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血鑽石--Blood Diamond

血钻/血腥钻石/滴血钻石

8 / 588,349人    143分鐘

導演: 愛德華史威克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珍妮佛康納莉 吉蒙翰蘇 麥可辛 阿諾凡斯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水湄物語

2010-08-06 21:24:43

鑽與槍 — 一個大陸的悲慘史,兩個導演的世界觀


根據暖手同學的教育,看完《戰爭之王》後一週又看了《血鑽》,兩個影片差不多講的是一件事,非洲大陸出產的鑽石,變成了武裝分子的財源,用來買槍炮武器,最後爭奪的仍然是國家政權,自然資源。

 

非洲大陸的故事

鑽與槍在非洲差不多是這樣一個故事,你問一個非洲小孩說

「長大了要做什麼」

「要搶鑽石」

「搶了鑽石做什麼」

「買槍」

「買了槍做什麼」

「殺人搶地盤,搶更多的鑽石!!!」

《戰爭之王》的殺人魔王父子倆映射的是賴比瑞亞總統父子,而《血鑽》說的是獅子山大屠殺,他們兩家是鄰居。

《血鑽》中女記者說的好,屠殺2萬人的新聞在CNN中只會出現1分鐘,排在天氣預報之後。這不是台詞,這是現實。新聞報導只在死亡人數創新高的時候才會有興奮點,哦,這次大屠殺死了3萬8千人,比上次足足多了200個人。

非洲,是被上帝遺忘的角落。

 

兩個導演的世界觀

《血鑽》的導演赫赫有名,拍過《燃情歲月》《最後的武士》,對於觀眾的心理把握非常準確,帥哥萊昂納多死的時候,怕有不少女觀眾哭得比《唐山大地震》還慘,不過讓普通觀眾情緒波動的同情的是死掉的帥哥,羨慕的是藏了粉鑽逃出生天的黑人,是異國情調戰爭背景下的相戀。

雖然《血鑽》的戰爭場面極其殘酷,但背後作惡的無非是中飽私囊的商人,窮兇惡極的聯合軍,對現實充滿了這樣非黑即白的描述。影片結尾讓40國簽署了協議,限制戰爭國的鑽石出口,並一再告誡消費者,只要你不買鑽石,血鑽的悲慘事實就可能不會發生。

我只能說導演非常的天真可愛。

比起《血鑽》的嚴肅認真緊張激烈來,《戰爭之王》多了些幽默,好像挺讓人放鬆,但不妨把它視為面對人生的無奈和自嘲。

《戰爭之王》的結尾讓尼古拉斯凱奇走出監獄大門,告訴大家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商正是那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種秩序是不可改變的,所謂的戰爭之王,無非是一出荒誕戲裡的龍套而已,如果你不上場,照樣有人出演。

可以說《血鑽》導演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壞人逼死好人的,是可以被很多好人的力量改變的。

而《戰爭之王》導演的世界是混沌一片的,只有灰色沒有黑白的,充滿了無法改變世界的無力感。

   

兩部影片的爭執

當然,這兩部都是五星級別的影片,《血鑽》也有許多對現實的批判和譴責。比如黑人問戰地女記者「你在寫我們國家的故事嗎?你們國家的人看到了會來幫助我們嗎?」,來自美國的女接著說「不」。

但我總覺得《血鑽》的力量沒有《戰爭之王》那麼大,從「逃出這個該死的地獄」這一點來看,聯合軍的獨眼首領、鑽石販子萊昂納多和被追殺的黑人並無兩樣,而最後得到圓滿結局的黑人僅僅是因為他運氣好拿到了粉鑽,把這一點作為故事敘述的推動力,顯得蒼白。

而《戰爭之王》始終是冷冷的,旁觀式的,客觀的敘述。觀眾得到的,更多是冷靜的思考。這一點從豆瓣評論就能看到,《血鑽》排名靠前的評論是講帥哥的,《戰爭之王》是講故事本身的。

 

原文:有圖片有被豆瓣敏感刪除的數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9f9a30100lcd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