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洞頻率--Frequency

黑洞频率/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7.4 / 115,834人    118分鐘

導演: 奎葛利霍里
編劇: 陶比艾瑪李奇
演員: 丹尼斯奎德 吉姆卡維佐 安德魯布瑞格 Elizabeth Mitchell (Ⅰ) 諾亞艾莫瑞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魏的平淡生活

2010-11-06 10:14:19

以科幻敘親情,何必吹毛求疵?—我是這樣看《黑洞頻率》


   看到不少質疑《黑洞頻率》漏洞和邏輯的影評,說篡改歷史有違科學精神,或者是影片中時間推導欠缺嚴密云云。那麼按照這些人的邏輯,這部片子最大的敗筆和漏洞是什麼?答案:導演給出了確切的結局——這大約便是最大的缺陷了。
  一些所謂「燒腦」電影:諸如《記憶碎片》,《蝴蝶效應》,亦或者是《駭客帝國》之類,普遍喜歡採取開放式的解釋——導演和編劇對於影片中的懸念不給於充分解釋,「留給觀眾一片想像的空間」。於是乎,才有了關於「脫離matrix的人」來到的世界真實與否的大討論,才有了對於萊納•謝爾比記憶拼圖是真實還是受其心理影響而篡改的思考…
  其實任何一部含有開放式解釋的影片,觀眾根據劇情推導出的「真相」,很容易被其他細節推翻;而如果用這些細節作為依據推導出的「真相」,往往又缺乏劇情依據。
  《全面啟動》收尾的陀螺引起影院內一陣驚嘆,網上一搜其解釋不下十種,而且大多言之鑿鑿有理有據。原因為何?
  其一,真相認知度——觀眾對於影片中的某些資訊發現與否;對於已發現的資訊理解和認知存在差異。其二,影片不太可能是「完美邏輯」,不排除自相矛盾(可能不明顯)的紕漏。最主要的一點:資訊不對稱——我們只看到導演展示給我們的「冰山一角」。
  話題扯遠了。
  因此,這部作品多少讓一些懷著看科幻片探討哲理反思人類的人大失所望——居然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擺在面前,沒有了跌宕衝擊的震撼和糾結困惑的懸念,甚是不爽。
  其實看完《黑洞頻率》,的確讓人想起《蝴蝶效應》。只不過少了許多糾結和迷思,增添的是溫情和感人——尤其是當John在一些列曲折的「跨次元交流」後父親重回身邊時的確催人淚下。
  一部用科幻手法描寫親情的經典之作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