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死亡醫生--You Don't Know Jack

死亡医生/你们不了解杰克/你不知道的杰克

7.7 / 24,211人    134分鐘

導演: 巴瑞李文森
編劇: Adam Mazer
演員: 艾爾帕西諾 布蘭達瓦卡羅 約翰古德曼 Todd Susman Jennifer Mud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0-09-16 15:14:25

挑戰禁忌的人


        在我心中,阿爾帕西諾是神一樣的演員,而同時,在看了最近幾年他的一系列影片後,我又要無奈的感嘆「看神變老」的尷尬。不得不說,最近幾年,阿帕參演的影片不是平平,就是近乎爛片(看看我對阿帕如何熱愛,都不忍直接說爛)。但是在今年,在HBO,在電視電影中,他難得的選中了《你不知道的傑克》這樣一部,無論從他的演技積澱,還是人生閱歷積澱來說,參演這樣一部關於生與死的片子都實在太合適了。HBO的作品品質向來往電影標準靠攏,感謝HBO,感謝阿帕擇片靠譜,我們終於又看到了他自如的展示演技,並摘下了2010年艾美獎的「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這樣的時刻,真的幾年不見了。

        涉及「安樂死」題材的電影,相關佳作已經不少,比如曾經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西班牙電影《深海長眠》,也有淡淡的掠過這一素材的《百萬美元寶貝》,事實上,我們談起「死」更多是討論「生」,如何看待「死」,也往往是由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決定的。支持安樂死的人,常說的理由就是「人應該有選擇有尊嚴的死去的權利」,過去的更多作品,往往是從「尋死者」的角度,表現他們的感受,而《你不知道的傑克》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以一個安樂死執行者的角度表現安樂死的方方面面。這個角度比起「尋死者」角度來說,優勢在於它可以兼顧雙向的情感表現,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安樂死執行醫生對它的看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醫生的視角,同時也可以看到「尋死者」的感受,而且因為醫生涉及的病人更廣泛和多樣,也就讓他的角度表現的這些希望了結此生的病人情感表現更加多樣和具有衝擊力。

        觀看《你不知道的傑克》時,我同時想起了另一部英國電影《維拉•德雷克》。在那部電影中,老婦維拉•德雷克在做清潔工之餘,還從事幫助一些未婚先孕的女子墮胎,這在當時是非法的行徑,終於有一天事情敗露,而她也站上了法庭的審判席。之所以想起這部影片,是因為傑克與維拉,一個幫助他人安樂死,一個幫助女人墮胎,看上去似乎不相關,但是實際上,他們又具有相通性,他們都是在幫助一些喪失了選擇權的人們,讓他們具有選擇的權力。我們總是樂於分享那些與病魔做鬥爭的故事,但是在傳播這些故事的同時,更多的似乎是在傳播一種精神,而非對病人苦痛的真正關懷,彷彿,對他們的苦痛的描述,只是為了後來那種醫學奇蹟的鋪墊。在我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偽人文關懷,它先入為主的要樹立一塊「奮鬥不息」的豐碑,而非真正關心人本身,彷彿這種精神就是要給病重的人們一個「要堅強面對」的枷鎖。傑克在協助病人執行安樂死前,都會對他們錄像,讓他們或者親人表達自己的痛苦和選擇,這本身就是令人感動的舉動,終於,人的苦痛被放在中心位置,你會感到,痛不欲生同忍痛求生相比並沒有高下之分,他都是個人的選擇,個人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或是繼續延續的方式。作為那些絕症患者,他們最大的痛苦在於,他們病重的身體已經不聽自己的使噢,「自殺」本身已經成了自己無從選擇的一個方式,而無論家人還是醫生出於感情或是道義,都很難做出放他們死去的選擇,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就是被剝奪了選擇權的不幸的病人。與病重之人類似的,維拉麵對的是一些懷孕的女人,她們看似可以自由行動,但是由於法律禁止墮胎,由於安全的墮胎又有技術門檻,所以她們實際上也是被剝奪了選擇權的女人,他們同樣被社會給予了一個要「堅強面對」的枷鎖,被迫去承擔本未準備好的責任。

        無論身體機能,還是社會環境,都讓一批人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而傑克與維拉的可貴也是爭議之處就在於試圖以個人的努力去糾正這樣的不平衡。維拉走上幫助年輕的女人們墮胎的道路更多出於一個老婦自然的感情軌跡,希望幫助這些可憐的女孩。而傑克與之相比,有著更大的雄心,在醫院就職時,就秉承這安樂死合法化的理念,在退休後,沒有了體制內的束縛,他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了爭取安樂死合法化的道路,甚至親自實踐。由於法律的約束,傑克和支持者不得不選擇一種鑽空子的方式,設計專門的設備,讓虛弱的病人可以親自啟動為自己注入試劑。而這一舉措卻也無意中更強化了安樂死的價值,從整部影片,我們看到那些病人從有意願,到與傑克溝通,直到最後的執行,無一不是自己的選擇,傑克正是那個給他們搭建了實現自己願望平台的人。在安樂死上,我從理念上一直持贊同立場,但是技術層面上也有如何正確理解和傳達病人正確意圖的擔憂,而從本片中,傑克表現出了其良好的醫德,我們看到有幾個案例,他在與對方溝通後,拒絕了病人的安樂死建議,指出了他們只是情緒上的沮喪。傑克對病人的判斷也將「醫德」問題引出了更立體的思考,在醫學領域,無論「希波拉底誓言」還是「南丁格爾誓言」,都表現出了以病人利益至上的立場,但是在後來卻被很多人在批駁安樂死時,單一強化出醫生應該為病人「求生」。但是,在一個病人希望以最小痛苦結束自己生命時,痛苦的活著難道還是病人的利益所在?所以,為了真正維護病人的利益,需要的恐怕不是條件反射似的反對尋死的病人,而是真正去與病人交心,體察他真正的訴求,而傑克的做法正是一種醫德的表現,他儘管有著讓「安樂死」合法的目標,卻沒有因此喪失理智,冷靜的與每一個病人溝通,去了解病人真正的利益。

        有時候,我們過於將「生」與「死」對立起來,是的,「死」代表著從物質世界的消逝,它令人感到恐懼,但是它又是每個人必達的生命彼岸。所以,「死」也是「生」的延伸,那些希望安樂死的人們,其實也是一種求生,他們求的是有個自己選擇的「生」的終點,和「死」的開端,對於他們的選擇,我們難道不該給予更多的尊重嗎?阿爾帕西諾在這部影片中,表現了一個有些駝背的老態的醫生的挺拔立場,他關懷每一個個體,同時又顯得偏執,甚至到了最後隻身直接去向體制挑釁。同樣的老牌影星蘇珊•薩蘭登在片中也獻上了精彩的表演,作為傑克的支持者,當她也終於發現自己身患絕症時,也選擇了安樂死,選擇了讓最好的朋友送自己生的世界最後的一程,這份選擇和信任令人深深感動。從維拉•德雷克到傑克•科沃基恩,他們在爭議中為個體帶去了選擇的權利,爭議伴隨他們一生,法律也給予他們制裁,但是,無論他人怎樣看,他們激起的不同觀點的碰撞本身就在推動著更多人思考這些禁忌的話題,這也是他們啟蒙的價值,這也為今後的改變積蓄著令人充滿信心的力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ce20134c88c289f7d62afcd0.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