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拉丁

2010-11-27 16:48:47

從《趙氏》再看神馬都是浮雲


神馬說的就是馬。古代男人沒馬就如同現代人沒車。不過話說車是誰都可以學,但是馬卻不是誰都能騎的。所以古裝電影裡少不了馬戲,但是誰又知道馬戲也是有歷史觀的,下面我就來小吐槽一下。

我國在春秋時代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作戰以車戰為主。就是以馬拉的戰車作戰,步兵作為協同兵種。當時,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徵,故有一詞「萬乘之國」。

戰國時期,騎兵才作為一隻獨立兵種出現,貢獻最大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作戰以騎射為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從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為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

兩漢是騎兵發展的黃金時代。這時期騎兵發展壯大,成為軍隊的主力軍種,取代戰車的位置。兵種內漢代已經有了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漢武帝時期特別重視發展騎兵以對抗北方的匈奴,攻打大宛國就是為了掠奪其優良馬種——大宛馬。大宛馬也被成為「天馬」,也有人稱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即是此馬。此時期還有一項重大發明是馬蹄鐵,從此中原的戰馬配上鐵掌,使得騎兵可以在各種路面上長途奔襲而不至於磨壞馬蹄的角質層,從而使戰鬥力大大領先於沒有鐵掌的匈奴。不過也有一說馬蹄鐵是羅馬人發明的,公元3-4世紀才傳入中國。

魏晉時期,馬鐙的出現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給馬鞍配上腳鐙後改變了騎兵的騎乘方式,大大增強了人員在馬上的穩定性,使得騎兵在馬背上揮舞馬刀大力劈殺而不至於墜馬成為了可能,從而使騎兵的近距離格鬥戰更容易,並且有利於騎兵的長距離行軍,能更有效的發揮出騎兵機動性好,衝擊力強的優點。

隋、唐、五代時代,這一時期,騎兵已經確立了在軍中的地位,在這一時代騎步並重,各國的騎兵規模雖不及南北朝時期,但是騎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較大的重視。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於使用騎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騎被稱為昭陵六駿。

隨後的朝代里騎兵基本沒有重大的發明和發展,但依舊是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兵種。近代隨著火器的發明與出現,和冷兵器一樣,騎兵這一兵種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趙氏孤兒》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晉國,所以當你看見翻踢亮掌的騎兵在城裡溜躂,大小將軍踩著腳蹬翻身上馬,騎兵們放著開闊地不走偏要在樹林裡對沖,Boss老大在戰場上揮舞著佩劍左劈右砍的時候... 你只需要明白這是一場戲,戲裡的神馬都是浮雲。

PS:對於有人認為馬鞍沒有腳蹬不能騎、不好看、沒法拍...等等意見的,我也不解釋什麼,大家可以參看這個視訊

http://static1.mtime.cn/static/flash/outplayer.swf?vid=16185&mid=15225

---------分割線---------
再加一吐槽:

劇中有場戲是屠岸賈帶著趙孤騎馬出城玩耍,兩人躺在遍地盛開金蓮花的草地上....那是相當的萌啊!

但是!金蓮花屬於高海拔地區植物,野生金蓮花只生長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區,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內蒙草原和中俄邊境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

我見過的離北京最近的金蓮花是河北與內蒙接壤的豐寧壩上草原,今年夏天我就親自騎馬30公里去山谷深處摘了很多。從地貌和植被來看,這場戲很顯然也應該是在此地附近拍攝的。但是晉國是今天山西省所在地域,看來屠岸賈又穿越了...

我承認,我又無聊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