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讓子彈飛--Let The Bullets Fly

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一会儿/火烧云

7.3 / 12,200人    132分鐘

導演: 姜文
演員: 姜文 葛優 周潤發 劉嘉玲 陳坤 胡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蘇蘇

2010-12-19 20:24:34

轉:超牛的子彈分析,從歷史年代推論和若干台詞暗喻揭露姜文的野心!


影片的暗線,幾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嗎?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嗎? 當然不是
  電影裡很明白的說了,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啓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勛,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龐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伙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扎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台當我的介錯」。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中國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 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 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 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其實我沒聽清楚。總不能是張孝准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徵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張牧之馬龐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裡內藏的政治隱喻。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台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謝絕聯想,請勿跨省)。
  
  問題6:姜文要幹什嗎? 「讓子彈飛一會」
  姜文的電影總愛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準備打向誰?這就是本文最後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你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牛,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準時下電影界,對準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這點野心,觀眾都看的出來。不少人也看出來這句有點揶揄悶頭掙錢的馮小剛。這年頭葛優馮小剛都成詞組了。馮導豈是在於這點揶揄的人?還主動客串了湯師爺。(馮導不但拍片賺錢發揮穩定,客串也是穩定的頭五分鐘就死。)湯師爺落水而死,葛優演的馬龐德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湯師爺。可以說,在電影裡,葛優代表了馮小剛。馬龐德說的,就是湯師爺說的。也是馮小剛說的。
  
  湯師爺要賺錢,他向誰跪? 官府代言人「黃四爺」。 他怎麼著掙錢?黃四爺帶頭出錢,其他人就得跟著出錢,回頭把錢還給黃四爺,得利三七開。張牧之要站著掙錢,就讓湯師爺配合,一起忽悠「黃四爺」先出了一百八十萬兩銀子。
  
  關鍵問題來了,湯師爺想賺錢得跪官府代言人黃四爺,馮導演想賺錢得跪那位爺?
  
  時下電影圈裡,有沒有一個「爺」,是公認的官府代言人呢。這個代言人,如果像黃四爺投身革命一樣,先投身於「導」,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攏,終究成「爺」,就再好不過了。
  
  在原著里,黃財主的原名叫黃天榜,」黃天棒」. 在電影裡,這個角色被刻意改名為黃四郎,「黃四爺」。請問,此時此刻,放眼中國電影界, 如果姜文自比張麻子,馮小剛自號湯師爺(嘿嘿,看看「馮」字,再想想葛優演得這個「湯」師爺-「馬」縣長),那誰來當黃四爺?
  
  韓三爺,您得多麼的無知無畏,才敢於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片兒的出品人上? 您被忽悠給這電影投了多少錢來著?是不是一千八百萬
  
  在電影后半, 張麻子對著黃四爺派出來的馬車,虛射一槍,「讓子彈飛一會」。片刻,槍聲四起。
  《讓子彈飛》上一會,終會成燎原之勢。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