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模@爆料

愤怒/名模@爆料(台)

4.9 / 940人    98分鐘 | Germany:99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莎莉波特
編劇: 莎莉波特
演員: Simon Abkarian Patrick J. Adams 里茲阿邁德 鮑勃巴拉班 亞卓安娜拜拉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a

2010-10-16 19:13:52

《憤怒》的憤怒的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形式上大膽實驗的影片,它要是敢再大膽些,直接用人物的剪影配合五顏六色的背景來表現,哦,好熟悉,一下子成了蘋果ipod的廣告了,呵呵。玩笑歸玩笑,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有種矯揉造作的氣質,讓人鄙夷它的形式大於內容,但漸漸的,我開始用筆記錄,逐步發現它的內容精彩得遠遠超越了形式。影片的張力一如它的片名,恍惚間像是一部精美絕倫的舞台話劇就這樣嘶嘶地在膠片機上鮮活運轉。

影片的主旨提句為:「全部憤怒,憤怒!」
可以這樣理解:「憤怒是較為強烈的一種情緒。憤怒是在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憤怒的人比被發怒的對象受損更大。如果在憤怒時說話,將會作出最出色的演講,但是卻會令人終生感到悔恨。」

下面,請容許我來一一註解這部影片的精彩。影片用了七天來描述一個故事,來揭示憤怒。七天,第一反應就是上帝創世紀,而巧合的是一開機,命運就已經在飛跑了,隨後發生的種種境遇,竟像是對創世紀的經典膜拜。

第一天:上帝賜予我們光芒!照耀在每個人的臉上!
螢幕前敲出這樣的導引語:「我在時裝秀前一天見了幾位重要人士,他們解釋了為何衣服不只是衣服。」導引語的內容本身是枯燥無趣的,而它通過寫了又刪、刪了又寫的思考過程模擬,表達出欲蓋彌彰的重要作用,那些刪去的內容就像沒看清的秘密一樣,具有完全的吸引力。
黑暗空洞的鏡頭有了光,人物相繼登場,面對鏡頭把故事轉化成聲音的、表情的、動作的傳遞。掌機的是沒有講過一句話,也沒有露過一次臉的米開朗基羅,連名字也是從其他人的口中說出的,這就像是上帝嗎?不見其形,卻創造了一切?一切都在鏡頭前展露。
人們是這樣自我介紹的:
維傑:一名送披薩的快遞,誤入了這個時尚的圈子。
明克斯:妖艷的模特。裘德洛的女妝扮相一出場,我屏息好久,一口氣憋不出來,難得的驚艷中透著媚俗,很矛盾的形容卻很真實反映在他身上,那自戀的神情配上她的喃喃自語:「我早上會對鏡子說,你是唯一的,最棒的。」
布萊利懷特:活動傳播策劃人,老老實實地為你闡述他的工作內容。
安妮塔:縫紉工,就像她自己想當隱形人一樣,她所縫紉的部份也是隱形的內裡和褶皺。
杜威安傑:大學畢業生,主修哲學倫理學等,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朝氣、抱負還有野心。
伊蒂絲羅斯:服裝公司經理。每位商人也都可以像慈善家一樣說出一些讓人覺得很柔軟動情的話來:「在過去,我們對每個珠飾工和袖扣工,每個剪裁工和漿熨工,每個倉庫管理員和每個送貨工,全都叫得出名字。現在當然完全不同了。」
萊特絲:模特。大眼睛,會說話的大眼睛,所以她完全不需要用嘴表達什麼。
梅林C:服裝設計師。表態就是空泛世界中的虛問實答。最不正常的人往往活的最真。
奧圖:公關。沒有什麼可以記錄他的個性。他最大的個性是和別人的共性。
桃樂絲:這是一個別人口中的模特,患有厭食症,瘦得像張紙片,卻永遠嫌自己胖。

第二天:上帝讓空氣充滿世界!我們卻呼吸到意外的血腥。
螢幕敲出導引語:「我見到更多人,在時裝秀當天。」 而「那天桃樂絲」,成為被刪去的部份,空氣來了,卻帶著血腥味。
法蘭克:一名現實主義的攝影師。他的門口隨時放個包,任務來了就上路,他說人生根本不需要身外之物,而是需要機動性和機會。甚至說你得有所取捨,面對瀕死的需求,你是幫他還是拍照,哪一個對你有好處?幹這行就得知道,你在現場。你可以恨他的說法,可他說的很現實,現實,就是存在即合理。
夢娜卡維爾:作家、評論家。批評的腔調是她的職業病。她說:時尚不是藝術,跟情色更接近,千百萬人無藥可救的上癮,看看女人們購物時的神情,飢渴如絕望的毒蟲。買不起真貨,就買路邊攤的爛貨。時尚比海洛因還要命。至於設計師,多半都是絕望、頭腦不清的人,覺得自己很創新,但這一行從來沒有新鮮事,自認流行的就已經落伍了。美有吸引力,美就是力量,這一點讓人遺憾,因為美其實只是皮相,徹底的膚淺。
鑽石佬:服裝公司投資人,他的腦中名詞都是,錢、利潤、股份、融資,其實都還是錢。
傑德:鑽石佬的保鏢,每天都狂喝咖啡,了解所有星巴克的位置,隨身帶的酒壺也是為了裝滿咖啡。我想他不是為了興奮,而是為了自保的清醒。
明克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名和利,安迪沃霍爾說人人都能出名15分鐘,但有些人會更出名會更持久。她篤定了自己的名氣。
血腥的味道越來越濃,開始出現異響,然後是騷動,出了事故,記住,是意外事故。
維傑打扮成阿凡達一樣的造型和桃麗絲在秀上表演,他開摩托車,絞住了桃麗絲的圍巾,桃麗絲葬身車輪下。

第三天:上帝將水引灌到大地上,沖刷出生死的意義。
螢幕導引語:「我見到一位警探,記者會來了很多人。」「人們」是隱去的內容,人們怎樣?人們無關生死痛癢。
荷馬警探出場,他引用莎士比亞的話說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唯一有意義的問題。

第四天:上帝手指日月星辰,布排出更多的陰謀。
螢幕引語:「他們把秀又辦了一次。」強調的是「又」。
邦妮:又是一個未出場的模特,在人們的口中她任意妄為、耍大牌、驕縱成性,可她就是上得了封面,封面。
一聲槍響,邦妮死於槍下。
顯然,米開朗基羅是把昨天事故的錄像散佈到了網上,所以今日的槍下冤魂只是被布排、受陰謀影響的日月星辰。
梅林C抑制不住他認為當眾死不好的言論:「好比我喜歡活生生的紐約,我承認它空虛、無意義,但它不是死的。」
安妮塔對著鏡頭大罵這種網路影響力的,她歇斯底裡的叫嚷:「我不想出名,我想當隱形人、隱形人。」

第五天:生命在上帝手中誕生,我們卻開始學會抑制損害。
這是螢幕引語上說的。
荷馬警探走訪查問,而結果是,人死了,大家馬上說他們之前是多麼的相親相愛。莎士比亞曾說過,讚美已失去的,好讓回憶更珍貴。而結論是美貌確實比黃金更容易招歹念。
夢娜卡維爾一邊聽著遠處的抗議聲一邊不屑的批評:「別管美,別管創作,看看人類,你看到什麼?好好的看。人類哪有創造力?人類的破壞力才是空前絕後。時尚靠懼怕與仇恨茁壯,懼怕失敗,仇恨平淡無奇。外面的那些抗議者呢,拿著破海報寫一些爛俗的標語,你聽著,對多明尼加或中國鄉下工人來說,成衣廠不是剝削工廠,而是提供就業機會。」
布萊利懷特有策略的說:「情勢會變,機會自己找。」他彷彿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業。
杜威安傑剛剛升職,他認為一開始聽不懂,後開很興奮,這叫做抑制損害,隱藏無限商機。
鑽石佬對於解僱和招聘,對於生意和生命,均認為無關個人,公事公辦。

第六天:上帝創人,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導語:「我有很多事要思考」。
明克斯開始痛訴自己的童年,痛訴被灌輸的價值觀:「他們把我帶到紐約,然後我把錢寄回我家,我媽就不哭了,於是我學會錢是萬靈丹。」
萊特絲鬼鬼祟祟的問:「你相信超自然力嗎?」
然後從梅林C口中我們窺探到了槍擊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場秀表達的設計內涵就是時尚的暴力美學設計,模特當然要拿著槍互相指,那是道具,這是表態,表態。

第七天:安息日,全部憤怒,之後,全部安息!
「他們居然又把秀辦了一遍。而我」,這次強調的是「居然」,隱去的是「而我」,原來上帝也有痛苦。
昨天鬼鬼祟祟的萊特絲失蹤了。
伊蒂絲羅斯無奈的說:「我會加入示威人群,抗議我的公司的政策。」然後苦笑。
鑽石佬真是具有商人的敏銳嗅覺,和米開朗基羅的這部攝影機、這盤故事帶,研討:「什麼叫做非賣品,每個人每件物品都有價格,到頭來,萬事萬物都待價而沽,你想清楚了,打電話給我。」
夢娜卡維爾終於不想再批評什麼了:「有什麼意思,如果意見會被斷章取義來迎合。」
突然,秀場上傳來,預謀好的、並不意外的、卻仍讓人深感震驚的、連續的、槍擊聲。
夢娜卡維爾接著批評起來:「他的確到了創作的巔峰時期,他設計的衣服就是壽衣。人應該面對事情的本質,但真相是傷人的。」
荷馬警探又引用麥克白的話指控:「我的人生成了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喧囂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你最好快點逃,你手上沾上血了。」
誰是兇手?都是兇手。全部憤怒,全部安息。
每個人都痛苦的沉默,安妮塔還在給予鏡頭,亦或是米開朗基羅,亦或是我們每一位觀者,最後的安慰和禱告:「人只有一條命,那是上帝的恩賜,就算電視上沒人提起你的名字,主也知道你的存在。所以對他來說,你不會是個隱形人。這不是你的錯,因為就算你把他們找來,也是他們自己選擇要來的,凡事都是人自己的選擇,沒事,沒事。」

影片最後由失蹤的萊特絲來拍,唯一的一段不是在綠布前的,奔跑。

《憤怒》是一部讓人充滿憤怒的電影,你會飽嘗到憤怒前的火氣攀升,你會享受到憤怒中的痛快宣洩,你也會幽怨的吞嚥憤怒後的空虛和絲絲悔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