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品花

2010-10-09 22:54:07

City不好看,Destination藏得深


這部片子,買的人多半是因為安東尼霍普金斯。看完之後,結果恐怕不太樂觀:很多人會莫名其妙,何也,何也?

須知本片乃英國出品,而舞台劇出身的霍普金斯顯然是在向莎士比亞式的英國味兒回歸。因此在這裡他並非漢尼拔,而是哈姆雷特式的麥克白(這是什麼狗屎意思?)。當然拿他開頭有點扯淡:不過是個配角兒罷了。

關於英國,這是一個悶騷的沒落民族,不信者且去讀讀拜雅特的大作《隱之書》,簡直就是一本用美國暢銷書標準公式(重新發現,尋找和解)、晦澀的經典語范炮製而成的《山楂樹之戀》:通篇充盈著不靠譜兒的純真和崇高氛圍,集沉悶與催情之濫觴與一爐。現代英國早就沒有了大師,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不知所蹤,滿大街晃蕩得都是朱麗葉她哥,扭動著一朵朵糾結的腰肢,簡直磨嘰死我了。

而本片的原作想必與《隱之書》甚為接近:關於一個死去的作家,一本研究者的傳記,一段擰巴的羅曼史,和一個要命的爛攤子。同樣晦澀,同樣擰巴,同樣不知所云。倘若是看書也就罷了,雖然沉悶,倒也看得明白;但拍成電影之後,那複雜的內心動因和歷程啊,除了泰晤士河畔咖啡館裡陰鬱的獨居寡婦們,又有誰能看得明白呢?

本片的名字是The city of your final destination——不妨這樣來看,CITY是一個我們都熟悉的詞,它具體而溫暖,可用於指代諸如情節之類的通俗要素;而final destination則很抽象,適於用來表達作者附加於故事之上的種種抽象觀念和意圖訴求。如是而言,則我對本片的評論就恰如本文標題:City不好看,destination藏得深。

先說city,即情節。倒是不晦澀,人人都能看得懂,但毫無高潮和娛樂性可言,而人物行為的動機也頗難捉摸:為什麼正房寡婦會阻撓小三和一個小凱子調情?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若不是烏拉圭甜美的田園風光作為背景,這部份簡直一無是處,想拿個三星也難。就算我們用稍微內行一點的眼光來看,所謂「戲劇衝突」設定倒是有一些可取之處——但是,這種內在的張力如果未能外化為具備觀賞性的情節高潮,又有什麼意義呢?

然後是destination。完成了對表象的批判之後,也必須承認,劇本作者的情懷果然夠崇高純真。從結構上考量,片中有六個主要角色:作家遺孀、作家情婦雅登、作家的哥哥亞當、作家研究者、研究者女友迪爾德麗、亞當同性愛人皮特(日本人)。這六個人當中,分別有三個強勢角色,即遺孀、亞當和迪爾德麗,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對全局有總體上的把握和明確的個人訴求,因而對事態的進展具有強大的掌控力;另外三個人即作家研究者、雅登和皮特則是弱勢方,他們的共同特徵是缺乏獨立性、憑感覺行事、無力充分理解遑論介入或影響他人的行為。這種3:3的對立結構顯然並非巧合,那麼作者想透過他們說些什麼呢?

作家研究者在給學生們上課時說道:「『性格決定命運』,這在莎士比亞那裡屢試不爽。在我們的生活經歷里也往往正確。只是,真的如此嗎?」——各位注意,這正是本片作者提出的核心思考。扣住這個問題,就找到了爛情節背後隱秘的意義,也即我提出的二元結構中的destination。


且看輸贏。

強勢遺孀兩負一平:在作家生前無力左右雅登的出現及生子,此一負;作家死後無力對抗亞當和雅登的聯盟,此二負;結局雖然成功從糾結的殘局裡攜款而退,但同樣以出讓對作家其他遺產的權益為代價,此平也。

強勢迪爾德麗負:在千里奔襲後仍無法遏止敗局,喪失對年輕英俊的小帥哥的掌控,任其轉投雅登懷抱,大敗。

強勢亞當平近負:以似產為代價換取遺孀之遺產份額,但個人權益份額並未增加,並使得家族財產總權益的掌控者溢出家族成員範疇。

弱勢雅登三勝:一勝遺孀,以小三身份擠入家族並生子;二勝遺孀,授權研究者寫傳記;三勝迪爾德麗,抱得正太歸。

弱勢研究者一勝一平:成功解開困局取得家族傳記的授權,一勝;衝破阻力,完成從迪爾德麗到雅登的轉軌,平。

弱勢皮特大勝:以被從小近乎被誘姦(呃...)的悲劇式命運開頭,並甘願以亞當的同性愛人身份從一而終的日本裔孤兒,最終成為作家家族遺產的實際掌控人。

強者完敗,弱者完勝。這當然不是巧合。實際上,如果我們多分析一點,還會發現類似的勝負局面比比皆是:試想,如果一直聲稱自己對他人即事態具備掌控力的迪爾德麗出面,她有可能取得授權嗎?

因此,作者要表達的觀念善良而簡單:一枚善良、感性並投入地生活著著的棋子,可以勝過俯視全局全知全能的下棋者。決定生活走向的不是智慧,而是人心。

就讓我們善良地相信他吧。確實有無數的故事堪為例證。也有同樣多的故事可做反例。生活就是這樣,原本無序,又哪裡來得什麼結論。倒是這個笨拙的英國故事,在笨拙之外,還頗有幾分結構和意蘊上的平衡輕巧,可堪玩味。只是,它是多麼笨拙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