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1987大懸案--Manhunter

孽欲杀人夜/猎人者/捕凶人

7.2 / 81,015人    119分鐘 | USA:124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麥可曼恩
編劇: Thomas Harris 麥可曼恩
演員: William L. Petersen Kim Greist 瓊愛倫 布萊恩考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8-23 23:46:34

M.V.R 不要向前看,你應該轉身回過頭去。


 
昨晚看電視的時候,某電影頻道居然在演。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正好是我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在往前追溯,第一次迷戀上Sir霍版漢尼拔的時候,我還是個不知蛋疼為何物的幼稚羔羊。
於是便安安靜靜認真看起來。
 
但是這種專心的狀態大概只持續了10分鐘左右。我無奈地發覺,腦海里滿滿全是的畫面。每個畫面,每句台詞,每個角色,…… 眼前的螢幕景像與腦海景像不由自主地切換——下意識的對比。
 
變味,實在是一件讓人尷尬的事。
不論它的發生是出幹什麼原因,有著什麼理由,關幹什麼事,關乎什麼人。——這次變味顯得更加尷尬—— 畢竟是關乎曾經喜歡的Dr.Hannibal和一直最愛的那個被稱為Sir的英國老男人。

這時才忽然想起來,原來看的時候,我還沒有看過。
 
個人覺得,相比起整部影片隨處流露出的那種無法隱藏的壓抑、陰鬱、不安而言,16年後的似乎顯得有些過於故作姿態了——不論是導演對場景的安排處理,還是演員的表演。

【關於Will】
Edward Norton版Will夠冷靜,但是卻無法讓人感受到這個角色在經歷過事件之後應該有的一種恐懼和不安感。從他的臉上,我僅僅只看到了「冷」、「靜」二字,和一種竭力想要展現出來卻又不給力的不安。更多的是讓人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調查案子的普通探員,他之前與此事一點瓜葛都沒有,他只是以一種輕鬆打醬油卻努力裝作很痛苦的調調在拙劣地表演。
威廉 Petersen版,嗯,我想他就是湯瑪士 哈里斯筆下的那個Will Graham。
  
【關於Hannibal】
實際上關於這個角色的對比很有趣。個人親身經歷後的直觀感受如下:
第一遍看:
覺得老霍的表演延續了之前羔羊系列中的精彩,完美!

接著第一遍:
Hannibal出場的第一感覺是,天啊,這是什麼東西,這可以和老霍版Hannibal相提並論嗎?!真失敗!

再第二遍:
唔…老霍的表演…是不是稍稍有那麼一點點過了…… 但還是很有腔調。

再次第二遍:
深度觀察,Brian Cox其實演得很好,有種狡黠的痞氣。——雖然說在1988年的小說里,湯瑪士對Hannibal Lecter的形容是「貴族後裔」、「清瘦得帶王室風度」、「異常迷人」、「有著親切高雅的禮貌」,但實際上在1981年出版的小說里並沒有關於Hannibal外貌的描寫,僅僅只是強調了這個角色的聰明與邪惡。——這大概就是很多人在看了Hopkins塑造的Hannibal之後,再去看而感到失望的一個原因吧。先入為主。——所以,現在看來,當年導演的選角和演員本身的演繹,絕對不是失敗,相反非常成功。

【關於其它角色】
中較為出彩的應該算是洛夫 Fiennes了。不過這也是僅從演技而言,那種柔柔的小打動。但是從Francis童年經歷和自身個性而言,依然還是中的扮演者更為神似。

【關於某場重要的戲】
就是Will去監獄見Hannibal的那場戲。
中,這場戲的安排更為忠於原著,但Will在見到Hannibal之前內心的緊張和不安卻少有體現。原文描寫「Graham wanted to see Dr. Lecter asleep. He wanted time to brace himself. If he felt Lecter's madness in his head, he had to contain it quickly, like a spill.」。而中則省略了開頭Will與醫生談話的內容,直接切到牢房內。而從Will進入牢房到坐下的短短10秒時間,全白色場景營造的一種看似寧靜的氣氛、導演的鏡頭拍攝角度和威廉的表演精準地體現了角色此刻侷促不安的內心活動。

再說到Will結束和Hannibal談話的那場戲。
原文為「He was numb except for dreading the loss of numbness. Walking with his head down, speaking to no one, he could hear his blood like a hollow drumming of wings. It seemed a very short distance to the outside. This was only a building; there were only five doors between Lecter and the outside. He had the absurd feeling that Lecter had walked out with him. He stopped outside the entrance and looked around him, assuring himself that he was alone.」
中,畫面白色冷調與第一、第三視角的切換穿插,把「走」加強為「從走到跑」,導演無比巧妙地將角色內心的矛盾和深層次恐懼放大,最後通過視角對草地的感官恢復來結束。而中對這段的處理,僅僅只是通過一個短廊,諾頓版Will沒有任何不安、恐懼,反而顯得有些氣憤,讓人覺得他只是一個受人頂撞了又要急匆匆趕去下個地點辦事的探員,好像所有的一切依舊與他無關。

【個人廢話】
我想也許如果沒有了這幾大主演,它的得分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高。又或者,就算有了這些名演員,與比起來,它還是像個笑話。
 
越來越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真正的好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會越來越低?而某些電影卻被捧得跟什麼什麼一樣?為什麼總是有些人喜歡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跟隨潮流入云亦云?
豆瓣電影評分機制是供人參考的數據?供人消遣炒作的工具?還是根本只是一個杯具?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不喜勿入。謝謝。再見。

嗷~ 姐姐我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影評。。。=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