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诞生/生逢月日

7.2 / 116,492人    145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奧立佛史東 Ron Kovic
演員: 湯姆克魯斯 Raymond J. Barry Caroline Ka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蝶ynamite

2010-08-06 02:58:32

【生於七月四日】:越戰老兵阿甘。


奧利佛 Stone太擅長這種爭議性歷史大事件題材了,並且想拍的有多煽動力就拍得有多煽動力,更了不起的是,這種煽動力很自然,並沒有強暴觀眾的意思。你能去質疑他強烈的政治傾向性,但你無法以此作為貶低影片成色的藉口。奧利佛 Stone是導演界的將才。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Tom Cruise所扮演的越戰老兵Ron Kovic系本片的編劇之一,同樣參加過越戰的導演奧利佛 Stone在讀過Ron Kovic的自傳後決定以此為腳本開拍此片,這部電影的誕生,是兩位越戰老兵的約定,是一代美國青年的成長印記,是許多美國人對那段記憶中夢魘的一次集體let go.

對比【野戰排】,影片的真正主角是越戰,人在其中都渺小脆弱得不堪一擊,思維和行動任其擺佈戲弄,於是「反戰片」成了影片唯一的標籤。那麼既然已經有優秀如【野戰排】的奧利佛 Stone,為什麼還要再拍一部越戰片?他的回答是"There was another war waiting for the soldiers when they returned home.",本片真正的戰場乃是在美國國內,真正的主角則是Ron Kovic,他的命運,他的路途,他的所有改變,選擇權都在自己手裡。奧利佛 Stone專注在Ron Kovic的自傳情結里,而Ron Kovic所經歷見證的卻是一個時代,他的個人故事涵蓋的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這讓本片有了【阿甘正傳】式的格調和架構,於是「反戰片」並不是本片的唯一標籤(甚至連主要標籤都談不上),倒更多地充斥著一種另類」美國夢「精神的詮釋。Ron是為何要入伍?是要為國家效力還是要做個成功的男人?Ron思想轉變的分水嶺正是在失去陰莖和睪丸的那一刻,生理上永遠失去了做男人的資格,他必須換一個方式戰鬥,儘管路途艱辛曲折,儘管接近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是他乘著輪椅回來了,是真正的「回家」了。在NBC針對這部電影的採訪中,Ron說到了「Dreams come true.",好吧,這是一個打過越戰的阿甘。於是,Ron最後的成功,為所有越戰後的反思和批判提供了一個出口:永不放棄,捍衛希望,夢會成真。一代一代的美國人都在接受著這樣的主旋律思想薰陶,成功、圓夢是他們的國民信仰,失敗多少次,徬徨多少次,犯過多少錯,失去過多少,doesn't matter,一路N次跌倒一路N次爬起來前行就是。看完這樣的電影,你會明白美國人的簡單和純粹,而這樣的簡單和純粹,讓他們一直坐著世界老大的位子下不來。

國家每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都有有價值的一面,久遠的二戰、越戰,不遠的伊戰,我們都能在許多文學、影視等媒介看到這種價值的體現。我只希望,在今後的300年內,能把國家錯誤「價值化」的電影人,能夠在中國開始出現。

Tom Cruise,影片成功的第二大因素,演這個角色他確實投入了所有能量,散發的光芒是巨大的,收穫到金球獎影帝一枚,在奧斯卡上,他的對手是【我的左腳】裡的Daniel Day Lewis,這就是命,唉唉~ 說句玩笑話,兩個坐輪椅的PK,更癱的一方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