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福雷斯特·冈普

8.8 / 2,259,845人    142分鐘

導演: 羅勃辛密克斯
編劇: Winston Groom 艾瑞克羅斯
演員: 湯姆漢克斯 羅蘋萊特 蓋瑞辛尼斯 Mykelti William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碎歲

2010-10-14 17:50:20

為什麼必需要給大眾趣味一記耳光



我歷來對那些什麼男人必看十大電影,人生要讀的50部書一類單子深惡痛絕,覺得是一種文化強權,於是一直抵制,當然,這是一種偏執的較勁,作品只是被輿論綁架而已,讓它們作犧牲品,何其無辜?而我何必因此錯過可能的佳作?但每當我想從情緒化中走出試著和解,去看這類單子推薦的東西時,十有八九,又是上當受騙。正所謂「弱智的作家永遠有弱智的讀者,白痴的電影肯定有白痴的影迷」,《阿甘正傳》的觀影經歷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藝術與娛樂的區別在哪裡?獨立影片與宣傳品都有哪些特徵?主流文化與大眾趣味如何投桃報李?不妨以《阿甘正傳》為例說一說。
首先看主導思想。《阿甘正傳》全片不外乎在宣揚一種論調:堅持、執著地做一件事,那你終將成功,獲得人生的幸福。這種個人奮鬥論,作為自由主義的組成部份,是西方統冶階層除宗教以外的又一大愚民利器。它的特點在於抽離社會實在,禁絕深度反思,試圖將人的思想囚禁在個人層面,而非社會層面。它總是製造這樣的神話:一個人的成功,只取決於自我,社會對個人的傾軋幾乎不存在,不公總是偶爾的,或微小的,並不是不可避免或至關重要的,並總有辦法來消解,對政治採取鴕鳥政策是有利自我保護的……等等。而世界真相則恰恰相反,真正的人生進取也無法與社會改造剝離。這種單拎一人先斬後不奏的視角,在那些世俗的成功學中用得最多,我國近年成功學的大熱,正是迎合了西化的社會背景與上層的意識形態。《阿甘正傳》肯定是成功學中頻遭臨幸的案例,臭味相投,它本就是為侍駕而造的充氣娃娃。
因主旨與現實的背離,於是導演只能用牽強附會、誇張離奇的劇情去完成他的使命。《阿甘正傳》幾乎用濫了此類型片常見的拙劣伎倆,其 「蠢點」的密集程度絕不亞於公務員的會場。試舉:阿甘入學時遭遇門檻,因母親的英勇獻身輕易越過;阿甘先天有病的腿輕易而舉地變成了神腿,並因此大學順利畢業,還成為國家美式足球隊隊員;阿甘因被人拉去打桌球而發現自己的桌球天才,不僅成為國家隊隊員並成為中美桌球外交的英雄;(不僅僅是特異功能,阿甘的運氣更是連上帝也要羨慕了)越南一戰,一個排幾乎全軍覆滅,倖存的中尉也落得雙腿殘廢,而偏偏就阿甘只屁股上受了一點輕傷,戰機地毯式轟炸也是輕巧逃脫;走上反戰的演講台,即將發言,卻被人拔下電源,避免了一場言辭之禍;出海捕蝦,遭遇風暴,阿甘人船均安然無恙;阿甘經商,成為億萬富翁比上趟廁所都方便;阿甘成為無數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與見證人……天啊,這哪裡是什麼小時候缺鈣長大了缺愛的低能兒啊,這是幾千年才出一個的極品達人啊,普通人要有阿甘特異功能或運氣的1%,這世界恐怕早就大同了。
所有社會背景與歷史事件,對阿甘的影響全都在正面作用,每種都能轉化為阿甘成功的強大助推力,片子對社會真實的扭曲,荒謬到了極致。如果你自己還稍保留著點判斷力,你就會看出:這是一部典型的穿著大眾娛樂片外衣的洗腦影片。
劇情發展到後半部更是狗血得一塌糊塗了,兩個橋段既沒頭腦又不高興,幾乎讓人抓狂。一個是阿甘的愛情,兩人有感情與互相依賴的地方,但這絕非愛情,尤其到了成年以後,珍妮作為一個有自我、有理想的女孩,從女權運動,到黑白平等,無不投入其中,屢遭生活刁難,最後她難以承受,才向生活妥協,去找發跡了的阿甘,又因強烈的自尊出走,這本是本片唯一的可取之處,但導演又將其引向愛情與家庭,將其變為表現阿甘人生幸福的道具,盡顯猙獰,阿甘對珍妮豐富的內心世界、思想的成長曆程一無所知,這樣的愛情毫無動人之處。再就是阿甘橫跨美國的跑步,這就是一個傻子行為,因為阿甘在這裡只是一架機器而已,毫無人的主體能動所在,但導演還是將其矯情地昇華,並用大片風景畫作裝飾,生硬至極。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阿甘正傳》的敘述方法同樣平庸得令人髮指,與其思想的陰邪、劇情的穿鑿可並列為該片的三大醜陋風景。自說自話的旁白敘事,應該是所有技巧中最最低級的一種了,只有技窮到山窮水盡的導演才會用,而《阿甘正傳》居然敢將全片3/4的時間就這樣拖過去,幾乎有意挑戰觀眾的忍耐力。看著看著,你會發現,自己幾乎進入了一場比傻遊戲,讓人無語。
真正的藝術作品無不在揭示真相,引人深思,愉悅審美,啟示靈性,而《阿甘正傳》能給人帶來什麼?除了在溫情的面紗下,接受主流菁英潛移默化的洗腦,除了那一場場啼笑皆非讓人嚥了蒼蠅般噁心的鬧劇所暴露的政治宣傳品的虛偽性,還有什麼?一個沒有主體沒有主見的玩偶應是人們生活的榜樣嗎? 這個玩偶甚至連異化的人格也不曾擁有。
說回國內。從早期的《女人不是月亮》到《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到《馬大帥》及趙本山的所有電視劇,再到巨臭無比的《奮鬥》,再到現在央視播放的《牽掛》,所有這些主流宣傳品的共同點,就是造夢,說夢,曲解現實,強姦底層人物,屏蔽社群組織與對社會的縱深考察,借力運氣與巧合,用所謂好人好報、有志者事竟成等蒼白道理去編織童話光環,讓人們放棄思考、在麻木的意淫中傻笑、埋頭於自我及家庭的建築,而不從公平、權利、監督、社會結構等方面進行鬥爭,從而達到將弱勢群體(被剝削者)原子化、軟化的卑鄙目的。
在這方面,歐美已開發國家的宣傳品做的更為出色,他們更善於將謊撒得漂亮,撒得圓滿,更懂得九分真一分謊的道理,但這一分卻是最致命的一分:對結構性暴力的淡化與美化。《阿甘正傳》在這方面做的一般,但頗具代表性與特殊意味,其諷刺在於,統冶階層藉此明目仗膽地說了:你們這些屁民,不過是些白痴、傻子而已。阿甘的成功,不過是遊戲玩家對手中棋子極其惡毒的嘲弄。可嘆的是,他們成功了——在自認個性十足實卻一臉呆相的小文青們的配合下。如若不信,這篇短文發出去,一定會有小文青衝上來,說我陰謀論。
而這些文青們,恰恰是受害最深的一群人,他們在這樣的世界結構與社會結構中,本來就處於被踐踏的底層,每天為基本的生活資料(買房買車幾乎是個夢想)奔波與掙紮在社會邊緣,屬於自己的空閒時間極其有限,從而沒有餘力去深究世界真相,對文藝作品要求亦是如此,只要能有點感動,有點小品文似是而非的小哲理,就夠了,管它什麼創作背景或深層動因!但人生就這樣迷失了,所中思想的毒累積起來,漸堆壘成了其支柱性的信念,其時常覺得自己不過是案上魚肉,卻不知自己的信念,正是這場人肉筵席的操刀者蓄意培養的:他們要他們的奴隸們自動維護、固化這種奴隸關係!利益掠奪的兵力早從陣地投放擴展到了超限!世界就這樣翻轉了——遠途人稀恐有險,近處人稠多安全,另一些有閒的人們又多是在利害得失的算籌中放棄逼近事物的核心。淺嘗輒止,隨波逐流,這是對自我與青春何等廉價的售賣!
假像總是迷人的,人們總是覺得感動得有理。
那就感動去吧。
但我要說,這是愚痴,大眾的愚痴,所謂「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那一篇篇盲目叫好的貼子,豈不是人血饅頭的變種?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必需要給大眾趣味一記耳光的理由。


(沒想到幾年過去了,這篇影評依然不斷有人跟貼。好不熱鬧。在這裡說一下,認真討論的歡迎,罵大街的一邊涼快去,與主題無關及人身攻擊的言論,發了也會刪。對於點有用與好評的,我真的為你們的獨立思考精神點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