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獸禁區--Monsters

怪兽/异兽禁区(台)/异兽围城(港)

6.3 / 97,680人    94分鐘

導演: 蓋瑞斯愛德華
編劇: 蓋瑞斯愛德華
演員: 惠妮艾貝兒 史古特麥奈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為蝦米呀

2010-12-12 05:29:52

《怪獸》,一部有誠意但被低估的非類型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年一部來至英國的低成本軟科幻片《怪獸》讓人眼前一亮。大家把它和《科洛佛檔案》《第九區》《月球》歸為一類。可最終豆瓣上的分數只有5.8分。只能算是一部中下水平的電影的評分。在初看完本片後,內心並未有太多的波瀾,亮點似乎不多。可就在隨後一次次的拉動片子,一點點的欣賞一些細節後,還是感受到了導演的那份誠意和用心。

   科幻怪獸類影片的主流類型是如《哥斯拉》《異型》《獨立日》《鐵血戰士》等位代表的對抗激鬥類。片中往往有大量的破壞,追逐,表現外星怪物的強大和人類的反抗,並最終戰勝入侵者。當然也有類似《第三類接觸》《K星異客》為代表的軟科幻,或溫情或營造神秘感,多為表現人類與外星生物間的交流,而不是對抗。這類電影通過發展演進,出現了類似《K星異客》《月球》等風格的更為深層次探討人類自我的科幻類型,主題更加的厚重而深沉。對於看慣了硬派科幻的人來說,要一下子接受這類不痛不癢,不刺激不給力的科幻類型時肯定會有不適應。當年《科洛佛檔案》出現時,也是讓人眼前一亮,這片子融合了科幻片的幾種風格。特別是拍攝上,全程的DV跟拍,晃的天昏地暗,用這有一種刻意粗糙的記錄風格來營造真實感,動用網路媒體進行獨特的宣傳,增加影片的真實與互動性,獲得了成功。後來的《第九區》,第一次將人類的被動地位變為主動,讓外星人成為人類反省自我的參照。打破了傳統科幻片中外星人的形象,同樣取得了成功。《月球》更是獲得好評,這部充滿孤獨與人性批判的電影,引起了人們的共鳴,道德倫理高度包裹下的思考讓影片註定成為經典。

    好了,輪到我們今天要談的《怪獸》了,首先不得不承認,不看影片內容,就這個名字來看,《怪獸》是被完敗了。因為讓人很順利的想到了奧特曼和某些娛樂性質強的怪獸片。更讓人鬱悶的是,明明是叫怪獸,但整個影片中外星怪獸的出場僅有大約4次,而且還有一次是具屍體。即使開始有心理準備將本片作為一種軟科幻,但仍感覺很失落。同時,也沒有強烈的驚悚感,沒有怪獸追逐,沒有直接的對抗。影片的重點落在了男女主人公的旅程,因此該片也被慣上了科幻公路片的頭銜。有些朋友評價說電影太散,想表達的東西很多,但都沒有力度,是男女主人公間的微妙愛情?是反戰?是對第三世界的關懷?似乎是不明確的。但我幾遍觀察下來,發現,其實導演一直是用心良苦,一直在很真誠的企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觀眾。

     首先,影片開始已經將外星人作為既定的事實,是早已存在在墨西哥境內的。而且我們的男女主角也不是去拯救人類,與外星怪物作戰。而是男主角被老闆要求帶女主角離開墨西哥返回美國。於是怪獸就被置於了一個次要的構成,是一個大的背景存在罷了。影片的力度在營造一個有著怪獸存在的一個社會環境。不是驚悚和恐懼的環境,而是非常真實的生活環境,影片中,有大量的標誌有危險,警告等告示的路標,地圖。還有當地居民的生活中也處處有著怪獸存在的痕跡,到處因為交戰而留下的殘垣斷痕,蕭條的村莊和堅強生存在此的人們。男女主人公的返程之旅便是一次見證和觀察之旅。處處有怪獸的標誌但我們又幾乎看不到怪獸,代替的是時而飛嘯而過的戰鬥機,和低空盤旋的直升機。這場景在伊拉克能找到原型,他們也站在叢林中的古代遺蹟上望著遠處國境邊上美國人為防止怪獸進入美國而建立的巨大的壩體,類似以色列的隔離牆。總的一個表述就是:與怪獸的對抗仍在進行,當地居民在頑強的生存著。

    其次,作為公路片,男女主人公穿梭於村莊,碼頭,河流,叢林一點點的接近美國境內。這也是兩人彼此逐漸了解對方,逐漸交流的過程。當並不是說愛情在理所當然的萌芽,而是一種相互的認識,是人與人間的相互了解。從開始的互不相識,僅僅因為某種金錢和被迫而聯繫起來的兩人,在路途中開始交換看法,交換自己的生活,交換自己性情,與此同時,他們也在一點點的對怪獸有所了解,從護送人的口中,從周圍的環境中,從自己的親眼所見。影片最後在荒蕪的曠野上,兩隻怪獸彼此交流(或者理解為交配)的情景,導演運用了非常震撼的視角,充滿靈性的音樂等來營造氣氛。男女主角為此驚嘆,並沒有上演血腥的追殺,而僅僅是在荒原中兩隻怪獸相遇,或為了對方而出現,然後又彼此孤獨地繼續在這片荒原中游蕩。男女主人公頓時深化了對怪獸的認識,女主角說出了:「我不想回家了。」似乎是體會到了那種孤獨的感覺,或是產生了同情。但也就在此刻,營救他們的大兵們卻又諷刺般的讓他們陷入了絕境,影片到此結束。

    結合以上的兩點,導演或許想要表達的東西就出來了。依然是一種反思。反思我們對待所謂怪獸的行為,反思人類對待自己家園的行為等等。人類的思維模式里,巨大的,醜陋的,未知的物種就會毫無疑問的稱之為「怪獸」,但這一切都是在我們其實根本不了解這種生物的前提下。我們理所當然的用對抗來回應這些生物。但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這種生物散佈在森林裡的蘑菇狀幼體,在河流中男女主角也遭遇了怪獸,但它並沒有攻擊他們,但在森林中,怪獸殺死了那幫護送他們的持武器的人員。後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所謂的怪獸,並不是那麼的富有攻擊性,但他們對人類的武器非常敏感,會發起進攻。其實這只是他們的自衛手段而已。我們想像,這樣一種本不屬於地球的生物,被美國人給帶到地球,並偶然墜落在墨西哥境內,他們更像是驚恐的異鄉人,他們為了生存,開始適應這樣的環境,但人類一刻也沒有停止對他們使用武力。這種對抗從它們降落在地球的第一秒開始就註定了。他們只是外來的不幸闖入者,遊蕩在墨西哥的森林和荒蕪的平原上,他們也在努力的生存,這跟影片中表現的當地居民一樣。它們穿越荒漠尋找自己的同伴,彼此交流後又各自孤獨的離去,而人類的武力隨時都在搜尋,擾亂它們的生存。在影片中,我們會發現,其實給當地人們帶來痛苦更多的是軍方,或者說是美國軍方,導演並沒有表現怪獸破壞的場面,代之的是到處存在的軍隊,在那個夜晚觀看居民在墓地前祈禱的片段更是說明了這點。微弱的蠟燭,人們聚集在一起,為失去的親人祈福,點點的燭光,渺茫的希望,人們悲愴的眼神,男女主角穿梭在人群中,沉默著。此時,一架軍隊直升機飛過,吹滅了蠟燭的微光。。這一鏡頭便是一個隱喻:人類自己的武力其實才是造成這一切的關鍵,我們在自我摧毀。

    後來,在古遺址上,男女主人公望著遠處的隔離大壩,談論自己回到美國後都將如何如何,女主角說自己或許會忘記這一切。而他們從影片開始就制定好的回國之旅,也更具有象徵意義,返回美利堅,那裡像徵安全,自由和和諧的生活。那龐大的隔離大壩似乎就是一種阻斷,美國為了自己的安全,將自己和危險隔離開來,卻讓痛苦和悲傷在隔離區內蔓延。典型的對美國的控訴。當男女主角走在早已變為廢墟的小鎮上,驚嘆之餘也逐漸開始思考政府的做法和自己的先前的認識。這種充滿末世氣息的存在,似乎預示著對抗的未來。但導演也讓我們看到了某種希望,這就通過男女主角間微妙的關係來表現的,雖然有各種的不理解和困難,但最終男女主角還是認同了對方,也接受了對方,最後的那一吻,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人類的理解和相互認可的表達。也就是說人類其實本可以成功的交流,人類也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對外星怪獸卻失去這樣的能力,最後兩隻怪獸荒原的交流似乎便是對人類的畸形態度的回應。於是我們看到了女主角最終的對怪獸的幾分理解或者自我的覺醒。說出了:「我不想回家了。」

    影片的音樂也非常的棒,配合著這段旅程,音樂中融合著空靈、蒼涼和幽怨感,導演將鏡頭對著當地普通的居民的臉,車站的小女孩,帶著防毒面具拍照的人們,各種路標,牆上的塗鴉,小孩的屍體等等。荒漠怪獸交流時的音樂,震撼而富有悠遠的感覺。如同《摩托日誌》中,切格瓦拉通過旅行,認識到了美洲的真實,認識到了人民的生存狀態,從而實現覺醒,只是本片並不是那麼強烈的將這種對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覺醒刻畫的太明顯。但在最後片尾曲響起時,似乎也在讓我們自己去探討答案,探討未來。

    最後的結局。若是他們順利回到美國,便失去了先前奠定下來的荒涼和絕望感。而悲劇,更能為導演的主題花上一個滿意的句號。一個即將覺醒認識自己的人,卻因為同類的存在而失去了生命。這便是悲劇帶給人的震撼,也是本片嚴肅和深刻意義的詮釋。於是我們在看完影片後,也開始反思。因此我們若將重點放在交流和反思上來觀看本片,或許更能給此片一個合理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