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无耻混蛋/恶棍特工(台)/希魔撞正殺人狂(港)

8.4 / 1,593,284人    153分鐘

導演: 昆丁塔倫提諾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演員: 布萊德彼特 梅蘭妮蘿倫 艾利羅斯 克里斯多夫沃茲 麥克法斯賓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吭聲

2010-09-25 17:48:31

別鬧了,昆汀





如果有人冒出一句:電影也能這樣拍?很有可能他她剛看過昆汀的電影,作為導演的昆汀,屬性為無法無天、無章可循、無理取鬧。在《無恥混蛋》中,昆汀延續了以往的拖沓節奏、混搭風格,還有略微出新,昆汀祭出了國際視野、漫畫思維,搭配了四種語言、三色人種(黃皮膚的有張曼玉,只是戲份在公映時被刪掉了),還大膽架空歷史,再加上戲仿舞台劇以及對電影的文本自述等,昆汀獻寶一樣把他醞釀多年的奇思怪想噴薄於膠片,並有「我想這是我的傑作」的自我期許,不過先是折戟嘎納,繼而影評人褒貶不一,當年《黑色追緝令》的風光不再,只有堅挺票房差堪安慰,看來搞怪、另類、暴力的CULT宗師也並非無往不利。
 
昆汀自陳:要是把《落水狗》裡的壞蛋,《追殺比爾》裡的復仇女,以及《黑色追緝令》裡的結構揉到一塊兒,放在二戰背景中那就是《無恥混蛋》;又云:《無恥混蛋》是一部戰爭群戲,它的片名和部份劇情模仿了義大利1978年的電影《戴罪立功》;還曰:這是一部義大利風格的西部片,甚至你可以說是二戰版的《黃金三鏢客》,只不過故事背景從美國西部改到了被納粹佔領時期的法國而已。――簡言之,《無恥混蛋》山寨了別人的故事,重複了自己的手法。昆汀對各國電影爛熟,把別人的電影拆解組合一下就是自己的創意了,可見昆汀的劇本打造也並非如何無中生有的神奇。昆汀打破了一切規則,是學院派的死敵,不過這個壞小子沒有打破自己建立的昆汀規則,還是不夠光棍,不能打倒、推翻自己,這個喜歡玩彪悍的導演在自我揚棄上是缺乏氣魄的。

喜歡自我封聖的昆汀是不會在影片中拿掉自我的,他的各種癖好在《無恥混蛋》里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體現。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致敬癖的昆汀,片中對他國電影的借鑑所在多有,他對德法英意的經典電影都打了一圈拱手:小弟這廂有禮了。這種致敬癖還表現在對異質文化符號的借用,如對東方文化的效仿,《追殺比爾》中對中國功夫、日本刀具的借用,還有烏瑪瑟曼那身李小龍行頭對香港前輩的膜拜,《無恥混蛋》里則把印第安人殺死敵人後割頭皮的習俗生硬的挪用過來。據我觀察,昆汀對致敬的對像是缺乏敬意的,他猶如採花大盜一般,有一種狂蜂浪蝶的心態,什麼都要招惹一下,時常幹一些竊玉偷香的勾當,對「花」帶著一種玩弄的、浮皮潦草的態度,從拿來主義變成了拈來主義,對文化符號的借用猶如抓調料一般,弄得什麼「元素」都有了,不過什麼元素都不嚴肅、不地道,本來打算魚與熊掌與魚翅兼得,結果成了花花綠綠的什錦拼盤,缺乏「腔調」。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考據癖、索引癖的昆汀。《無》中出現了影評人出身的英國刺客,還有主管文化的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這就導致了片中出現了許多涉及電影的討論,很多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出現在對話中,顯得用典太多、考據太繁,造成了觀眾理解的困難。更為離譜的是,昆汀為了說明硝酸膠片的易燃性,還穿插了一個科普段落,打斷了緊張的敘事。只要牽涉到電影,昆汀就失態了,不能點到為止,非要囉嗦到盡興才罷手。然而,無論昆汀的電影知識多麼的車載斗量,也不應拿到電影裡來炫耀,因為電影畢竟不是一門抖機靈的藝術。我們還看到了一個有戀足癖的昆汀,這個癖好相對於前兩者,更為私人,當然也更為色情,應當深埋在心裡,或者只在好友、閨蜜中小範圍傳播一下,但是昆汀唯恐天下不知,在螢幕上大肆宣揚其心理隱秘。片中混蛋隊長奧爾多用手指捅女演員小腿上血肉模糊的槍傷傷口,雖說是拷問,但也是毋庸置疑的重口味性暗示,昆汀向觀眾宣告:我的愛赤裸裸、還血淋淋。把電影作為私器,將個人的惡趣味強行推銷,有些觀眾會心有慼慼、暗呼過癮,有些觀眾則會掩鼻而走、尷尬而退。――比起這些癖好來,昆汀更為醒目的痼疾就是其標籤式的話癆。這個癥狀在《無》中也不見好轉。地下室、農莊、電影院、飯店,找個地方坐定(話說還真是很少看到昆汀電影裡的人物長時間邊走邊聊天的),舌頭就運動起來,漫無邊際,東拉西扯,沒話找話,離題萬里,有一種酒吧閒聊的氛圍。有人也許會指出那些談話並未游離主線,但是蓄水太長久,泄洪太短暫,總是在考驗觀眾的耐心,不論熟不熟悉昆汀的觀眾都會在心裡默念:老大你給我個痛快吧,不要再玩我了。昆汀太注重說的快感了,無論劇情發展到哪個環節,都一定要先過足嘴癮,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理論,昆汀還停留在「口唇期」,那是嬰兒的重要特徵,不過昆汀快到知天命之年,只能歸類為老頑童,頑劣兒童是愛搗亂、愛瘋玩的,昆汀是能量和號召力很大的「兒童」,他不但自己要在電影裡玩high了,還要對觀眾說:來吧伴我瘋。可是,早就過了「口唇期」的觀眾會想:我們是不是對這個壞小子太過縱容了?

當年昆汀的《黑色追緝令》獲得嘎納大獎,人群中一位女士向他抗議,說他是法西斯,他回報以中指。不過雖然現實中的昆汀離殺人放火的法西斯有十萬八千里,但他在電影裡對法西斯的表現確實是十分到位,以致《無》中飾演漢斯•蘭達上校的瓦爾茲獲得了嘎納影帝。漢斯上校陰狠精明加脫線腦殘,威懾力和無厘頭並存,十分具有觀賞性。相對的,作為正義一方的人則顯得黯淡得多。剛開始那位農場猛男,正氣凜然,但和漢斯一番語言交鋒後,居然清淚湧流,勇士一變而為娘泡,這這這…,真真令人矯舌難下,跳針未免太厲害了;比這位猛男更不堪的是混蛋小組的成員,混蛋的隊長奧爾多除了拗造型、扭口音、刻萬字,就沒有真正使人提神的建樹,連和內線接個頭都要損失幾員大將,行動當日更是笨手笨腳,被漢斯順順噹噹的逮住,可以說是十分無能,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鬥倒真正的大BOSS漢斯上校。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刺客們如何能夠成功?答案是,漢斯上校主動繳械促成了這次行動。這就暴露了昆汀在劇本打造上的一個缺陷,和以往的作品相比,《無》少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難度--懸念的設置、劇情的跌宕都缺席了,最後只好逆天改命,強行草草收場。劇情發展太過順利,正義一方呈現一邊倒的趨勢,不得不說是整個故事的一大遺憾,同時昆汀的虛弱也暴露無遺。

討論昆汀的電影,很容易陷入「認真你就輸了」的怪圈,似乎昆汀的電影除了欣賞沉醉 就不能批評一樣,再者,如果指摘這位大佬的不是,很容易得到向他抗議的那位女士的待遇。所以以下幾句消音:昆汀啊,你怎麼能這麼調皮呢,別鬧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