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給茱麗葉的信--Letters To Juliet

给朱丽叶的信/茱丽叶爱情信箱(港)/致茱莉亚的信

6.5 / 107,540人    USA:105分鐘

導演: 蓋瑞溫尼克
編劇: 荷西里維拉 Tim Sullivan
演員: 亞曼達塞佛瑞 蓋爾賈西亞伯諾 凡妮莎蕾格烈芙 克理斯多福伊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日飛雪Sara

2011-01-03 15:03:26

《給朱麗葉的信》:溫婉浪漫與鍋碗瓢盆


女主人公Sophie寫給老奶奶Claire的那封回信中的經典台詞:

「what」and 「if」 are two words as non-threatening as words can be.But put them together,side by side,a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What if? what if? I don't know how your story ended, but if what you felt then was true love , then it's never too late.If it wsa ture then,why wouldn't it be true now?You need only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I don't konw what a love like Juliet's feels like,a love to leave loved ones for ,a love to cross ocean for,but I'd like to be believe,if I ever were to feel it,that I'd have the courage to seize it.And,Claire, if you didn't,I hope one day that you will.


義大利的維羅納,羅密歐和朱麗葉初次邂逅的地方。

這是電影《給朱麗葉的信》的一句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浪漫愛情故事大致相當於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在年輕人的口中,當他們遠赴歐洲旅遊或度蜜月時,經常發出。我們又重現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大概沒人會說:我們就像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是神聖而且無可替代的愛之巔峰的象徵。

初次看見如此熟悉卻顯得與我們現在的年代像個深遠的場景覺得有些匪夷所思,難道導演是要將莎士比亞的巨作重新搬上舞台,演繹一出具有現代效應的類似張藝謀般《圖蘭朵》的視覺饕餮。

在看過預報片後,我才發現我原來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他們只是在按圖索驥的走一遍兩個人的浪漫長征路,找找兩個人迷失在歷史煙雨迷濛裡的情調,以此來彌補整天窩在灰色石頭水泥森林裡憋屈的無法釋放的鬱悶。可以理解,一件事如果你做的很出色,很受眾人矚目,那麼,相信不久,它就會火起來。而且,足以掀起燎原般的大颶風。像劇中甜蜜的小情侶做如此浪漫舉動的人還不乏少數。

電影預告字幕透露:維羅納的年輕人有一個傳統,他們會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在紙上,讓鴻雁遙傳自己的情話。為了解決這成千上萬來信的回覆問題,一批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代替「朱麗葉」給這些有情人回信。
如此來說,羅密歐和朱麗葉已經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心目中的信仰,只因為愛的如此刻骨銘心,驚心動魄,舉世聞名,所以,當之無愧的成為眾情侶首推的榜樣代表。朝奉者會心懷坦誠的在紙上鄭重其事的寫下心願,於是,另一些好心的人覺得不能辜負了人家的一片痴心,於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交流方式就這樣一拍即合。

劇中的男女主角如此充當了回信者,回了一封1951年的信,意想不到的是,寫紙條的女主人竟然聞信赴來維羅納,還帶了她的孫子,於是,一場為老人尋愛的義大利之旅演變成了兩個年輕人的浪漫之旅。
如實說,此劇中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安排著實令人吃驚,本無新意的話題,經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巧設,一步步帶你身臨其境,當你心亂怦怦跳的遊歷完這部電影,估計什麼也不必說了,心中自有答案。

風光旖旎的歐洲鄉村、質樸善良的維羅納人民、純情真誠的善男信女、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義大利老男人和悔恨曾經錯失良緣的堅韌女人,還有新一代美國甜妞阿曼達·塞弗里德迷人的金髮和靦腆的笑靨,兩段堪稱傳奇色彩的愛情,一場關於現實與浪漫的感性糾結,影片《給朱麗葉的信》就是這樣一部純愛電影。愛情這事情向來可遇不可求,但並不妨礙篤信愛情的人藉著生日許願,或者在旅途之中見佛就拜,誰都希望自己能夠碰上一段好姻緣。

    
擁有纏綿的愛情基調,本片卻故意撇除了一些已經俗套的深刻含義。以影片的觀點,所謂愛情,就要緊緊抓出內心所願,在該選擇的時候做出抉擇,愛情本是情由心生。雖然我一開始就會為片中蘇菲·霍爾(阿曼達·塞弗里德 飾)的未婚夫維克多叫屈,但我卻沒辦法去阻止這樣的悲劇。我知道,長久的湊合還不如一剎那的相知,一個不知浪漫的工作狂,一個為廚師大業心馳神往的創業青年,一定會被才思爛漫的女朋友拋棄。而影片還得將這故事刻畫的像是這未婚夫自找的,所以,我問了一下身邊的愛人。為什麼這麼上進的小伙就敵不過那些浪漫公子呢?愛人語出驚人,言曰:現實世界已經夠現實,工作、睡覺、吃飯、拉屎,哪一樣不現實?現實已經夠現實了,難道就不能浪漫一次?聽完,我倒有些恍然大悟。

    
現實的確很殘酷,所以我們才會去通過電影找尋別樣的浪漫。導演強化了浪漫的氛圍,將整個故事處理得輕鬆而溫馨,不論從形象設計還是拍攝技巧還有取景地點,其目的是成就一部輕鬆愉悅的心靈甜品,好讓在場的觀眾度過一個甜蜜愉悅的約會之夜。片中的故事出現幾個拐點,開場部份以一對似乎恩愛的小青年開場,蘇菲身為雜誌撰稿人,需要遍地採風,未婚夫中意大廚夢想,二人一同來到了維羅納,本是各取所需,此處可算拐點之一。到維羅納之後,蘇菲見到很多女人給「朱麗葉(一副雕像)」寫信,或者祈求庇佑自己的愛情,或者排解內心不安的情愫。蘇菲見到了很多的「朱麗葉(一個由大齡女性組成的回信團體)」。莫非這影片又要講心靈救贖?非也,此處為拐點之二。蘇菲好奇得回了一封五十年前的信,不想還真的有了回應,影片出現第三個拐點,這也是本片劇情拐得最大的一次,影片引來了一段夕陽戀,而且還濃墨重彩的刻畫了幾段尋找過程。夕陽戀的女主角有個帥氣的孫子,此處必然又是一處拐點,因為未婚夫一定得悲劇,未婚妻一定又要變心了。

    
影片重點刻畫了尋找夕陽戀的過程,並饒有興緻的展示了各地的人文風情,跟年過花甲的老太太相比,女主角蘇菲反倒有點像是配角了。影片在選角上很成功,劇中克萊爾的扮演者瓦妮莎·雷德格瑞夫非常搶戲,年邁的瓦妮莎處處散發著一種貴族氣,和藹而祥和,平靜而內斂,心懷一種堅韌的態度,以超脫之心尋找五十年前的愛人,這一定也會感染在場的年輕人的。五十年的歲月,何其漫長,多年之後,這兩位老人家還能重結連理,我們只會快樂得去感受其中的溫馨和雋永,誰還有時間去思考他們五十年從不聯絡的現實與離奇?

    
相對於夕陽戀,年輕人的愛情永遠伴隨著衝動。影片在交代蘇菲與未婚夫的內心糾結時,有些刻意,刻意得將她的未婚夫弄成一個迷戀事業的工作狂,而且還似乎找了個美籍印度人扮演,一看就是不靠譜的面相組合,這未婚夫也就是打醬油的,真正吃愛情大餐的還是那位風流倜儻的英倫帥哥。話說這英倫帥哥本來也是一個超級現實主義者,但是在遇到真愛之後,一下子就變得溫婉浪漫起來。片中對蘇菲與英倫帥哥的愛情描述有些稀少,這也顯得這段感情太過速成。這也難怪,真愛來得太突然,就算是錯覺,也會像飛蛾撲火一般執著。末尾那段模仿《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表白,全都是刻意安排的喜劇情調,這種模仿有些山寨,有些雷人,但是非常奏效。我還是掛不住臉上的笑容,心裡美滋滋的再次感受了一次「有情人終成眷屬」,至於悲劇的未婚夫,就讓他守著他的鍋碗瓢盆過日子去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