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Mr. Nobody

无姓之人/小国民尼谟(港)/倒帶人生(台)

7.7 / 246,438人    141分鐘 | Canada:13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157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賈柯凡多梅爾
編劇: 賈柯凡多梅爾
演員: 傑瑞德雷托 莎拉波利 黛安克魯格 萊斯伊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inner

2010-10-02 22:32:18

選擇難題與線性時間


影片開篇點題。「鴿子迷信」:實驗箱中的鴿子以為扇動翅膀引起閘門升起,並由此獲得食物;其實那只是一扇20秒開啟一次的自動門。鴿子的思維定式被人類輕易識破,那麼我們自身對待事物的方式呢?

這個有趣的命題,其中充滿了複雜的思維分支。首先,是認知侷限引起的偏見。比如,我們通常喜歡在乘坐電梯時使用關門鍵。其實據科學研究論證,按鍵與否對電梯關門時限不產生任何影響。但我們依然會認為,是按動關門鍵的動作促成了電梯門的快速關閉。這個時候,我們像極了實驗箱裡的那隻鴿子。

這樣就引出了該命題的第二層思維,本片創作者的宿命論思想。和鴿子一樣,我們以為是自己的力量推動了事物發展態勢的延續或轉化,其實上帝的無形之手,就如同控制自動閘門的機器,早已在我們無從認知之處決定了命運之路的下一步走向。

 本片的立意是多重的,當然這些層疊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邏輯關係。也就是說,影片從一個點映射出交織擴散的豐富關聯,彼此之間並非存在一條到底的直線思路。創作者想表達彼此相關的很多內容,迫切的將其全部放入一部作品中,使得立意重點稍顯薄弱。影片創作思路的不完美之處,到底是契合了現實情境的,因為不管是認知或是思維過程,通常確實是很難一條路走到黑的;中間總是會擴散出去相關資訊點,用來補充對主要事件的認識。彷彿蘸滿墨汁的毛筆,從宣紙上划過的痕跡終究不會只是筆鋒觸及之處,旁側暈開去的痕跡才一起構成了作品的最終形態。

 繼續談到本片的重點,選擇難題。這與之前的鴿子迷信其實息息相關的。既然人們認為自己的行為能夠導致命運走向,選擇自然成為舉足輕重的一次壯舉。因為,不同的選擇若必然導向不同境遇的人生,並且這境遇對當下的選擇者來說甚至是不可知的,自然不難想像選擇時的緊張與不安。不過,這裡是有一個「除非」的。除非,時間是多維且可逆的,而非我們尋常認知的一維不可逆。

這也就出現了影片中男主人公不斷交錯上演的多重人生。在這裡,他在不同的時間維度經歷著每一種可能的人生。跟父親回家或隨母親遠離,等待相愛的人、或娶自己愛的女人,或與愛自己的女人結婚,等等。這些交錯開去的不同經歷,是以九歲那年父母離婚的小男孩,面對必須二選一的難題時開始作出的暢想。本片創作者在這些選擇的結局設計上,再一次彰顯了濃郁的宿命論調調。每一場不同生活中的主人公是殊途同歸的,他們都在34歲那年死去。翻車溺水,錯誤謀殺,星際旅行爆炸;並且,與他相關的女人都不幸福:一個抑鬱精神錯亂,一個因得不到他的愛而傷懷,另一個一生等待卻難被成全。在這一點上,導演是非常殘酷的。他將選擇的重與生命的輕直面相對、尖刻剖析,他的宿命不但是上帝無形之手的造化,也是人生究竟不幸的嚴苛與慘澹。

導演用「蝴蝶效應」示範了生命偶然推導出的必然。主人公因為偶然買了一條廉價牛仔褲,引起巴西服裝製造業某個工人的失業;於是無所事事的巴西人在家煮蛋度日,鍋裡沸騰的水汽上升至高空,引起局部氣壓的微小變化;這小小的水汽雲漂浮到男主人公頭頂,此時的他正與初戀愛人久別重逢,手握寫著女孩電話號碼的紙條憧憬幸福未來;巴西的水蒸氣就此不偏不倚的落下,模糊了紙條上的字跡......是誰決定了這一切,無數的偶然造就了必然的當下,而你的選擇也就是這偶然中的滄海一粟。

不過,導演Jaco van Dormael最終還是回歸了一點溫情的。科幻2092年,118歲的男主角在回憶了自己矛盾的多重時間維度後,臨終前終究喊出了安娜的名字。那是一生中最與他相愛的女人。也就是說,他終究還是作出了選擇,這個沉甸甸的選擇讓他感覺幸福:「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也就是說,在經歷了重重偶然性,並且篤定殊途同歸的理念中,導演依然相信,無論如何,「選擇」這個動作本身因其能帶給生命的沉重,而被賦予了關乎真正幸福的力量,這才是最本質的真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