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igteeth

2010-12-07 04:12:08

陳氏瓜子兒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九五二年,歲次壬辰。那年的龍據說是極背的一條:命主勞碌、分離、憂患不絕,凡事播十分鐘收三分禾。故,那年降世的龍子龍孫一生的主運——套句陳凱歌慣用的詞兒——鐵定是夠悲壯的。

這是吳念真給陳凱歌回憶錄寫得推薦序中的一段。我一直以為,現如今適合拍《趙氏孤兒》的中國導演非陳凱歌莫屬。就沖這悲壯勁兒,以及他的文化功力——好歹人家是北京四中出身,還娶過文化人兒呢。

萬萬想不到陳凱歌只借了《趙氏孤兒》的殼,自己編了個故事。這個故事表面上看起來與《趙氏孤兒》挺像,實際上卻並不是那麼回事。這從英文名Sacrifice,海報宣傳語「最不可思議的復仇,不是殺人,是殺心」大致也能看個端倪。

就不提史記了,裡面程嬰和公孫杵臼直接找了個別人家的孩子來當替代品,十足猥瑣。對於一部悲劇而言,這簡直像是將勃起的性器泡在冰水裡,洩氣又傷人。陳凱歌的《趙氏孤兒》與紀君祥元雜劇相比有幾個改動,扭轉整部劇的氣韻是最大悲劇。

首先,電影裡將省略了鉏麑,對靈輒的筆墨僅限於扛馬車。鉏麑是屠岸賈派去暗殺趙盾的殺手,丫潛伏在樹上看到趙盾正在家中焚香禱告,祈求的全都關乎國家社稷利民蒼生,唯獨沒有家人和自己。鉏麑感動了,就自己撞槐樹死了。順便說說,趙盾在晉國的職務也是總理。

靈輒是個每頓要吃一斗米的壯漢。丫又沒好命能生在高老莊,被主人嫌棄,就張著嘴躺在桑樹下。趙盾正好經過,好奇,靈輒解釋說:餓了,想吃點桑椹,但是自己上樹摘那就是偷,只好張著嘴等桑椹掉進嘴裡。趙盾於是請他大吃了一頓,靈輒吃完一抹嘴就走,沒說一聲謝謝。等到趙盾被屠岸賈追殺,坐上只剩兩匹馬、一個輪子的馬車時,靈輒出現了。把馬車架在自己身上,策馬狂奔,「皮盡見肉,肉盡見筋,筋盡見骨,骨盡見髓。」

大仲馬曾經說,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我掛小說的釘子。我斗膽多問一句,釘子釘在牆上,牆是什麼?

無數諸如鉏麑、靈輒這些看似龐雜的線索,只能作為逸聞出現的小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信奉的東西構成了這堵牆。所以才掛得住歷史,同時掛住大仲馬的小說。對他們的輕視和捨棄,使得巨人之所以成為巨人、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的土壤消失了。至此,陳凱歌亮出了自己的想法:告別傳奇,將《趙氏孤兒》軟著陸為人性故事。

但是,「讓自己兒子死,換別人兒子活」,這對於生活在傳說之外的現代人是在太過匪夷所思,也成為陳凱歌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在電影裡,這一難題被改造為「給錯了」:程嬰妻子將趙氏孤兒交出去,意味著剩在手中的嬰兒必然成為多餘的那個人,必死無疑。為了救自己孩子,所以要救回趙氏孤兒,陰差陽錯弄死了自己孩子,並且搭上老婆。

於是,程嬰要報仇,要用復仇在屠岸賈面前重新找回尊嚴。照這個思路拍下去,不論是討論復仇和暴力對於人之異化,或者個體被工具化的糾結那也算有料。萬萬想不到,陳凱歌將剩下的一個半小時整成了電視劇。

總的來說,陳凱歌對於《趙氏孤兒》故事的改造,是用一種先進的,更符合現代人想法的價值觀取代了陳舊的、如今看起來愚昧的舊價值觀的過程。遺憾的是,在紀君祥那裡,在「忠義」價值觀指引下,劇中出現的人物都是具體的,符合邏輯的;在陳凱歌這裡,劇中人物失去了支撐,淪為導演手中的玩偶。

對於程嬰「棄子保孤」原始動機的改寫,看似更為符合人性,卻將趙氏孤兒的故事從整個歷史傳奇中撕裂開,也直接導致後續事件不合邏輯。在紀君祥筆下,屠岸賈要收集全城所有新生嬰兒處死,程嬰之子本來難逃一死;程嬰舉報公孫杵臼有功,幫助屠岸賈「除掉」趙氏孤兒,才順理成章成為門客。在電影裡,原點已然不同,卻仍然照搬舊情節必然消化不良。

陳凱歌本來有機會借《趙氏孤兒》完全收復淪陷的榮譽,可惜他自信滿滿,踢開編劇,將一個激烈慷慨大悲劇變成子女教育戲。《趙氏孤兒》成了陳氏瓜子兒,沒有艾未未陶瓷瓜子的嘎嘣脆,只留下濃濃口水味。

沈奶奶是陳凱歌幼時家中保姆,滿族人。早上梳頭用牙刷沾了頭油刷在頭髮上,亮亮的,桂花味,體面而自尊。1961年,沈奶奶偷吃陳凱歌兄妹的食物,陳凱歌想出的唯一理由是:飢餓讓她恐懼。恐懼比愛更有力量,陳凱歌說。其實這話不是那麼對,對口誅筆伐的恐懼根本不如對自己的愛更有力量。

我覺得陳凱歌導演就這麼著挺好的。知道《趙氏孤兒》裡的晉景公怎麼死的嗎?丫吃飽了撐的找人算命,人家說他活不到吃新麥。等到新麥放在自個兒桌上,晉景公沒顧得上吃一口,就得瑟地把算命的找來殺了。不料突然肚痛去上廁所,掉進茅坑淹死了。

這就是命。

http://www.bigteeth.cc/?p=370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