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華爾街:金錢萬歲--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华尔街金钱万岁(台)/华尔街金融大鳄(港)

6.2 / 106,596人    133分鐘 | 136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導演: 奧立佛史東
演員: 麥克道格拉斯 西亞李畢福 凱莉墨里根 喬許布洛林 蘇珊莎蘭登 查理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0-11-08 18:23:34

《華爾街2》的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續集難拍,這是電影界不爭的事實,卡梅隆大神的《異形2》和《終結者2》都是鳳毛麟角的成功先例,如果前作成為電影史的經典,那得趕緊趁熱打鐵,一旦擱置二十三年,多半黃花菜都涼了——斯通這部因應次貸危機的《華爾街2》便是如此,時隔多年之後,華爾街還是那個華爾街,不過《華爾街2》可就真的2了。

其實《華爾街1》就不是個完美的好故事,最後一刻的良心發現、人倫親情莫名其妙的打敗商業理性,這是奧利弗•斯通善用的敘事邏輯。當然,電影畢竟是拍給普羅大眾看的,觀眾們能看懂K線圖就不錯了,真要搞成高智商的金融犯罪,光解釋金融衍生品的來龍去脈就得比《全面啟動》還囉嗦。但斯通設計的犯罪伎倆有點過於小兒科,第一集裡巴德•福克斯打入保潔員內部,就成功的從各大寫字樓里搞到了文件;這一回傑克•摩爾(希亞•拉博夫飾)只不過是放了個假消息(第一集裡也有類似內容),便讓大鱷們損失慘重,忙不迭的將之收入麾下。這樣看來,華爾街委實夠2,區區一個毛頭小子,就能攪出此等局面,帝國主義投行們的抗擊打能力實在羸弱不堪。

人物設置上也比較狗血,在第一集裡,斯通將巴德的老父親設置成善良無私的工會代表;在第二集裡,這一正面臉譜則被希亞•拉博夫和凱瑞•穆里甘飾演的小情侶們瓜分。穆里甘身為蓋柯之女(第一集裡其實只提到蓋柯只有個兒子),不愛金錢愛公益,整日想著搞她的NGO網站,同時恨父之心難解;拉博夫商學院畢業,進入華爾街工作順其自然,但他並不以撈錢為己任,一心想著幫助他人開發綠色能源——說老實話,這些角色都高尚得莫名其妙,拉博夫的人物前史估計很難周延——唯一有點血肉的還得屬蘇珊•薩蘭登飾演的那位超資深售樓小姐媽媽。

蓋柯的貪婪本性倒是一以貫之,他當年的老搭檔盧在地鐵里臥軌隕命(這一段拍得很有衝擊力,老頭在臨死前還買了包薯片吃),蓋柯並不驚奇。而他跟女兒的和好也有些突然,倆人坐在宴會外面的臺階上哭了一鼻子似乎就好轉了(這也讓老戲骨的表演矯揉造作起來),但接下來的劇情讓蓋柯很快又欺騙了觀眾和女兒,用不光彩的手段拿回私藏在蘇黎世銀行的一億美金後,蓋柯轉戰倫敦繼續呼風喚雨。不過,當拉博夫帶來未出世的的外孫的B超影像後,這位華爾街的老江湖瞬間就崩潰了(老戲骨不得不再次矯揉造作一回)。當拉博夫和穆里甘陷入麻煩中時,還是蓋柯及時出現,最終成就了這場大團圓。

我寧願把這理解成蓋柯的無奈之舉,叱吒商海一輩子,身陷囹圄二十年,出獄後妻離子散,連個接送的人都沒有,掙那麼多錢有何意義所在?金錢買不來親情,可是蓋柯的親情就缺失在這親情上,所以,一旦蓋柯仗義疏財,那一切情感死結最終都會打開。

在《華爾街2》里,全地球的磚家叫獸和商界菁英都不如一個在牢里待了二十年的刑滿釋放犯看得通透。所以,當澤塔•瓊斯她男人梳著略顯地中海的奔頭在講堂上幽默的滔滔不絕時,台下立馬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而他那本關於貪婪的書自然也銷量陡增(我立刻聯想到了貴國的某郎姓經濟學教授)。

貪婪?火線追緝令里就有這條,凱文•史派西扮演的聖經殺手還因為這活活割死了一個律師,但世人最擅長的就是遺忘,本來就人心不足,再加上華爾街空前的放大作用,身陷其中的人難免瘋態畢露而不自知。正如本山大叔早就高屋建瓴指出的:「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給貓做伴娘。」誰是貓?自然是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壟斷資本家們。誰是耗子?自然是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草根屁民們。在《華爾街1》里,戈登•蓋柯就曾闡述過他對股票金融市場的本質理解:「這是個零和遊戲,金錢不增加也不減少,我只是讓它們從別人口袋裡流轉到我的口袋裡。」於是乎,這一來二去的,蓋柯們的荷包鼓起來,耗子們的錢袋就癟了下去。

如果繼續想下去,蓋柯死後他的巨額財產怎麼辦?唯一的女兒不願意要,留給外孫要交巨額的遺產稅,那麼好吧,還不如跟巴菲特一樣裸捐。你看,這又是華爾街一個極2的地方。誰都知道,美帝國主義的民主是虛偽的,他們的法律制度、權力體系其實是控制在華爾街這些壟斷資本家手裡的,但壟斷資本家們制定的法律卻讓他們寧可選擇把畢生所得貢獻給社會。早年間一個工業資本巨頭、鋼鐵大王卡耐基甚至假惺惺的說過「在死去的時候擁有大筆財富是恥辱」這樣的話,這委實有些弔詭。馬克思同志說過:「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麼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所以,榨取剩餘價值、運用各種方式對無產階級巧取豪奪才是華爾街的本性。真要視金錢如浮雲,NYSE干神馬吃的?由此看來,《華爾街2》的骨子裡不過是一碗獻給次貸危機後美國民眾的心靈雞湯,徒有商戰之形,內含治癒之實。有趣的是,斯通還特意安排了一場華爾街大佬接待中國代表團的好戲,拉博夫用蹩腳的中文說了句「好事多磨」和「白酒」,還當面給中國談判代表送了禮,這事就算搞定了。當然,我們買了不少華爾街的債券,這直接影響了《華爾街2》的劇情,但要真以為我們是黃世仁華爾街是楊白勞,那理解力就跟小月月有一拼了。

蓋柯的幡然省悟,實在是因為敘事邏輯已經不能自洽。當然,《華爾街》畢竟是電影,好萊塢的娛樂產業資本也是華爾街掌控的一部份,媒體的命門也捏在NYSE、NASDAQ這些地方,指望一部主流商業片來拷問資本主義體制,顯然是與虎謀皮。

身為股票掮客之子,奧利弗•斯通二十三年前拍出《華爾街》是符合邏輯的;作為一名越戰退伍老兵,奧利弗•斯通拍出《野戰排》和《天與地》也是符合邏輯的。不過時光飛逝,斯通叔叔已成斯通老爺,9•11之後那部應時的《世貿中心》就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大導演的美式主旋律轉型,照此推演,《華爾街2》也無非是把「兩房」的退市哀歌翻唱成了勵志小夜曲而已。

話說回來,有歷史學家說過,股票的發明對人類歷史的推進不亞於蒸汽機,在資本市場上調配資源,變死幣為活錢,金融交易工具善莫大焉。金錢永不眠,鈔票本無罪,R&B老炮遲志強在《鈔票歌》里就唱過:「人人都需要鈔票,賺錢你要走正道,不要一心只為了錢,被它牽著鼻子跑;滿腦子銅臭你就會摔跤,鈔票生活之中不能少,錢哪,不要把它看成寶中寶!」

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成功人士們在跟年輕姑娘探討人生經驗時,總愛拿「人性」說事,說來說去,都是人性使然。

所以,華爾街為什麼2?根子是人2。

(刊載於《南都週刊》2010年11月8日第43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