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致命魔术/顶尖对决(台)/死亡魔法(港)

8.5 / 1,447,678人    130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休傑克曼 克里斯汀貝爾 米高肯恩 史嘉蕾喬韓森 大衛鮑伊 安迪席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龜咸

2010-10-02 23:12:33

多餘的挑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讓我們看看影片總共攢了多少個懸念,除開安吉爾的死,打錯的結,波頓的移形換影術,再加上那些會引起觀眾心裡焦慮的敘事留白,如Fallon的身份,公爵的身份,波頓的家庭悲劇等等,影片挖的坑是很多的,但並沒有挖一個填一個,導演告訴觀眾不用急,我會填的,於是到最後直接調來了一輛挖土機。觀眾懷揣著一身的坑看電影固然疲乏,但也不至於難受,因為導演很聰明,他知道新挖的坑總是能夠更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只需提供下一個刺激的場面和新鮮的資訊,觀眾也不會去跟自己鑽牛角尖,因為他們知道,總會埋上的,總會埋上的。

有人覺得本片的懸念拖的太長,不是一點點的把真相透露,而是在最後一幕才經由兩個主人公自己的嘴裡和盤托出。這似乎不夠高明。不是導演和觀眾在互相角力,也並非它引領你隨著劇情循序漸進,而是我心中守著一個秘密,始終把觀眾排除在外,不告訴你,甚至還繞你。其實並非導演不願步步揭示,而是這本來就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事情,一通就百穿了。就如Fallon的偽裝和異樣都能讓觀影經驗豐富的影迷們把結局猜出一二,再多說豈不就漏氣了。

安吉爾作為觀眾的代表,一開始是憋足了勁去探究波頓「移形換影」的真相,這是影片呈現給我們的一條偵破線,但當安吉拉發現特斯拉只是波頓隨口編造的一個謊言(這也太神了,波頓一扯一個準),追查線到此也就斷了。至此之後本片的敘事重心陡然一轉,從偵破變成了設局,陷害,移形換影的真相被導演選擇悄悄擱置在一旁,這很彆扭不是嗎。當然安吉拉和波頓的宿命之爭是影片的主線沒錯,愛恨糾葛和科技發明也是可以在這樣一個關頭有效的奪走眼球的。但當其他頭緒未曾釐清,就直接跳過,進入主要矛盾這就好比你用金手指通關一樣是偷了巧的。導演之所以這麼做,就好像昭然天下——我設計好了,真相我要放在結局才說的。即便從人物動機來看,原本安吉爾希望挖掘波頓魔術真相的心思是大過復仇的(「我不在乎什麼妻子,我只在乎秘密」),到最後又變成一心只想除掉波頓,秘密到手了都能被他隨意撕掉。這裡或許有人有另一種解釋,即安吉爾認為波頓也是和他擁有一樣的機器,自以為知道了波頓魔術的真相,所以才撕掉那張紙,這樣的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因為那樣他根本不可能用這種方法引誘波頓進入後台並且陷害他。

之前說導演在片中給觀眾挖了那麼多坑,每一個坑對於不同的觀眾來說可能深淺程度是不一的。有的觀眾可能會更加關注那個打錯的結,有的可能更加關注波頓是否擁有超能力(不然怎麼可以在那個女人的家裡完成那樣的超越魔術範疇的瞬間移動),有的可能覺得Rutt這條線不會這麼草草收尾。每個觀眾都帶著自己的問題在看電影,像「自我完形」一般地搜集線索,猜想結尾,但當影片並沒有持續的為他們心中的那份猜想提供印證,或者動力,而是避而不談,跳向另一條線索,這會讓他們的心中變得雜亂,迷茫,甚至灰心,於是乾脆不思考了,等待你在最後給我一個驚奇。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觀影感受的,好在最後的驚奇足夠驚奇,前面留下的坑也埋得很完滿。

之所以說我在做著多餘的挑刺,因為我覺得諾蘭是把以上這些都給預算在內的。他有意留下這些毛刺,因為他把這部電影當成了他的一次魔術表演,這也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魔術固然有它的死穴,有拙劣的障眼法,但是沒有人會去愚蠢的在乎這個。這是魔術師和觀眾之間的共有默契,你讓我愚弄,我給你驚奇。就像影片一開始,柯特對於魔術的闡述那樣——你看不見,因為你根本不想看。你想被欺騙,你想看到驚奇。

我們走進電影院,和去劇院去欣賞一場魔術表演並無二致,除了影評人,沒有人是抱著證明我比你聰明的初衷買票的。如果你像我現在乾的一樣當著所有觀眾的面,高吼一聲:嘿,那小子用了障眼法。你就等著被掃地出門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