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錢家族--The Joneses

模范家庭/琼斯一家/模范家庭

6.5 / 36,119人    96分鐘

導演: 德瑞克波堤
編劇: 德瑞克波堤
演員: 大衛達克尼 黛咪摩兒 安柏赫德 蓋瑞柯爾 克里斯‧威廉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ibyl

2010-08-19 05:20:35

走失在商品社會


完美四人家庭,搬進似乎平靜的郊區住宅,一家之主史蒂夫在拉風的車上對家人玩笑,讓我們在這個鎮上搞點破壞吧。。雖然透著小小黑色幽默,開頭實在不能不說是有點乏味。以為大概是像《欲亂絕情妻》desperate housewives或者《單身毒媽》weeds之類,平靜之下,橫流暗湧,雖然喜歡這種小鎮家長里短外加秘密多多的模式,也不得不考慮眾多同類型片子所帶來的審美疲勞。
卻又實在是喜歡大衛·杜楚尼,不論是X-files或者Californian,雖然是眾所周知的性癮患者,肆意妄為,無法控制,還是覺得喜歡,那種頹喪卻又時不時做出驚人之舉的大叔,看起來像已失勢的獅子,卻又不得不讓人對他的潛能有所期待甚至有所防備。
戲劇張力在於矛盾,當然,我差點忽略掉他們在迎接新鄰居時的刻意笑容,或者男主人獨自入睡,或者故意在眾人面前大秀恩愛,或者大力炫耀自己的閃亮「玩具」,只是有點奇怪於所謂的聯繫人資訊。陰謀論者如我,只聯想到兇殺放火,連環詐騙之類等等重罪,誰叫我看多了罪案劇,口味實在是補給重了。可也沒辦法,明顯夫妻不合,女兒有daddy issue,兒子冷淡默然,這個家庭明顯是在等待火山爆發。
出乎意料,「完美」家庭不過是一個銷售團體。可是,在眾人艷羨中,他們和其他自詡品味高尚的富貴之家並無區別,如果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大概是絲毫沒有受經濟危機影響。
商品社會,人人為商,無論是一起打高爾夫,聊天八卦,美甲護髮這種潛移默化式,或者是攜禮上門拜訪這種傾銷式。
等到一個月後,負責人就來總結銷售情況,新手daddy無知無覺自然墊底,leader女主人著急起來,想要和下屬談談銷售心得。「當你願意,你可以很迷人,很有魅力。」正如負責人說的那樣,他還不是個好銷售,他不明白的是,現在銷售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
史蒂夫大概是天生的好手,稍加點撥,便有如神助,銷售直線上升,以致於負責人也打算對他重用提拔,甚至用奧迪R8來獎勵(想起某年看小言的時候,作者大力抒寫開R7的年輕英武男豬腳的情景)。又提到偶像家庭,icon,那個行業里神話一般的地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反饋來調節工廠製作重心或偏向。對於工作狂女主人來說,那是夢寐以求很久的事。他們還算幹得不賴,作為一個銷售團隊。
而相較於這家的光鮮亮麗,隔壁鄰居不得不說是可悲可憐,女主人一腔沒自信的聲音,只拼命自我暗示,「我是極優秀的推銷員,一直努力攀登成功的階梯。」露出勉強的微笑,完全沒有說服力,還要強迫懶散的丈夫同行。為了所謂自己想要的東西,睡前要集中思想,所以不管老公horny與否,是否需要pat。而男主人則只能屈從於軟弱又堅持的妻子,事業不暢,又遇中年危機。高爾夫杆、除草機、戶外運動裝備、高雅服飾加配飾,聽那個面目輕鬆的新來人說:「誰死前手裡拽的玩具多,誰就是贏家」於是,他勉力維持在紅色敞篷車裡的美好一天自然又被那更閃亮的新玩具破壞掉了。
其實,利用消費心理無可厚非,商品生產也沒半點錯。一切都不是工具的錯,問題是要去做什麼呢。村上春樹曾屢次在作品中說道:「在資本社會,浪費是最大的美德。」生產力不斷提高,成本不斷下降,產品越來越讓人舒心,這就是所謂的社會進步嗎?不僅是地球在呼喊救命,人的心也同樣如此。很多人現在講求環保,極簡生活,如果物質不能帶來幸福,那麼為何不試試降低物慾。
許多年以前,鄭鈞曾唱過一首《商品社會》,用自由去換虛榮心所渴求的,在沒憐憫的商品社會裡追逐慾望,瘋狂,更瘋狂。
時空變換,商品社會的法則不變。於是,工廠的流水線更加繁忙,年輕的工人們再難看到白天的陽光,而富人區的流行風尚越來越快變換,再不理會家人的掙扎與需求,不在意身邊人的感情。
看完電影,不得不大讚一番,卻又更加鄙視那些廣告插入得十分拙劣倒胃的所謂「商業電影」(不點名),甚至有些覺得去年的奧斯卡提名片《在雲端》也在對比之下顯得太過簡單稚嫩。
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如此推崇,不僅僅在於它對商業赤裸裸的諷刺很合我反消費主義的胃口,也在於裡面的人性困境讓我著迷。中年的失敗男人,單身的過季女人,迷戀年長男人的少女,掩飾自己性向的男孩,說到底,再成功的業績,也不能阻止他們對所謂事業的厭倦,包括女主角,戴米摩爾所扮演的工作狂。沒有辦法解決的困境,為生計,為對奢侈品的慾望、對成就的渴求。大概只剩下出走,那個看似最無用倦怠的男人,沒有職業道德得吐露真相,卻能做到忠於自己的心。離開,又歸來,為了那個他愛上的搭檔,真是值得羨慕,年華再好,也不如有人相愛,那年輕女孩子眼裡赤裸裸地寫著羨慕嫉妒恨,她不過是別人中年危機的一個玩具,或者習慣出軌的一個道具。
關於孩子有句題外話,看過一篇《孩子們都好》的影評,因其精彩而對電影十分期待,當然,money有限兼地處偏僻的我只能苦等網路資源。雖然,電影裡的孩子永遠「都不好」,這點倒是很符合現實,比如Californian里被父母的drama搞得崩潰的女兒,比如太多需要看心理醫生的小孩。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珍惜呵護那些墜地天使,可是,既然生下來,就總要自己活得都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