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0-08-10 06:41:29

上海,橫看成嶺側成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廬山之中,每個看的人都是摸象的盲人之一。N多中國人絕對這部片子非常的垃圾,但主演的角色卻是一幫絕對的大牌,約翰·庫薩克不慍不火了多年,終於因為《2012》暴得大名,從《2012》中轉身走進《shang hai》,大概是想將這個以正在召開世博的城市命名的電影中再創輝煌吧,起碼可以拍成一部具有史詩氣息的佳作。但是,在電影故事的發生地,在中國,卻成了一個啞炮。其實,從故事的敘述角度看,這部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只是中國的看客們太過於苛刻了而已。

 

在二戰中,日本突襲珍珠港,是一個非常具有經典性的戰役。它的突然與大獲全勝,都具有教科書般的可解析性意義。反過來說,對美國而言,何以在這次戰役中敗的如此徹底,可以說一直是一個不算謎的謎。其實,就後來的研究,早在這次戰役發生之前,美軍已經從很多渠道截獲到了相關的資訊,但因為美國高級將領的顢頇及愚蠢,都置之不理,這是殊為遺憾的事。話說回來,這樣的前奏,美國都獲得了那些材料可以證明日軍的行動的呢?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甚了了。《上海》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線索。考慮到之後美軍在珍珠港上的慘敗,可以說這個線索具有的意義是無價的,但沒有被完全採用,也可以說是故事中處身其中的人的悲劇。這樣的背景,《上海》便具有了悲劇性史詩的意味存在了。

 

話說一個在駐紮在中國上海的軍情人員,通過對一個日本駐上海的情報人員的跟蹤,從而發現了日本要對美軍動武的跡象。這個重大的線索對於美日來說都是致命的,但美國人情報的獲得,卻是通過日本人的老婆得來的,他策反了她。也可以說是借用了一個三角戀愛的關係得到的,而但不牢固的愛情三角一旦被拆穿,那麼命運便蘧然發生轉折,於是日本軍官殺死了美國情報人員,同時也扼殺了美國人手中未被傳遞出去的情報。於是,但這個美國人的朋友調來上海來查詢自己的朋友之死的時候,便從頭再次接觸到了日軍的行動計劃,但大時代的演進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當他查到真相的時候,日本已經完成了對於珍珠港的襲擊。而《上海》中的整個故事,便是以約翰·庫薩克飾演的軍情人員來到上海來調查朋友的死亡開始的,然後夾雜了鞏俐與周潤發的故事,拉拉雜雜了很多。這個本來很具有看點性的故事,卻因為愛情故事的蒼白與主線故事的過於間接,才顯得不是那麼的好看了,被人罵也不算完全的冤枉。如果削減就範,將故事演繹的更簡略一些,或許會更好看一些,拉進來了鞏俐與周潤發,可以說是為了投中國人所好,但無疑是拍馬拍到了馬屁股上。

 

其實早在《臥虎藏龍》時,中西方在觀影上的分歧便有所顯現了。但李安將周潤髮飾演的李慕白呈現到了螢幕上後,中國人對它的批判一直大於認可,當時都覺得李安玷污了武俠的精神,對任俠之情完全是書生之見。但西方人卻接受了,而且給出了一致的叫好聲。再到張藝謀的《英雄》,中國人更是罵聲一片,罵其故事與敘事方式的蒼白。但西方卻覺得用顏色來表現劇情很有想像力,而且在票房在美國連續兩週佔據了票房榜的頭牌,非常的不容易。再到《拉貝日記》,在與同期上演的《南京·南京》的PK中,《拉貝日記》慘敗而回,但到了德國,卻大獲獎項,成為了當年德國影壇的佳作之一。這裡面有一個中國敘事與西方敘事的區別在裡面,典型的《功夫熊貓》,看起來裡面的外在元素全是中國元素,但其故事的敘述,卻是典型的西方敘事結構,一個胖的不成樣子的遺棄子,卻在一番磨礪與鍛造中成為了神龍大俠,這個跟典型的勵志片《當幸福來敲門》的 故事框架其實是一樣的,但後者故事裡的「威爾·史密斯」帶著孩子藏身於車站的廁所里,卻心中懷有美好的憧憬,並為之努力,最後終於成為了華爾街上的風雲者。這樣從處身卑微到意氣風發的成功者的轉換,講究的是只要肯努力並踏實肯幹,最後就會成功的。這是典型的「美國夢」的敘述手法。而到了中國,要嘛是「才子佳人」,要嘛就是「英雄抱得美人歸」,從武俠小說里去看,那些個大俠,幾乎無一裡外都是天生的武學奇才,然後遇到大師的指點,最後功成名就。這裡面,幾乎看到凡人的影子,所展現的全是英雄主義或者說是菁英主義,說的再重一點,就是奴婢似的英雄崇拜情結,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更容易產生獨裁者,而民主則更難生成。悲亦夫!

 

以《上海》為名,大概是想拍成也以城市為名的《卡薩布蘭卡》那樣的經典吧,但整個故事在具有成為史詩的潛質之後,卻為了向中國觀眾獻媚而失去了最終的風範,這個也是一種悲哀。像《太陽帝國》、《面紗》這樣在中國拍攝卻完全是西方故事的電影,並不為了向中國人獻媚,反倒真成了一流的佳作。這樣的對比,實在是應該給出資人及編劇們一些警示,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拍就好了,何必為了討好而討好呢,何況這本就是一個脾氣古怪的民族,很多時候都不會按邏輯出牌。

 

而且,在這個邏輯顛倒的國度,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一下被斥為「低俗、庸俗」,為了這種喜聞樂見而表現的則成為了「媚俗」,於是反「三俗」就成了國家任務。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還要專門去投中國人的所好,到底是投觀眾的所好,還是投政府的所好,都是一門大學問,可憐的老外,身在國門之外,要想看明白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