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孩子们都很好/非单亲关系(港)/性福拉警报(台)

7 / 134,477人    106分鐘

導演: 莉莎蔻洛丹柯
編劇: 莉莎蔻洛丹柯 史都華布朗柏格
演員: 茱莉安摩爾 蜜雅娃絲柯思卡 安妮特班寧 馬克魯法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1-01-19 20:28:38

我又要耍偏激了


這片子今年以黑馬之姿頻繁現身各大獎項,且屢有斬獲。

其實「借種你生一個孩子,我生一個孩子,然後我們一起長相廝守下去」這個議題也曾經很浪漫的在QAF當中演繹過喜劇,在TLW當中演繹過喜悲喜劇(TLW後面劇情整個天下大亂),甚至一本正經地在我的平凡人生當中提出來過。

這部電影無疑就是將這個議題延展了一下,好像QAF和TLW都結束在「公主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字幕一閃「十五年後」,公主和公主就變成了片中這個場景——激情不再,慾求不滿,兒女叛逆,家庭危機。

但是假如我們把其中一位公主換成王子呢?這個情節仍然成立,只是以此拍成的電影肯定得不了獎——因為講這些中產階級家庭危機的故事實在太多太多。
而本片無論是在人物設定上——一個事業成功、業務繁忙,控制欲強的家長,一個慈愛溫柔,美麗動人,尋找自我的主婦,一雙正在叛逆,惹是生非,渴望獨立的兒女,一個魅力非凡,英俊瀟灑,從天而降的闖入者;抑或是劇情的安排上——家長因專注事業而忽略了家人感受,一手撫養兒女長大的主婦一方面寂寞難耐,另一方面渴望在家庭之外的成就感,而苦於自我掙扎卻得不到另一半的支持與諒解,於是給了闖入者可趁之機,本來看似完滿無匹的五好七好家庭面臨瓦解,甚至是在拍攝手法上,在細節設置上,都並無任何特出之處,唯一討巧的只有人物的背景——家長與主婦都是女人,而那個闖入者卻是一雙兒女的基因老爹。

因最後出來的成品不錯,角色本身的樣子都演繹了出來,情節也算合情合理一波三折,不好說導演這是在「取巧」,但是這樣一部片子卻在各頒獎典禮上大殺四方,就讓人有點不解——這究竟是對於電影本身的鼓勵呢,還是對此題材的偏心呢,還是對本片所表現出的主流中產階級價值觀的褒獎呢?

我是很反感這樣的。記得我們剛到法國不久,就參加了pride遊行,當時的遊行主題是同性夫婦要爭取與異性夫婦同樣的領養權。法語課上也就此論題展開過辯論,持反對意見的同學的主要觀點就是——怕同性夫婦養出來的小孩「不夠正常」(性傾向and心理狀態),持支持意見的同學於是反駁道現在的同志和變態殺人狂基本上都是異性夫婦養出來的,要說不正常,就已有的數據來看明顯是異性夫婦養出的小孩更加不正常,說同性夫婦會養出「問題兒童」的比例一定高過異性夫婦那純粹是臆想,並無實據支持。

會造成這種理所當然的臆想的根源是——我們如何定義「正常」?幾千年前,人類還在母系社會,由「一群母親」養出來的下一代按照今天的思維邏輯是不是應該「集體變態」,人類是不是應該在當時就滅絕?即便現在,一夫一妻也不是唯一的婚姻模式,由一夫多妻或者多妻一夫家庭養出來的小孩是不是都應該送去做心理鑑定,這些仍然延續此種婚俗的社會是不是應該早都消失?

美國人很討厭的一點就是喜歡將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模式強加於人,並且一臉篤定地說「這才是正常的,這才是正確的,這才是美好的,這才是事情該當的面目」,太可惡!
記得QAF里有一集是小Micheal和他的親親老公被邀請去向公眾展示「同性夫婦也可以很正常」,一開始主辦方希望大家都西裝筆挺——一言蔽之,極力地模仿異性戀,向異性戀社會無極限地靠攏就對了。但是可愛的Micheal最後帶了一隊drag queen到現場,並且聲稱「我們就是這樣一群人,我們跟你們不可能一樣,但我們也是正常人」

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副西裝筆挺,意圖向異性戀社會無極限靠攏的模樣。將其中一位家長換成男人,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式中產階級家庭。這無疑又是在告訴世人說「這樣才是正常的,無論同性還是異性夫婦都應該以此為目標努力啊」

我很討厭這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