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marco

天生爱情狂/唐璜/这个男人有点色

6.7 / 44,673人    97分鐘

導演: Jeremy Leven
編劇: Lord Byron Jeremy Leven
演員: 馬龍白蘭度 強尼戴普 費唐娜薇 潔哈汀佩拉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輕煙散入五侯家

2010-08-25 19:26:18

超越平庸和瘋狂的可能——《唐璜》(天生愛情狂)的心理啟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超越平庸和瘋狂的可能——《唐璜》(天生愛情狂)的心理啟示
   
   唐璜是一個歷史人物,許多人從他那裡找到了創作的激情。19世紀英國詩人拜倫寫過一部叫《唐璜》的長篇詩體小說,通過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國和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歐洲的現實生活。莫扎特則以唐璜為題材,創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劇,為19世紀的音樂心理劇開創了先河。希科尼尼、莫里哀、巴爾扎克、蕭伯納、普希金等人的創作都關注過唐璜的故事。
   上演於1995年的電影《唐璜》(港譯《天生愛情狂》)無疑是眾多衍生作品中的特例。它並不以唐璜本人的故事為線索。影片從一位自稱「唐璜」的青年意圖自殺的場景開始。他的自殺引出了即將退休的精神科醫生麥克利。麥克利隨口稱自己是大俠法蘭西斯科的叔父奧圖華,卻憑此進入了「唐璜」心中構建的那個充滿浪漫和激情的世界。在此世界,「唐璜」有著動人的往事,他帶著佩劍與面罩,銘記著那些刻在心裡的誓言和記憶;他曾是情愛的主宰,曾領略過上千種女人的風情,卻正因此傷害了自己深愛的女人——安娜。於是,「唐璜」決定告別世界。
   如果麥克利是一個平庸的精神科醫生, 「唐璜」無疑是他經手的眾多妄想症病人中的一個。何況,還可以給他貼上歇斯底里、躁狂症等一大堆醫學標籤。但是,麥克利透過表象,隱約看到了「唐璜」行為和語言背後那種自主的選擇。「唐璜」已經很難用神志是否清醒來界定。他的話語,敲打著麥克利有些枯燥的心。
   麥克利本就在尋找自我的心靈復甦,在平庸的生活即將運行到某個節點時仍未失去希望。所以,他更能理解德馬科的內心。
   正如德馬科寧願把麥克利醫生當作大俠奧圖華那樣,他選擇了相信自己是「唐璜」。在重構新的世界的時候,他並沒有遺忘那個平淡乏味的、令人壓抑的人生。在德馬科的奶奶和母親那裡,麥克利醫生一直在努力挖掘這個和現實契合的「真實人生」。可那是一個怎樣令人絕望和哀傷的契合?德馬科在法官面前陳述自己的經歷時,語調平靜,充滿著冷漠和平靜的絕望,那是我們的心理必需要時刻面對的現實和妥協嗎?那是充斥著整個世界的「真實」和理性嗎?那是心靈的幸福之舟藉以停泊的前提條件嗎?
   唐璜,到底是誰?真相是什麼?每一個觀影的人,其實不妨再問問自己。在現實和虛幻、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我們的選擇必須是唯一的、被規定的嗎?當「唐璜」帶給我們重構的力量和單純的個性時,我們該受到什麼啟發?在麥克利醫生身上,我們看到了那種對生命的思考和洞察引發的巨變——影星馬龍•白蘭度用那日益恢復光芒的眼神,那充滿激情的舞姿,那洋溢著溫暖的話語,塑造了一位內心發生著巨變的醫生形象。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曾有過這麼一段話,似乎可以做為這部影片的旁白:大多數心理學家耽於他自己的社會形態,認為「不太適合社會的人」價值減少,反之,能適應社會的人即為有價值之人。但如果我們將正常者與精神病者加以區別,可得下列之結論。一個適應性好的正常人反而不如一個有人類價值的精神病者健康。一個適應性好的人常常拋棄其原來的真面目,希求逐漸改變成其希望中的人,以致所有純真的特性與自然個性一掃而盡,然而在精神病者而言,他們並未完全屈服於為自己的戰鬥中,雖然這種戰鬥並未成功,但為了拯救自己乃至於產生精神病的症候,並將自己投入一個幻想的生活中,因此,如站在人類價值的立場而言,這些人比起那些失去個性的正常人還要來得活力。
   法國著名作家普魯斯特也曾說過一句看似偏頗卻不無道理的話:「所有傑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賈米森的發現更令人驚訝——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藝術家中的躁狂抑鬱症患者和具有躁鬱型氣質的人更多。英國《衛報》作了一項調查,該調查報告用精神分析法,比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藝術家、普通人的日常行為,發現藝術家與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因上的許多相似之處。
   所有這些,似乎在不斷地提醒我們,在人類的非庸常行為背後,隱藏著許多珍貴的心理資源。在《唐璜》這部影片中,麥克利醫生認識到了唐璜•德馬科實際上是一個整體,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唐璜•德馬科將自己投身於幻想的生活,從而超越痛苦,獲得了另一個全新的個性。這啟發了麥克利去挖掘自我的巨大潛能——從而讓超越平庸和瘋狂成為可能——實際上,那也並不是無法融合的兩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