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繩

2010-12-02 22:14:54

《趙氏孤兒》:高雅的惡趣味


        其實我是不太喜歡《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的,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詮釋忠義,實在是離我所理解的人性太遠——人可以大義滅親,卻不能以子謀義,這是一個人性的底線。之前對電影《趙氏孤兒》最擔心的也是這一點,儘管這個故事具有很強的情感綁架力量,但其中的善惡忠奸實在是很妖魔化,歷史的慣性讓我們接受了這種一根筋的表述,但如果真要以全新的形式重新演繹這個故事,其中創作者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性卻很可能成為一個人道陷阱。
        好在陳凱歌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前半段的血雨腥風中他一直在為人物動機鋪墊能被現在的觀眾所接受的理由。屠岸賈雖非善類,但將其推向倒行逆施邊緣的還是趙盾父子的飛揚跋扈和目中無人。老來得子的天倫渴望讓程嬰這個人物有了血肉,其最終的選擇也增加了很多的被動性和偶然性,一個在亂世中被裹挾到風口浪尖上的老好人,他並非是要為了保全忠義而選擇了家破人亡,而是在不可逆轉的命運撥弄下被迫去面對了他本不想接受的一個結果,而這樣的糾結可以說一直伴隨著他的餘生,後來他到底是要讓程勃為趙氏滿門報仇,還是為他的妻兒報仇呢?這恐怕連他自己都分不清了。歸根結底,《趙氏孤兒》是將一個講述忠義的故事轉化為一個詮釋仇恨的故事,從而讓影片在當今現實語境下的可接受程度得以提高。葛優終於遇到了一個能充分發揮他喜劇之外表演天賦的角色,在程嬰這個從委曲求全到忍辱負重、被大時代所碾壓而「寧彎不折」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了《活著》中的福貴所代表的民族韌性。
        但是《趙氏孤兒》這個故事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故事在前奏部份就早早地進入了高潮,滅門、易子等精彩的戲碼全部發生在前半段,陳凱歌在把握這部份情節時還是很有水準的,除了上文所說對人物動機的刻畫十分精到以外,敘事節奏和場面營造上都可圈可點。用屠岸賈和手下的密謀串聯起交代前史背景的閃回,然後迅速進入弒君嫁禍的情節,敘事效率極高。本片的動作戲並不多,但趙盾的義僕捨命救主的場面還是拍得有聲有色,用血肉之軀代替車輪的情節可謂是神來之筆,令人動容。但在影片所營造的絕望氣氛中,韓厥奪子這場沒有什麼花哨的動作設計的動作戲也顯得驚心動魄。而且在諸如被程嬰放在莊姬院門口的兩條魚這樣的隱喻性細節的關照下,整段情節就顯得有里有面了。其實前半段故事的主題就是殺戮,而陳凱歌將這場殺戮拍得如此有快感是我沒想到的。當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旦被推倒,生死就已經被註定,於是各種覆巢之下的死狀紛至沓來,而更可貴的是他們死得是如此乾脆俐落,絕不拖泥帶水,如果觀摩死亡是一種惡趣味,那麼《趙氏孤兒》的前半段是可以充分滿足這種惡趣味的。
        陳凱歌的上一部作品《梅蘭芳》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只拍出了三分之一的好戲,雖然我並認同這一觀點,《梅蘭芳》少年部份的段落中語焉不詳的地方太多,但到了《趙氏孤兒》,我只能說陳凱歌確實只拍出來半場好戲。其實《趙氏孤兒》的後半段本來是個臥薪嘗膽封侯拜相大登殿的故事,陳凱歌捨棄這個故事原型是正確的,因為那太符合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思維定勢,也太淺薄太沒有人性高度了,於是他設計了一個更加個人化的復仇故事,並最終用兩把分別刺出的劍演繹了仇恨是一把雙刃劍的終極主題。這本來是很具有悲劇力量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個悲劇力量被極大地消解了,這要歸咎於(如果這是導演的刻意設計,那也可以說是歸功於)黃曉明扮演的韓厥,影片所賦予這一人物的怨婦氣質讓他與程嬰之間的交流充滿了喜感,以致於圍繞著趙氏孤兒的整個的人物關係和走向都發生了偏差,程嬰是單身父親,屠岸賈成了溺愛孩子的爺爺,韓厥則是試圖進入這個家庭的後媽,這似乎變成了一個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故事。而程嬰與韓厥之間的對話所引發的曖昧聯想,讓觀眾席中充滿了惡趣味的笑場,一出悲情大戲,情緒被破壞殆盡,這難道是一向以高雅自詡的陳凱歌導演想要的風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