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港/台)/记忆前世的人

6.7 / 15,315人    114分鐘

導演: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編劇: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演員: Sakda Kaewbuadee 珍吉拉龐帕斯 Thanapat Saisayma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ansile

2010-08-10 18:29:21

在泰國看《邦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記得《霸王別姬》獲得金棕櫚獎的時候你的感受嗎?我當時太小了,或者這個消息在當年不算新聞,我卻記得《三峽好人》在威尼斯獲金獅獎之後的情景,賈樟柯被像英雄般地歡迎,崇拜者人衝去北大觀摩電影和聽他的演講;甚至有傳言說,直到賈樟柯贏了金獅獎,電影學院才正式承認他為學生(之前一直說他是旁聽的身份)。而我的感受,除了認為導演本人很棒很為他的精神感召以外,就是「至幹嘛!」的感慨。不知道泰國人如何看待得金棕櫚獎的本土電影。

在清邁的時候拿到了免費的雜誌City Life,7月份這期有對金棕櫚獎得主泰國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Joei)的採訪——作者是詹姆士 Austin Farrell,一個十足的西方人的名字,卻帶著很多泰國「自己人」的解讀:嘲笑(坎城的評審團、國際影評人和在導演得獎以後敬他如神明的泰國媒體)與批判的肯定(不友好的實驗性電影手法,與導演對自由表達的堅持)。

住在曼谷的菲律賓籍朋友說,他(Apichatpong)的電影非常奇怪;這位朋友的太太,一位華裔的泰國人說,他們的朋友去看的時候睡著了,這是一部非常悶的電影呢;他們說,他用了很多象徵性的符號,所以如果不了解這些泰國特有的文化符號,就沒有辦法完全了解他的電影。

總結泰國朋友和City Life雜誌編輯觀點的相同之處就是,Apichatpong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他使用的符號——了解這些符號意義的人會與導演靈犀相通地會心一笑、不明白這些符號意義的人,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沒看懂這些不清晰的隱喻,而承認這是一部大師作品!

    雜誌原文是:Ironically, much of the subtlety in his films concerning Thainess, cultural nuance, social hypocrisy, etc, will indubitably be lost on most foreign movie-watchers and critics - though perhaps the not-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happening, or the challenge that affords, is what floats the critics' boat.


帶著這些「預習」,我在曼谷與上文提到的泰國夫婦一起在MBK看了Apichatpong的金棕櫚獎影片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我喜歡的中文翻譯是「邦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由導演自己的公司Kick The Machine出品。

逃脫的水牛——在邦米叔叔成為人之前的某一世,他是一頭水牛。影片的第一場戲是關於逃脫的水牛:栓牛的繩子被綁在樹幹上,水牛掙脫了繩索在清晨穿過田野和樹林,被困在在從草中無路可走,最後被一個農民牽走了……

維持生命的機器——從清晨昏暗曖昧的燈光中醒來,我們跟隨邦米叔叔,年輕的侄子,和阿姨——邦米叔叔去世的妻子的妹妹,跛腳的中年女人做皮卡來到位於泰國北部山區的農場裡。在這裡,一個從寮國非法越境的工人照顧著重病的邦米叔叔——因為患有腎病,他需要每天有人幫他做腎臟清洗——誰在乎他是否合法呢,只要有人耐心地做著救命的事情。我們聽說過在醫院做透析是需要一套複雜的花費高昂的機器,在這裡,只需要簡單的一袋進入腎臟的液體、進出的導管,和口罩酒精棉這些簡單的消毒器具。邦米叔叔的生命就是靠這些兒戲的機器、和一個身份非法的寮國護士維持,而邦米叔叔卻不得不依靠他們。

餐桌的來訪者——阿姨給大家,尤其是年輕力壯的侄子做了豐盛的晚餐。邦米叔叔妻子的鬼魂出現了在餐桌上,然後邦米失蹤多年的兒子,以紅眼黑毛猩猩的形象也來到餐桌上。邦米向妻子述說了自己的思念,並問她是否來來走自己;兒子也敘述了自己在林中發現了猩猩,並跟隨他們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的經歷。

這種發生在熱帶山中夜晚的詭異事件本來應該是很驚悚的,但是看到這裡,我們,尤其是泰國朋友,笑到停不下來——餐桌上的活人都非常鎮定,非但沒有流露出一點點緊張,反而還用心地和鬼魂和怪獸拉家常,讓水讓飯給他們吃,拿出家庭相簿大家一同分享——而這不是正常泰國人的反應,可卻是在影片中被描述為正常的反應,只有中途來到餐桌前的寮國人被鬼魂和猩猩嚇了一跳,然後念叨著「啊,原來我是外人」(我不明真相),就走了。

清晨的陽光灑進阿姨的房間的時候,姐姐的鬼魂才唸唸不捨地離去。

* 註:在泰國很多時候,如果一個男人的妻子死去了,妻子的姐妹會替代她的位置成為一個家庭的管理著。雖然影片中沒有明示邦米叔叔和阿姨的性關係,不過很明顯的提示了阿姨在照顧這個男人和他的產業的角色。

農場——白天在農場裡,邦米叔叔向阿姨介紹著他經營的農場,這裡有果樹、好吃的蜂蜜,和更多非法移民,這些越過邊境來到泰國的寮國人會講法語(因為寮國和柬埔寨曾經是法國殖民地)。同時,我們知道了一直照顧邦米叔叔的那位年輕細心的寮國人,即將回到寮國去結婚了。

* 註:泰國作為東南亞最和平的國家,為周圍很多動亂國家的人民提供這難民營,過去來自寮國、柬埔寨,以及現在來自緬甸的難民,應為無法在自己的國家生存來到與泰國交界的地方生活。他們沒有合法的身份,只能靠打黑工或者在難民營中做簡單的(多數是體力的)工作為生。

公主與鲶魚的夢——從在陽台上午睡的侄子的畫面,我們進入了熱帶叢林,這是歷史(或者神話)中的某個時間的一個公主的經歷。公主幪著面紗坐在轎子上,幾個皮膚黝黑的男子抬著轎子在叢林中穿行。其中一位轎夫愛上了公主。公主在瀑布邊上揭開了自己的面紗,原來她長得非常非常醜陋,帥氣的轎夫無法忍受她的面容離去了。公主向瀑布許願能得到幸福,接下來她與河中的鲶魚發生了性關係……

這其實讓作為觀眾的我們非常無語,難道這是阿姨的前世嗎?為什麼這場戲出現在侄子的夢裡?這位公主的打扮一點也不像泰國的任何一個朝代(反而有點像印度的風格)。隨便吧,對於一部本著「不讓你看懂」宗旨的實驗性的充滿異域風情的第三世界影片,我們總應該容許有一點無法被闡釋的東西存在。或者本來這就不需要闡釋。它本身就是意義:被壓抑的性慾。

找尋生命的意義——寮國護士離開了,鬼魂妻子做起了護士的工作,幫邦米叔叔洗腎。接下來邦米叔叔開始尋找他得病的原因,他說,是因為殺害了太多「共產黨」,所以受到了懲罰。阿姨安慰他說,當你覺得愧疚,就想像你殺死的只是一些動物吧。這一行人——邦米叔叔、阿姨、和侄子翻山越嶺來到一個溶洞,這是邦米叔叔出生的地方(?所有的評論文章這麼說,我也不記得影片中有提示,可能我看漏了,我們看的是轉了膠片的片子,那個英文字幕做的可蹩腳了:上下漂移),邦米叔叔坐在洞中。閃回的畫面是穿著軍裝的人,像牽著牛之類的畜生一樣牽著紅眼黑猩猩人——也就是邦米的兒子後來的形象。這些可能就是他口中被自己殘殺的「共產黨」,這些被邊緣的人們成了人們口中的動物。

* 註:關於泰國的「共產黨」,需要再做一些歷史研究,不過泰國朋友指點到,其實可以想像他們是被政府邊緣化妖魔化的少數反對派,然後被政府雇用的部隊屠殺——人類想不通過講道理直接清除異己的一貫做法。而邦米叔叔的兒子,成為了另一個Rebel,這可能才是真正的懲罰吧,而不是腎病。

阿姨解開了連接邦米叔叔腎臟的管子,黑色的液體流出來……

葬禮、葬禮之後——正如之前邦米叔叔向鬼魂妻子展示的葬禮照片一樣,邦米叔叔也有一個體面風光的葬禮,葬禮之上侄子裹上了橙色的僧袍,與其他僧人一起超度邦米叔叔。

* 註:按照泰國的習俗(坐在泰國人旁邊看電影真是方便),家裡有人去世的話,需要家裡的一個年輕男性,最好是死者的兒子做幾天和尚來超度死者。在泰國,做和尚是不可以洗澡、不可以在中午以後吃東西、不可以觸碰女性的。這些來超度家人的僧人也要遵守這些規定,並住在寺院當中。

葬禮結束後,侄子一個人住在寺院裡非常難受,於是拎著包包去找住在賓館裡的阿姨。阿姨和另外一個年輕一些的女孩子正在賓館方便里,清點白天收到的參加葬禮的人送的禮金,像中國的習俗一樣,他們要把哪家人給了多少錢記在帳上(以備以後同樣的儀式上奉送相當的禮金)。侄子這時敲門進來,姨媽雖然指責侄子正在做僧人不應該進來女賓的房間,但還是讓他進來。侄子抱怨了自己在寺院裡連電視都沒有,而別的僧人有電腦還可以上Hi 5;之後他洗了澡換上普通人的衣服,穿上Converse鞋邀請姨媽和另外的妹妹出去吃飯。姨媽拒絕了出去吃飯的請求之後,大家一起坐在床上看肥皂劇(泰國朋友說是去年特火的片子呢),然後姨媽和侄子的分身——come on,這是相信神怪的第三世界怪異電影,什麼都可以發生啊——離開了房間,去到一個帶卡拉OK的餐廳吃飯。百無聊賴的夏日夜晚,爛俗但是很快樂的卡拉OK歌響起來……影片就結束了……

這個結尾讓我們很高興,因為如果這頓飯繼續吃下去,然後拍侄子和姨媽做愛的鏡頭,那這片子就真的成了濫觴的販賣異域風情的第三世界電影了。彷彿我們聽見導演說「我就是要在這裡結束,我就是不願意satisfy你們這些觀眾的奇怪期待「。

如果說這部影片有一個最能說明問題、而且彷彿演繹的形容詞的話,我想讀者你也已經清楚地知道是:Sarcasm。這是一個泰國人信馬由韁地講述的一個怪異故事,製造一個屬於小圈子的狂歡;而那些講法語的寮國人——以及坎城的評委、西方的影評人、因為導演得獎而對他另眼相看的媒體和影迷——都只是被嘲諷的「不明真相的外來人」而已。

至於為什麼一個在芝加哥受過專業電影訓練的導演排除來的影片,畫面乏善可陳、照明令人惱火、剪輯如同業餘呢?朋友說,你沒看見影片開始前多達5分鐘的對各個基金會的感謝字幕嗎?可能是因為導演沒有錢吧。

因為討論一部大多數朋友還沒有看過的影片,所以花些行數嘮叨一下具體的幾場戲,並附上簡要的分析(按先後順序)。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大致查看一下新浪在坎城當時發回的文字,要宏觀一些(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98511/);再次推薦看看City Life的採訪(http://www.chiangmainews.com/ecmn/viewfa.php?id=2903),會讓人對這個導演和電影感興趣起來,並且思考更多亞洲電影和歐洲電影節的關係。

另外,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另一部份原因是,想去體會影片前全體起立聽國王讚美歌觀看國王影響的經驗。

讚美國王!

原文連結:http://fansile.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html
三峽好人相關:http://fansile.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