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Mr. Nobody

无姓之人/小国民尼谟(港)/倒帶人生(台)

7.7 / 246,438人    141分鐘 | Canada:13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157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賈柯凡多梅爾
編劇: 賈柯凡多梅爾
演員: 傑瑞德雷托 莎拉波利 黛安克魯格 萊斯伊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9-28 21:40:36

用力過猛感情戲


最初,電影的訴求很簡單。一個孩子,前面是母親正在遠去的火車,後面是站台里遭拋棄的父親。他們同時用可憐巴巴的聲音召喚他,這令他陷入兩難。

可不可以既選這個,又選那個,避免掉當下的選擇困境?

電影給的答案是:可以。

和那個九歲的小男孩一樣,大多數人在做出一個選擇之前,會預先設想不同選項可能會帶來的不同結果。而有了這部電影,所有幻想都可以成真。

首先必須有一個弦理論。它的來龍去脈,你無須一清二楚。只要知道,有了這個,就有了做出多種選擇的可能。因為它提供了更多的維度,令你跳出線性的時間,變想像為真實。或者說,混淆幻想與真實的界限。

就這樣,幾個相對獨立的選擇,開始各自向前發展了。

乍看下,它們只是一些剪輯零碎的片斷。但實際上,這些片斷全部可由觀眾自行拼湊完整。

它們幾乎涵蓋了一個男人的所有可能。至少在感情生活方面。在不同的命運左右下,他遇見了三個女人:愛他而他不愛的,兩情相悅的,他愛卻不愛他的。

導演的意圖是告訴觀眾(這個意圖本身也許是個敗筆),「跟了不同的女人,你的命運會很不一樣」。不同的尼莫在三十四歲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死去了。只有那個苦等安娜的尼莫,沒有被安排死亡的結局。

在尼莫初遇艾利斯時,電影穿插了一段頗為冷靜的愛情本質大分析。一個男人究竟為什麼會愛上一個女人?不過是BlaBlaBla。這一段,完全顛覆了古典意義上愛情的神話地位。可惜的是,導演沒敢走太遠,對愛情浪慢性的顛覆必須適可而止,不然觀眾不樂意買單。所以他給安娜和尼莫留了活口,並且承認,一個人對真愛的堅守,是有意義的。

在現代主流文化里,愛情是個宗教。最好別反叛太多。不過它畢竟只是整個龐大體系的一角。導演想顛覆的傳統,還有很多。

要說到顛覆,蝴蝶效應就是個特別好用的東西。雖然它在這部電影裡有一點被誇大的嫌疑。

一滴雨水使一個男人錯過他心愛的女人,一根鞋帶讓一個孩子追不上媽媽的火車,一枚硬幣決定一個絕望的人該怎麼去死。這很像《蝴蝶效應》/《滑動門》之類的片子。因為一些很偶然的因素,一個人的故事就此改變了。

《無姓之人》 之所以令人看不懂,就在它裡面的世界觀都是非傳統的。這對我們被固定模式馴化了的腦子來說,是一種挑戰。

電影的主體部份,是一個純意識的世界。它是通過一個可以預知未來的孩子的幻想展開的。當這個孩子困於選擇,在心理上需要對未來的想像,所有這些可能性就都存在,並且不斷向前發展。當他不需要了,它們就自動倒帶,洗盤,歸零。這裡用的理論叫宇宙坍塌,簡單地說,就是一切怎麼來的怎麼回去。

片子裡最難理解的一個場景是,給老年尼莫催眠的醫生說完WAKE UP,各種死去的尼莫都睜開了眼睛。只有一個尼莫坐起來了,就是那個坐在菱形格子房間裡穿著菱形格子背心的尼莫。這個場景是揭示性的。

在這個世界裡,有街道,有一群穿著統一的人。他們好像在生活著——實際是為他而存在著。行動像一個劇本那樣被指定好了。尼莫開始依照各種指示行動。他走進一片沙灘,腳印隨著步子消失了。眼前一架架直升機把藍色的水投放到海洋里:赤裸裸的佈景過程。有沒有想起《楚門的世界》?

謎底揭開了,他生活的世界,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的色彩是一個孩子根據自己的幻想塗抹上的。這一點,早在他還在玩各種穿越的時候就有提示了。比如這個場景。站在艾利斯床前的尼莫看向窗外,忽然發現街道正在被改換另一種圖案,一轉頭,艾利斯變成了吉尼。沒錯,各個幻想的世界開始重合了。這個設想,才真正體現出導演的野心。

下面說說《無姓之人》的感情戲。這個部份顯然處理得有欠深度,畢竟玩概念才是電影真正的拿手戲。要說的話,和艾利斯的感情戲是最好的。挺真實,也很糾結。艾利斯用眼淚掌控了兩人的關係,此時的尼莫就像個極具奉獻精神且執迷不悟的教徒。說老實話,還挺迷人的。

而和安娜的感情戲最長。也最濫。除了象徵兩個人「心的靠近」的海灘邊狗血情節,就是極盡渲染能事的床上鏡頭,然後就只能上演火車站相遇錯過的戲碼了(拍得都和MTV差不多)。——純情甜點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