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由--Freedom [2009FR]

自由/Liberté

7.2 / 1,402人    France:111分鐘 | USA:111分鐘

導演: 東尼葛里夫
編劇: 東尼葛里夫 Lucy Allwood
演員: Marc Lavoine 瑪麗喬絲克魯茲 詹姆斯提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由體

2010-12-05 07:53:48

自由理想永不熄滅


    去科技館看了法國電影節之《自由》,非常值得推薦的片子。最近老是遭遇二戰題材,德國片子講二戰也就罷了,法國片子這次居然不是講家庭渡假、父母離異、愛情故事,而是同樣將二戰,不過目光聚焦在不常被人關注的吉普賽人身上,天生對音樂和舞蹈的熱愛、對現代城市文明的抗拒、紅色長裙給人的熱情奔放感、行動受到限制時近乎狂躁的反應……這部片子裡有法國電影中不常見的大敘事、大情感,加上絕妙的配樂,絕不枉我專門坐地鐵去科技館看大螢幕。尤其值得稱讚的是結尾,碰碰兩聲槍響,靈魂人物停止呼吸,整個故事在高潮之後戛然而止,奔放的女聲響起,字幕放出,座位上的觀眾沒有一個馬上離去,因為被調動到如此地步的情緒恐怕很難一下子跳出來。我能感覺到大家都是在音樂聲中緩了一會才起身離開。這種感覺太絕妙了,除了欣賞電影本身,你可以猜測身旁的陌生人有怎樣的生活經歷,大家相互並不了解,但你知道你們一定有些共同的東西,讓你們願意坐幾十分鐘的地鐵,買一張並不賣座的電影票,來到同一個劇場,共同欣賞一個故事,一種文化。
    順帶又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對世界的了解究竟還缺多少?」與二戰片子中常常描寫的猶太人不同,除了遭到法西斯的迫害,即使是得到來自當地法國白人甚至反法西斯秘密組織成員的幫助,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件純粹的好事,因為這種幫助的形式是固定的住房、正規的學校教育、現代文明在時間和空間方面形成的社會規則(social norm)。所以二戰中法國吉普賽人的處境更為複雜,不但是性命可否保住的問題,還有更為複雜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問題。提起美國的歷史,我們中的大多數就算不能細細數來,至少也有個大概的脈絡和概念,提起美國的文化,不少人更要用「偉大」來形容,而且就算身不能至,也要心嚮往之。但對於美國以外的歷史和文化,歐洲大陸的、南美洲的、東南亞的、甚至我們身邊的香港、台灣,除了照著教科書背過的那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我們究竟還了解多少?最近在看的龍 YT的書就讓我感觸頗深,扉頁上簡單的「給魁生和美君」,並不只是給寫給兩個人那麼簡單,是寫給一代人,寫給一個民族,寫給一個國家,補上我們對自己國家了解的空隙。讀了它你就知道,歷史本可以有多種角度的解釋,只聽一家之言沒有理由信其所有,歷史也可以有多個層面的解釋,真正要關切的是個人的層面;讀了它你才知道賴聲川相聲劇裡的「四郎探母」不只是某個人的個人愛好,而是一代人的集體情感寫照。當我讀到龍YT去父親的故鄉,聽小學生集體背誦父親當年要她背誦的《陳情表》,當我讀到龍YT的母親即便見過了歐洲的河流都對家鄉的河水唸唸不忘,我才發現不管歷史發生怎樣的改朝換代,政權交替,個人層面的喜怒哀樂其實都是一樣的簡單直白,戰爭帶給普普通通的家庭和個人的永遠是痛苦多於榮耀。而因為某些不自信的原因,讓普通的民眾無法通過這樣的文字共鳴與自己一樣的情感,簡直就是一種惡狠狠地剝奪。
    呃……著實有點扯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