,忠於朋友,在生意上稍微有成就之後第一想到的就是買電視回報媽媽的愛,對女友Marion的愛意毋庸置疑,直到最後重病和逮捕,還是心心唸唸聯繫Marion,Tyrone被捕他沒有絲毫猶豫就把絕大多數存款提出來保釋好友,這已經是為人上的近乎完美,唯一的瑕疵就是他在近乎絕望的時候讓女友去找那個禿頂叔叔要錢;Tyrone也是對得起Harry的友情,很明顯由於他的黑人身份和更接近貨源,在「生意」中他比Harry應該是有更多貢獻,但是他完全和好友一起分享所有收穫,而後來好友病發,他毫不猶豫冒著極大被捕危險,陪著Harry去醫院,即使在監獄裡,想到的也只有讓人幫幫他的朋友,這也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朋友。而Marion雖然在這方面表現並不如其他三人突出,但是也明顯看出她有著很強烈的原則感,也極愛男友Harry,於是在片末的巨大內心掙扎就集中在她身上。片中的大部份配角也都同樣是好人,Sara的那群阿姨朋友們,真心真意地關心著她;收電視的大叔;他們的朋友Angel;Sara去的電視台裡面的工作人員;再到警察和醫生;在片中表現得都是善良的一面。即使有少量反面角色,也是以直接了當的「惡人」方式出現,這是劇情片中極少有的沒有人心叵測沒有背叛出賣的人格完美片。而當這層感悟浮出水面之後,影片的觀賞能夠更進一步。書中序里對原著的評價:" It is Selby's gift to us that once again we find ourselves aching for his people - which is to say we find ourselves loving the unlovable" 算是深得我心
很多人覺得本片過於壓抑和令人不快,但是我說片中有好過其他影片的人性,是否能夠讓黑暗的主題中,看到一絲暖意呢?這種情況下,通篇下來唯一,也就隨之及其突出不和諧因素就集中在那些毒品上


配樂

音樂是本片中最大的亮點之一,Darren Aronofsky的御用配樂師Clint Mansell在這部裡面給出了他的最頂峰之作。我承認可能還有別的電影總體上更讓我喜歡,但是沒有任何其他電影能在音樂,以及樂曲和影片的結合中能出其右。回想其他喜歡的影片,基本上鮮有那種腦海中浮現出畫面的同時耳邊音樂能夠一起隨之迴響的感覺,而這部卻能夠給我完整多維的全面印象,尤其是那段經典的重複變奏電子組合樂段,也就是片中不斷在幾個序曲以及尾章Lux Aeterna中重複用到的節奏,一次次幫助畫面將劇情推到高潮,從頭到尾扣人心弦,讓觀眾所有注意力被吸引而無法自拔。我曾經被黑天鵝的配樂深深震撼,然而後來意識到相對於有歷史經典曲目作為基礎鋪陳的重新編排,安魂曲裡面的原創則更讓人無比佩服。相信好萊塢欣賞這個的還大有人在,這部的音樂在之後的不少影片中被重複利用。


攝影

攝影則是讓本片登峰造極的另一個因素。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Darren大量地進行了演員的面部細節拍攝以達到最直接的描述,大部份時候他還是用了最愛的在演員身上固定攝影機的方法。這種方法對於涉及直接感官描述的場合具有很優秀的效果,而本部中這種方法又最大程度地在螢屏上成功模擬吸毒後那種感官異常敏銳但是理性思考最大程度削弱的效果。讓片中的很多鏡頭都給我及其印象的深刻,比如說Marion為了要錢去禿頂叔叔那裡出賣肉體之後走出房間,進入電梯,走出電梯走進大雨中最後吐了的那一段長鏡頭,這是我最愛的畫面和音樂結合片段;再如Sara第二次去看醫生時自己說話時不時地停滯難前,外部聲音又會變速變調,同時又有彷彿不時有巨大的威脅壓迫感,是我見過的最棒的仿毒品鏡頭表現;也有Harry和Marion數次在攝入之後空靈的音樂和緩和安靜的旋轉鏡頭,也是對同樣幻覺另外一種手法的表述;還有Sara第一次吸毒之後收拾房間的快進鏡頭,以及Harry,Marion和Tyrone在第一次Party上的快進組合鏡頭;再有Sara在房間裡穿著夢想的紅衣,塗上深深的唇彩在房間裡面揮舞著雙手搖頭晃腦的片段。更不用提那個在影片中出現了無數次的打粉,吸入,抽針,注射,血管流動,瞳孔放大的組合鏡了。很難想像一片中採納了這麼多風格迥異的攝影手法,並且每個都掌握得恰到好處並且效果極佳。


演員

如果能夠給Natalie Portman在Black Swan中的表現8.5 – 9 分的話,那麼本片中愛倫 Brustyn的表現能再多出額外的1分。實在對她的表現拜服得五體投地,在如此高密度的近距離鏡頭中,能夠如此到位地表演到這個開始受寂寞折磨,之後在藥片中掙扎的阿姨的一切心緒和徬徨,其演繹才華和功底深不可測。個人覺得最近5年的學院獎男女主配角得主中,應該沒有任何一個能達到她在這裡面的表演難度和強度,而她的如此表現居然還是在當年的評獎中輸給了茱莉亞 Roberts,只能說是委員會不能完全正視本片主題,實在是巨大的可惜和遺憾。除了那些毒品侵蝕下的給力表演片段之外,個人最喜歡的是Harry來看她那次末尾她那一大段獨白時的表情: 」I'm somebody now, Harry. Everybody likes me. Soon, millions of people will see me and they'll all like me. I'll tell them about you, and your father, how good he was to us. Remember? It's a reason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 It's a reason to lose weight, to fit in the red dress. It's a reason to smile. It makes tomorrow all right. What have I got Harry, hmm? Why should I even make the bed, or wash the dishes? I do them, but why should I? I'm alone. Your father's gone, you're gone. I got no one to care for. What have I got, Harry? I'm lonely. I'm old. Now when I get the sun, I smile. 」。光光這一分鐘就足以競逐所有表演獎項了。而除她意外,各個主角都在這個高難度的片中給予了很不錯的表演,這裡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值得一提的是在IMDb上看到Darren Aronofsky為了讓演員更好的理解毒癮的感覺,強制幾個年輕角色一個月避免性愛和吃糖,真是個非常囧的方法……


三季

本片的一條線索就是季節,開始於夏季,通過了秋季,結束於寒冬。片中取了FALL的雙關意,既是秋天也是跌落的意思。夏天是好日子,Harry和Tyrone的業務蒸蒸日上,而秋天的開始正好安排在Tyrone捲入槍戰並且被捕的瞬間,冬季從Sara正式發瘋奔潰而開始,都是恰到好處。值得玩味的是,本片中沒有春天,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實際時間是從第一年夏天延續到次年的冬天。首先是Tyrone在末尾和Harry提到說:「Last Summer was a motherfucking ball, huh?」,其次是當Sara說她從夏天開始用藥時,醫生反問:「Last Summer?」醫生應該對毒品週期有足夠概念判斷大約多少時間能到這個程度。所以我相信本片的故事實際上延續了一年半。而之所以沒有春天,應該是寓指毒品的世界裡沒有春天這個季節,很深刻殘酷。


重回人性

片中還有一個部份對人性的挖掘也是發人深思的。Sara是那麼一個喜歡錶現自己,做夢都想盡一切辦法上電視的人。而當她在後來幻覺中真的上了電視,卻由於拍到的是自己簡陋的家,狼狽的樣子而極其的羞愧和徬徨失措,最嚮往的東西突然同時也變成了最害怕的東西。幻想了多少次自己在聚光燈下作出最為光鮮亮麗的表演,而當自己無準備地被迫推上舞台,刺眼的聚光燈反而成為吞食自己的怪獸。人心都有人前人後的一面,一輩子窮其努力將美好的自己推到前台讓別人享受,而不好的一面用盡全力拉回來自己慢慢去品嚐並且無條件寬容,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可是,又有幾個人能逃過這種悲哀呢。


當2011年1月4日Movie Society電影節放映結束,全場觀眾靜靜地坐著,一直到片尾演員列表和致謝全部放完,大量觀眾還是留在原座,久久沒有離去。對於喜歡的觀眾,這是一部「攝魂」級別的影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