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希望不滅--We Are Marshall

后继有人/希望不减/同球敌忾

7 / 64,847人    131分鐘

導演: 麥克G
編劇: 傑米林頓 Cory Helms
演員: 馬修麥康納 馬修福克斯 安東尼麥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12-10 18:39:02

馬歇爾必勝


馬歇爾必勝

慘敗。馬歇爾大學橄欖球隊輸掉了校際賽;他們原本便排名全美大學末位,為了贏得季後賽,必須更努力才成。然而已經沒有了機會,飛機失事斷送了七十五條性 命;教練、隊員,不止是中堅分子,幾乎是所有的成員,甚至還有忠實球迷,包括一位參議員、一位眾議員、四位醫生,都是當地的頭面人物。

失去了教練,可以聘請新專家;失去了重要球員,也可以重新培養;同時失去了兩者,如同河流被生生切斷,再難中續;而一個小鎮,許多戶人家同時失去了父親、兒子,不締於一場災難。整個小鎮的精神氛圍,也處於危機之中。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70年,西維吉尼亞洲,馬歇爾橄欖球隊遭到重創;亨廷頓小城毫無生氣,校董事會談論著關閉球隊。但是,僅存的三個隊員,鼓動鎮民團結起來,支持重建校隊。

美好的願望並不能替代現實。白手起家,重建球隊,並羸得勝利,這需要許多年。此時此刻,無論是士氣,還是資源,都不足以維繫平衡,哪怕僅僅是平衡。沒有人願意接手這支隊伍,陰影籠罩於未來,失敗如此明顯。知名教練避之唯恐不及。

一個不知名的小學院的更加籍籍無名的青年教練自告奮勇,接受了這個任務。傑克·蘭格和助理招募了新人;而大學校長唐納德,百折不饒地請求體育協會破例允許新生參賽。

不錯,這是一部勵志片,下載了蜘蛛人III。整整一個月,一直沒有心思看,哪怕為了傳說中的沙人。蜘蛛人花了三億美元,美輪美奐,但是看著鄧斯特那張成熟的面龐,還有蜘蛛人愚蠢的口號:能力越力、責任越大。我覺得又回到了小學課堂,接受著更愚蠢的洗腦。

幸運得是,有些電影是真實的。本片便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完全沒有摻假。重建後的馬歇爾校隊並沒有大獲全勝,如果是一部傳奇,他們將贏得大賽。可是第一場球 便輸了,第二場比賽是主場,在最後一秒鐘以低分險勝。隨後的各場,他們輸得很慘。一年內,他們只贏了二場球賽。比分贏得可憐,輸得很慘,是全美大學中最差 的球隊。四年之中,他們總共贏了九場,卻輸了三十三場。

十四年後,1984年,馬歇爾隊的不屈不饒得到了回報,連續五次區冠軍,二次全國冠軍。1987年起至今,在全美大學生聯賽中屢次奪冠。影片在球隊的加油口號中結束:馬歇爾必勝。

2006年華納拍攝了本片,沒有大名星。教練由馬修·麥康納扮演,他曾在《超時空接觸》中與朱迪福斯特拍過對手戲,卻不是了不起的角色。助教的扮演者馬修·福克斯英俊無比,因連續劇《迷失》而成名,倒也沒顯示出精彩的演技。其他人物則更是平平無奇,小成本,票房也不高。

動人心魄的是故事本身。誰想得到它的導演,竟然是McG,霹靂嬌娃I&II的導演。嬌娃糖果盒子式的花哨風格,在馬歇爾中蕩然無存。真是一部好片子,因為那故事實在太出色。

橄欖球跟籃球、英式足球都不一樣,非常劇烈,運動員必須戴頭盔、護甲來保護自己。彷彿是小型戰爭,對於橄欖球球員,要求必須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來。你 必須爬起來,也必須衝鋒,那樣才得贏得勝利。NFL全美橄欖球超級碗決賽,在美國是最熱門的體育賽事。NBA籃球的花式入樽確實非常好看,英式足球的熱潮 則風靡全球,這二者都很不錯。但絕對比不上NFL激動人心。所有的球類運動中,以美式橄欖球對球員身體的損傷程度為最,摔碎骨頭是常事。

那是一種拚搏,於身,於心。

古龍小說有個人物,叫燕南天,燕南天練得是嫁衣神功。嫁衣神功的奧妙,在於每煉到一定程度便停滯不前,必須將功力轉嫁他人,從頭再來才能繼續修習。當然功 力神功都是謊話,不過這跌倒再來的精神,很符合現實,值得稱道。事實上,每一個成功人物後面,都是無數次的失敗,不斷吸取教訓,不斷嘗試,才足以稱道。

馬歇爾隊的故事並不是奇蹟,也不是傳奇。用了三十年,他們才真正贏得了勝利,教練和球員,也早換了一批又一批。電影並沒有表現出後來的豐碩,只是演繹到了1971年,甚至於1974年的九次勝利,三十三次失敗,也只是打了字幕來表示。

然而故事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從跌倒中爬起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二、還原

電影十分生動,高潮疊起;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馬歇爾校隊以15:13險勝辛辛那提塞維亞大學隊,故事便就在此結束,字幕打出1984年後馬歇爾的輝煌成績,錦上添花的輝煌,教練也進了美國體育名人堂,一切都很美好。

事實上,當年的團隊,並不成功。正如人們預料的那樣,馬歇爾的比分極慘。隨之而來的結果,是校長於當年被辭退,蘭格教練33負9勝的成績,也無法立足,不 得不於74年離職。簡歷上寫道,他去了一家私人公司,在六年之後才返回體育界。六年,這是相當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競爭激烈的體育界,離開一年便足以成為 化石。

並不那麼美好,不是嗎。

蘭格1959年畢業於阿克倫大學,留校當了助教,61-62年去了海德堡學院,還是助教。這兩所大學都名不見經傳。63-65年到了紐約,在康乃爾大學任 助教。康乃爾以旅館飯店管理而出名,服務人員多數彬彬有禮,體育也並不是強項。66-70年,又來到了威斯伍德私立學院當教練,一個更小更不出名的學校。

當時他便有了三個孩子:戴維、彼得和朱莉。太太桑德拉全職主婦。養家餬口並不容易,我很佩服他的勇氣。

在電影中,校長接到一通電話,說有人自薦當教練,來自威斯伍德。「威斯伍德在哪?」他問道。「誰又在乎呢。」秘書回答。

1970年的選擇,對於當時的校方是無奈,沒有人肯接手這個職位。對於蘭格,電影中,校長來到威斯伍德,詢問蘭格為什麼要當教練。蘭格說不出所以然,說只是想了一下。校長轉身要走,教練攔住了他,沒有激動人心的對白,只說了出於同情。

西維吉尼亞並不是體育大州,當時的州隊是西費吉尼亞大學,馬歇爾只是三流,也許是四流的校隊,並不是很好的晉身階。除了一片空白,可以自由發揮外,並無好 處。然而前任的慘痛,也是沉重的包袱,壓得人無法喘氣。事實上,他已經是第三選擇,前二位要嘛拒絕,要嘛幹了兩天便辭了職。

看著蘭格當年的相片,樸實的面容。我相信他的理由。

在一個訪談中,蘭格談到,當年他有五年的合同期,但四年以後,學校在財政方面不支持校隊,於是他辭了職。隨後轉入私營部門,在體育界消聲匿跡。

1980年他回到路易斯維爾大學擔任副主任,81-84年去了密蘇里大學,有趣的是,都是在田徑部任職,遠離了橄欖球。接下來的幾年,在加州大學和密蘇里 大學來迴轉,也還是田徑部和競擊處。到了1988年,才到印第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當了體育主任,一任便是14年。印第安納波利斯是相當出名的海軍軍 校,記得卡特總統便畢業於此。正是在這個職位上,他才得以入主全美高校名人堂。

在電影中,蘭格一帳風順,功成名就。可是從來就沒有交待那消失的六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