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致命魔术/顶尖对决(台)/死亡魔法(港)

8.5 / 1,447,678人    130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休傑克曼 克里斯汀貝爾 米高肯恩 史嘉蕾喬韓森 大衛鮑伊 安迪席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ston

2010-11-03 18:37:01

兩個頂尖魔術師生命的對決《致命魔術》的背後


三個角度

一:我們選擇被愚弄

魔術需要犧牲,正如現實中的任何事都需要付出代價,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犧牲可以是一個真相,一隻鴿子,一根手指,一個人,乃至一個人的靈魂。影片一開始的幾個小魔術昭示了這一點,一位瘦削的中國魔術師把自己偽裝成胖子,一個把小鳥變沒的魔術其實是把小鳥壓扁。也許兒童的眼睛最銳利純真,他知道真相,他固執地哭著說小鳥死了,但大人們變得愚鈍,愚鈍的只看表面而忽略其中的犧牲,也許是大人自己選擇被欺騙,為了獲得被欺騙時,驚訝的快感。影片開頭的這個小魔術其實是電影提綱挈領之處,它的作用遠遠超過展示魔術的一般過程和引出人物,而是在於它創造了一種籠罩全片的比喻和氛圍。以虛代實——偷天換日——化腐朽為神奇;而最奇妙的化腐朽為神奇則要付出非凡的代價,非凡的犧牲。Angier是每天殺死自己,而Borden則是殘疾和錯亂的生活。人如此,事也如此。而這個過程中的犧牲顯然是殘酷的,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們大了之後往往選擇被愚弄,因為怕痛。。。。。。因為怕痛,我們選擇坐在台下看著那些犧牲的人的表演,或是驚訝或是艷羨或是憐憫。。。。。。選擇被愚弄也許是怕痛,也許是看破世事;選擇犧牲也許是想出類拔萃,也許是對卓越的追求;彼可悲,此亦可悲。。。無非都是各自的選擇而已。。。。。。
  
  影片的中段是兩個魔術師的互相拆台和矛盾的發展。敘事一向是導演Nolan的殺手鐧,他不在意時空的跳接會給觀影者造成麻煩,他在意的是敘事結構與影片的整體氛圍的聯繫。所以他用分段倒接式的敘事,來敘述,而這種迷宮式的相互疊加式的敘事,和魔術師很般配。這些非常規敘事像是針尖上的芭蕾,很好看,很危險,觀眾很過癮,導演很囂張。敘事的終極目的不是讓觀眾明白劇情,而是讓觀眾明白導演想讓觀眾明白的那部份劇情,所以我們「一頭霧水,要想想才知道」的這種效果,它可謂完美呈現,仔細分析之下會發現含義何其深厚?
  
  其實中段之後結局已經隱隱可見。兩敗俱傷似乎可以預見,問題只是他們的終極魔術到底以何種面目呈現,犧牲的又都是什麼。複製機的出現使電影的觀賞性躍上新境界,而從整體的構想和一開始的隱喻來說,複製機的出現恰好從最極端程度上體現了犧牲和異化。每一次精彩的魔術背後,都是一次光明正大的謀殺——謀殺的是自己,殺人者也是自己,當透骨的冰涼爬上脊背時,留下的那一個在想些什麼?機器時代的象徵是社會化大生產,在這種生產中,產品被統一的標準約束著,創造者也被統一的標準桎梏著,似乎這整個社會就是一台龐大的複製機,我們每天面對一樣的東西,想著一樣的事情,吃著一樣的快餐,我們殺死著自己,再創造著自己,這樣的我們,「魔術」裡的我們,犧牲了什麼?這部片子的悲劇感和陰暗色調勾起了20世紀初的慘烈回憶,也可能是今天的社會只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升級版,根本的矛盾遠未解決,甚至遠未被認識到,或者我們寧願視而不見。就像影片最後一句話:我們選擇被愚弄。
二 obsession

obsession可以翻譯為「痴迷」,但顯然有一定的貶義,因為這種痴迷是讓你無法拒絕去想一樣東西,迷戀一樣東西或人或物或事,你總是想著總是想著。然而,你想著的這個事情通常都是所謂的妄想,根本無法做到的,甚至自己都清楚這一點,這顯然導致所謂的「認知失調」,也就是你的兩種認知互相矛盾、自我矛盾。
     
  Tesla到死的時候都是被定為瘋癲的物理學家,後來才追加那麼多榮譽給他,可見他生時的obsession是多麼的強烈——他在做很多常人認為常識之下根本不可能做的到的事情。Tesla發明了交流電相關的很多專利,還是無線電之父。想一下Tesla的那個true magic,無需導線都能點亮的燈泡,現實中的Tesla確實有研究過無線供電,不過電影裡假設他已經研究成功(一些資料中也顯示他成功了,並且創造出來超越現代的交流電科技)。無線電我們已經用上了一個世紀了,然而無線供電卻依然沒有實現,可以想像無線供電在當時是多麼天方夜譚的事情。無線電本來就可以用來賺去足夠多的錢,交流電也是。Tesla完全不去賺錢,去研究無線供電,而電影中的版本則是在實現無線供電之後就幫Angier做那機器,事實上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所謂的obsession。
  
  Angier是obsession的,仇恨只是個誘因,誘使他痴迷的尋找著Borden的魔術秘密,他相信他所說的「一切魔術皆可複製」,另一方面Borden的魔術他複製不了,這是顯然的認知失調。所以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他都想要超越Borden,這不是為了超越本身的個人感受,而是不再讓自己所相信的「一切魔是皆可複製」受到自己所理解的現實的質疑,也是對魔術中自我意識的obsession。這種自己對自己的質疑其實是痛苦的也是殘忍的。
  

三《致命魔術》背後的電學鬥爭

應該說,本片一個意外點是讓特斯拉(Tesla)這一電學天才浮出水面,他絕對是一個天才人物,來自塞爾維亞,童年時即是數學和物理學神童,當時的電學尚屬新興科學,但是已經深深吸引著他。他是一位典型的帶著夢想家氣質的發明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以驚人的想像力和瘋狂的幹勁創造了一項又一項電力發明,而其中雖然有很多沒有具體的商業應用或者根本不具商業可行性,甚至是令人恐怖的交流電實驗,但是卻充分展示了他在這方面的無與倫比的才華。然而正如片中的Borden,魔術思想頂尖卻不懂得如何包裝;特斯拉的交流電在當時的商業推廣上並沒有獲得成功。在片中,特斯拉也被渲染成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而Angier前去尋找特斯拉時,那座實驗室也在歷史上是存在的,而且非常著名,他在該實驗室長期研究的一個問題即是電力輸送問題,特別是無線的能量傳送問題,這也成了《致命魔術》中那台神秘機器當時的技術背景。而當時的特斯拉也正處於事業高峰,但是災難突然降臨,在1895年3月13日凌晨,他的實驗室被一場大火燒燬,所有的實驗設備都被燒燬,而那天他沒有如平常經常的做的那樣徹夜工作,否則可能也命喪火海。所以,我們後來看到Angier一次去找特斯拉時發現一片廢墟。而到了他生命的後期,他也已經到了幾乎身無分文的地步,而他的奇思妙想神奇到難以令人相信能付諸現實,也很難再引起投資人的興趣,在1943年1月7日,他孤獨而又貧困的死去。

 特斯拉是位非凡而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和科學家,而在《致命魔術》中也提到了愛迪生的名字,而且暗示了他與特斯拉處於競爭關係。這就涉及當時的直流電和交流電之爭的背景了,實際上愛迪生非常看重特斯拉,曾經親切的稱之為「我們的巴黎小伙子」(特斯拉成名於巴黎),但是愛迪生儘管為電學的發展,特別是早期直流電應用的普及做出突出貢獻,卻也有固執之處,比如他堅決的反對交流電則是最突出的一例。而特斯拉恰恰在交流電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交鋒即不可避免了。但是,真正站在交流電陣營與愛迪生交鋒的實際上不是特斯拉,特斯拉是一位發明家,卻不是一個善於將之應用於商業的人,而這點上愛迪生正顯示了充分的才能(正如Angier)。於是,另一個人物出現了,這個人物在《致命魔術》中甚至名字都沒提一句,他就是威斯汀豪斯,當時將交流電大力推向商業應用的傳奇商人,他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同時對手下的發明家又分外慷慨,比如特斯拉便收到了豐厚的報酬。愛迪生和威斯汀豪斯之爭在當時可謂激烈無比,雙方上得了檯面的手段和下三濫的手段都使了出來。當然,最後,交流電一方取得了勝利,人類電學領域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時代。
   從《致命魔術》的背景去看這部電影,會發現一些很有關聯性的東西。我不知道魔術是否有傳統魔術和現代魔術這類的分法,但是,我們看到,在片中最初的魔術都是採用如機械裝置等手段進行創作,靠的是思維的力量,而且嚴格限定這魔術師的圈子內,不會藉助外力。而當Angier去尋找特斯拉時,似乎也表明著一種新的魔術時代的到來,或者說是映射著新的時代的來臨即藉助現代科技,生活各個方面的手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新科技的誕生也使得現實生活像片中書說的一樣:ture magic。

       或許這部片子本來就是對特斯拉和愛迪生的一個映射,也是對當時時代的一個映射。科技的發展帶來新的不可思議的「魔術」,而特斯拉和愛迪生在「痴迷」中堅持著直流電與交流電的鬥爭,大時代在大機器的神奇魔力下,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感嘆的大戲。

------------------------------------------------(部份文字摘自豆瓣影評,觀點相同,但表達更好,拿來用下,見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