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人交戰--Traffic

毒品网络/贩毒网/天地大反扑

7.6 / 219,653人    147分鐘

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編劇: Simon Moore 史蒂芬葛漢
演員: 麥克道格拉斯 唐其鐸 班尼西歐岱托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酷沒辦法

2010-12-30 04:28:04

吹捧一下索德伯格


  查柏林電影節資料的時候,發現本尼西奧 德 托羅曾經因為《毒品網路》奪得柏林影帝。於是去看了索德伯格的這部作品。因為對《永不妥協》不太感冒,所以看的時候也沒有抱多大希望。看的是品質很差的VCD版本,結尾10多分鐘沒有字幕,我的英文水準只聽得懂罵人的單詞。儘管如此,還是感覺非常之好。片子做的很平實,基本沒有玩弄什麼花哨鏡頭,也沒有大場面大手筆。就視聽來說,是沒有什麼可享受的。《毒品網路》的好,來自於影片內在對劇情和人物的成功把握,就這一點,與花大價錢營造虛空幻象的影片不在一個檔次。
  
  《毒品網路》的結構很奇特,圍繞著毒品這個中心,三個主要人物牽出三條主要線索,這三條線索並不是一單元一單元地分割開來,而是互相牽繞著齊頭並進,最後編織成了一張「毒品網路」。影片涉及這個網路里方方面面的人物,墨西哥、哥倫比亞和美國的許多城市,看得見的,和潛在的遊戲規則。
  
  三條線索:
  
  墨西哥警察(本尼西奧 德 托羅)和同伴繳獲了一批海洛因,半路被軍方接手。軍方要兩個警察幫忙抓一個販毒幫派的殺手,拷問得出這個販毒幫派的內幕,並一舉剿殺。哪知軍方將軍其實是另一販毒幫派的頭子,所謂清剿不過是黑吃黑。得知真相後警察同伴欲把消息捅給美國調查局,不幸被滅口。本尼西奧聯合美方抓獲了將軍,剷除了這個幫派。這一段故事是以黃色調呈現的,也是影片中最兇險莫測的一部份。焦慮的黃色,烈日的顏色,暗殺、酷刑、黑幫,殺機四伏。
  
  而在美國,剛剛上任的緝毒法官(麥可 道格拉斯)雄心勃勃想要大幹一場,哪知十六歲的女兒卡羅琳竟然早已吸毒成癮。一方面是舉步維艱的事業,一方面是女兒的步步墮落甚至失蹤。在尋找女兒的途中,法官深感緝毒之路艱難,最後只能是無言結局。卡羅琳品學兼優,年輕的她也為無處不在的毒品誘惑污染,逃出勒戒所後,出賣肉體獲取毒品。她的男伴錚錚有詞地說著:「在街上站兩個小時就可以賺到五百美元,剩下的時間隨你打發,誰還會去學法律?」以藍色調呈現的這一部份,據說是吸毒者眼中的世界。迷幻、寒冷,讓人痛心。
  
  在另一部份里,兩個警察抓住了一個毒品中盤商,中盤商供出了上一層的大盤商。大盤商的妻子(凱薩琳 澤塔-瓊斯)對丈夫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養尊處優的她陷入生活困頓,而丈夫的供貨商又以兒子性命要挾要她還數百萬美元的債。為了救出丈夫,她接觸丈夫的供貨商,以下一筆生意了結債務,並要求對方派殺手殺死了準備出庭作證的中盤商,大盤商於是被無罪釋放。警察並沒有因此放棄。這段是正常影像,中盤商和黑人警察的形象都塑造得有血有肉。
  
  一個網路:
  
  南美,哥倫比亞,是毒品的主要原產地。毒品氾濫的墨西哥,禁毒的軍隊高層是販毒的最高頭目。販毒幫派不僅跟警察鬥,還自相殘殺。這裡的毒品經過在美國的大盤商,進入美國市場。大盤商開設幾家空頭公司洗錢,賄賂海關,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手段輸入毒品。大盤商把毒品分散賣給中盤商,中盤商又分散給毒販。這中間一節一節都是連環套著的,而流通進來的毒品,到了最後一個毒品販子手中賣給吸毒者,仍有三倍的利潤。你在街頭站立片刻,就會有人來向你兜售古柯鹼。按片中人物的說法是:「青少年買到毒品比買菸酒還容易。」警方嚴打的結果,常常是使毒品變得更加價廉物美。從總統特派法官,到默默無聞的緝毒警察,從大毒梟,到街頭小販,他們都是這張網裡的人。這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
  
  幾句台詞:
  
  道格拉斯的前任說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大意是面臨無法解決的困難,就把責任推卸到前任身上。如果再遇上,你就捲鋪蓋了。
  道格拉斯的妻子知道女兒吸毒已經六個月了仍然隱瞞著,因為她認為這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女兒總會回來的。
  道格拉斯問將軍:「對於吸毒者你們是怎麼處理的?」將軍:「吸死一個是一個。」
  被抓住的中盤商對黑人警察說:「你們做的這一切毫無意義,不過是幫助我的對手剷除我罷了。」
  本尼西奧:「你喜歡棒球嗎?給球場裝上燈光,讓孩子們能有地方打球,這樣就不會有人去吸毒了。」
  
  結尾,本尼西奧在棒球場外看孩子們打棒球。
  
  三個主角:
  
  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三個方面的故事都保證了情節張力和人物形象的質量。即使是那些沒有多大的空間進行挖掘的人物,也能抓住特徵塑造得個性分明。三個主角中,道格拉斯和瓊斯都顯示了自己的實力。道格拉斯在形象氣質上與大法官這一角色十分貼近,有幾段很顯功底的表演,比如尋女途中被毒販拿槍威脅,恐懼和尊嚴交織的表情;找到淪為妓女的女兒時,手輕輕撫摸過女兒的背;還有新聞發佈會上哽咽淚下,黯然而去。瓊斯扮演的角色一開始很讓人同情的,但是隨著劇情發展,她竟然轉變成了毒品網路裡的一員幹將,轉變非常自然有說服力。至於本尼西奧,我看過他的兩部作品,《21克》和《毒品網路》,他的角色都是間於主角和配角之間。他後來得的是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男配角獎,在這部片子裡,他的表演是我看下去的動力之一。私心來說,這樣投入,充滿魅力的表演,即使得最佳男主角獎也是毫不過份的。與《21克》的瘋狂和張揚比起來,《毒品網路》中的他冷靜得多,也真實得多。這並不是一個光芒四射的角色,從形象上來說,他也不是一個賞心悅目的演員。他的好,在於不需要拿出幾個鏡頭、幾段情節來圈點,他的表演是一個整體。在充斥著太多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的電影裡,我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過這樣精彩的演出了。
  
  影像:
  
  索德伯格親自上陣用手提攝影機拍攝了這部電影。很顯然在形式上,導演沒有什麼野心。炫目的技術固然可以把電影製作得美輪美奐,但也使電影日漸失去了最本質的東西。《毒品網路》基本上是紀錄片的風格,比如道格拉斯會見議員們那些對話,還有烈日下本尼西奧聽見殺手被刑訊慘叫,戒毒所幾個病人陳述自己的故事,都是很客觀樸實的鏡頭和切換。這是一個全景式的故事,龐雜的內容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得益於編導對電影節奏的把握。恐怕飽滿的光和色不會對電影敘事有任何益處,反而是這樣質樸的畫面讓電影有了一種真實的粗糙的質感。電影剛開始我覺得畫面質量很差,但是進行到半個小時後,精彩的故事已經可以使這些細節忽略不計了。
  
  個人感覺:
  
  雖然是幾年前的片子,卻是今年我看的最好的電影,很有力,很有份量。記得那年《毒品網路》撞上《臥虎藏龍》,索德伯格奪走了李安的最佳導演,還曾經很失望。真的看了,才發現的確是好片子。近乎完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