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江湖浪子--The Hustler

江湖浪子/RobertRossen'sTheHustler/江湖浪子

8 / 86,832人    134分鐘

導演: 羅伯‧羅森
編劇: Sidney Carroll 羅伯‧羅森
演員: 保羅紐曼 傑基葛里森 琵琶羅莉 喬治史考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灰馬鈴薯

2010-10-28 09:08:28

贏之惡 ——《江湖浪子》


贏之惡
——《江湖浪子》

       一張球桌,幾枚撞球,兩根球桿,《江湖浪子》靠這幾樣元素組合出一出沉鬱的人生戲。在好萊塢體育片的庫藏里,這是一部成色奇異的作品。
       保羅·紐曼飾演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撞球騙子「快手艾迪」,他與經紀人查理·伯恩斯流竄在各地的撞球室裡製造騙局。艾迪裝作平庸的球手與陌生的球手挑起賭局,當賭注加到足夠大時,便以精湛的球技將對方的賭資吞沒。艾迪不滿足這遊走於小地界的小賭局,他的野心是與到芝加哥與傳奇球手「明尼蘇達胖子」做終極對決。艾迪並非在乎賭資,而是要確認自己能贏,成為最好的球手。艾迪與明尼蘇達胖子在撞球廳鏖戰36小時,中途艾迪一度靠自己的「快手」贏到18000美元,但他不滿足,一定要徹底擊敗胖子,然而此時他已急功近利、筋疲力盡、酒精麻醉了身軀。沉穩的明尼蘇達胖子卻悠然到廁所梳洗了一番,出來之後即刻掌控球桌,不僅將18000美元全部收回,也從精神上徹底擊垮了艾迪。
       艾迪沉淪下去,四處打雜混跡,並遇到了一個成天酗酒的女孩薩拉,兩人相愛並相依度日。但這份愛情不久被打攪。混跡黑道的職業賭客伯特·戈登看上了艾迪,以苛刻的受益分成借給他三千美元做賭注,並帶他去路易維爾尋找對撞球賭局有興趣的富翁。
       本片獲196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在內的九項提名,未能獲得重要獎項。當年的競爭對手是《紐倫堡大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與《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在美國電影學院(afi)的10部最偉大體育電影中排名第六。

      傳統好萊塢體育片的套路是勵志為先。失敗者歷經曲折,收穫勝利。《江湖浪子》中,「勝利」卻不是故事情節中挑動觀眾情緒的關鍵元素。「贏」的心態,不是向上的正面力量,反而成為主角艾迪淪喪在撞球賭局中的人格缺陷。「贏」成為一種有癮且毒性強烈的慾望,牢牢操控艾迪具有高超撞球技藝的身體,成為直奔勝利目標的工具。
      艾迪球技的精彩與他在賭局上的沉淪,使「贏」有了兩重分身。其一,作為體育競技者依靠天才技藝在競賽中的「贏」,這是明亮的一面;其二,賭局中沾染銅臭,包藏欺騙、詐取的「贏」,這是黑暗的一面。片中專事安排賭局的經紀人伯特·戈登,狡詐、狠毒,永遠渴望攫取更多錢,以一種強力的邪惡形象示人,為了讓艾迪專心為自己打球贏球,他以惡言逼死了因愛情而跟隨艾迪的女孩薩拉。戈登並不因薩拉的死產生任何觸動,並對艾迪說:「她即使不在路易維爾死掉,也會在其他地方死掉。」戈登幾乎要成為一尊「贏」的惡神,如同收購靈魂的魔鬼,不斷引導艾迪進入更大的賭局。但艾迪在薩拉的死亡中醒悟,並斥責戈登早已忘掉如何去做一個人:「我愛她,我把她廉價抵押在撞球賭博中。這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你沒有真正關心過任何事情,除了勝利。」
     但薩拉已經成為犧牲品。愛情本來能給艾迪提供一個美好的生活出口:薩拉期望正常的生活,但即便是二人最甜蜜的時刻,擊敗「明尼蘇達胖子」的願望也始終縈繞艾迪腦際,「贏」的慾望腐蝕了愛情的路途。艾迪回到舊路上,也將薩拉拖入了自毀式的賭徒生活。
     「明尼蘇達胖子」代表一種喪失了靈魂的賭局工具。他也是戈登的球手,但不似艾迪,他甘心陷落,不做任何反抗,他很自如地以撞球神技為自己與戈登賺取巨額賭資。影片中對他的著墨,多還是技巧的展示,難以知曉他在日日贏球的狀態中,是否還保存了做人的溫柔。但他至少對艾迪的行為表示讚賞,艾迪最後一戰打敗他,並痛斥了戈登。胖子真誠地對艾迪說:「你是個好球手!」這或許是胖子作為工具所能做的最高聲吶喊。
       艾迪在球桌上贏了胖子,而觀眾卻沒有揚眉吐氣,因艾迪並未獲得真的勝利。女友死去之後,真正生命的希望已被扼殺,球桌上的「贏」不能帶來運動的樂趣,反而成為生存的虛妄。氣急敗壞的戈登儘管沒有叫手下痛毆艾迪,但以自己的黑幫勢力威脅艾迪,從今往後不准再進入高級撞球室。艾迪答應了這要求,等於斷送作為一個撞球高手的生涯,這是他付出的最高代價。
       但至少艾迪懂得了作為一個人更重要的事情,即贏得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薩拉用死亡為艾迪做了這人生最重要一課。薩拉在男友深陷賭局,自己遭受戈登侮辱,愛情走入絕望之地時,選擇自殺。自殺前,她在浴室鏡子上用口紅寫下「墮落的」(perverted)、「扭曲的」(twisted) 和「殘廢的」(crippled)幾個字。這正是年輕的艾迪在撞球桌上依靠不斷勝利得到的東西。他最後拚力脫身而出,便是要抹去自己性格中這幾樣缺陷。導演羅伯特·羅森說:「我的主角,快手艾迪,想成為一個偉大的球手,但我的電影卻是關於他遭遇的困難,這困難中他得以成為一個完善了的人。」
       薩拉的情節在《江湖浪子》中極重要,也為體育片提供了一個女性角色特例。女人在體育片中通常是英雄的獎賞,愛情是英雄行為的催化劑。一種好笑的女人角色是《百萬金臂》中蘇珊·薩蘭登飾演的安妮,她在每個棒球賽季都看好一個有潛力的男孩,並與他們做愛。薩拉則真正探入主角心靈,並將自己的死亡化作主角心靈創傷的藥劑。

      《江湖浪子》游離在好萊塢體育片傳統之外,電影與戲劇史家伊森·莫登(Ethan Mordden)曾說《江湖浪子》是1960年那些能重新定義電影與觀眾關係的作品之一,「它更是挑戰觀眾而非諂媚觀眾,更是懷疑世事而非對世事的言之鑿鑿。」莫登還提及,「1950年代沒有電影能以如此犀利、清晰眼光在競賽中觀察角色的自我確認,觀察贏者的殘暴以及輸家精神去勢後的軟弱。」*影片從一個鄙陋、甚至骯髒的角度將追逐勝利可能帶來的罪惡一面盡情展示,為觀眾提供反省的機會。快手艾迪最後接受了現實,競技中能體會運動的樂趣,然而對勝利的渴求與賭徒心態一旦媾和,足以毀滅一個人。


*《Medium cool: the movies of the 1960s》1990,出版社: Knopf




■花絮幾則

□影片在美國喚起了人們對撞球的熱愛,這項運動再次時興起來。

□影片中最精彩的擊球場面是「快手艾迪」使用立杆擊打、一次使兩個球入袋的技巧。這技巧在電影中兩次出現,雖然是不同的比賽,但用的實際上是一次表演的兩個不同拍攝角度的鏡頭。

□除了一個高難度的垂擊球由著名撞球運動員Willie Mosconi做了替身(他也是本片的技術指導),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打球鏡頭都由演員自己完成。為了出演艾迪的角色,紐曼曾把自家餐廳的桌子搬了出去,換成了一個撞球桌,這樣他可以隨時練習,提高自己的打球技術。影片中,「快手艾迪」準備與「明尼蘇達胖子」賭局時,艾迪的經紀人坐在一張海報前,海報上是 Willie Mosconi的形象,Mosconi在1941年到1957年間14次獲得世界比賽冠軍。這個場景大約10分鐘後,Mosconi在電影中做了一次客串,演出一個手握賭資的傢伙。

□導演Robert Rossen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撞球騙子,曾經寫過一出與撞球有關的劇本《角袋》(Corner Pocket)。為了重現真正的地下撞球賭局的氛圍,羅森從街頭找來了真正的黑幫暴徒,為了能雇用他們做群眾演員,羅森還為他們在演員工會註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