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愛故我在--I Am Love

我是爱/私情狂(港)/我爱故我在(台)

7.1 / 17,329人    120分鐘

導演: 盧卡格達戈尼諾
編劇: 盧卡格達戈尼諾
演員: 蒂妲絲雲頓 Flavio Parenti Edoardo Gabbriellin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艾小柯

2010-07-30 18:45:22

愛的覺醒


愛情能摧枯拉朽,顛覆世界。沒錯,理論的確如此,但要視覺化地表現出來,卻並非易事,搞不好,就成了瓊瑤劇中紫薇格格「山無棱,乃敢與君絕」的慘烈直白。想想《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勞倫斯是怎麼描述查泰萊夫人的義無反顧吧,她先是被狩獵人梅勒斯充滿男性陽剛之力的軀體吸引,之後在雨中與他結為一體,生理快感如排山倒海一般汩汩襲來。性的結合終於導致情感的皈依,她必須選擇背離自己出身的階級,拋棄一切,才能獲得靈魂的解放。在1992年版本的英國電視短劇《查泰萊夫人》(Lady Chatterley)中,緣起於性的愛與決裂是通過白描來刻畫的,查泰萊夫人康妮初見梅勒斯赤裸的上身後下意識的咬手指,倉惶跑走時歪歪斜斜的圍巾都旁敲側擊地描繪了性,這種原生態慾望的強大衝擊力;但在刻畫本該驚心動魄的第一次結合時,視覺的張力卻完全消失了,勞倫斯文字中那種排山倒海的波湧完全沒能被表現出來,即使配以推波助瀾的音樂,也無法傳達性的快感,只剩下一幕乏味的交媾鏡頭,演員僵硬的肢體動作和令人困惑的面部表情。

義大利導演盧卡·瓜達格尼諾(Luca Guadagnino)2009年的影片《我是愛》(Io sono l'amore)倒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現代版本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性的吸引與愛的力量在大螢幕上終於完美地融為一體,奏出了如歌劇般震撼人心的強高音。由英國女星蒂爾達·斯維頓(Tilda 史雲頓)飾演的義大利紡織大亨瑞奇家族的媳婦艾瑪本是個最循規蹈矩的豪門主婦,膝下二兒一女,各有所成。艾瑪平日獨自理家政,主中饋,偶與珠光寶氣的婆婆一同外出就餐,婦裝婦容一絲不苟,穿的都是FENDI高級成衣,拿的是愛瑪仕頂級名包。但這樣衣食無憂的上等日子就如同瑞奇家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的現代豪宅一樣,無聊得要命。艾瑪與丈夫坦科雷德之間毫無激情,要不是還有兒女的各項事宜需得操心,她的個人存在幾乎就如她的俄羅斯本名一樣,可被徹底忽略遺忘。

讓艾瑪活過來的,是兒子愛德瓦多的朋友,廚師安東尼奧的烹飪手藝。電影對艾瑪第一次吃到安東尼奧的普羅旺斯燴菜釀蝦的展示可謂充滿了感官刺激!鏡頭在艾瑪的嘴唇、眼角和菜碟之間來回切換,一個中景則採取了舞台劇的燈光設計手法,一束頂光由上自下只打到艾瑪身上,她身邊的人全部褪入黑暗,嘈雜的談話也隱隱淡去,只聽見如心跳心悸般的交響樂緩緩奏響。這過程跟勞倫斯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對性高潮排山倒海衝擊體膚的細緻描繪簡直異曲同工啊!

當然,品嚐美食只是真正性愛的前奏。艾瑪終於在山上的柴棚裡和安東尼奧合二為一,鏡頭同樣採取了近景碎片拼接的手法,白的皮膚,紅的乳暈,金的髮絲,褐的泥土,藍的天空,墨綠的濃蔭,還有花與蜜蜂,它們輪番轟炸著觀眾的視線與聽覺;它們配合著緩緩爬升的音符,一層層剝去艾瑪最後的階級禮教與社會約束,讓她融入大地,融入天空,融入雨滴;它們讓她的感覺與靈魂一起自由自在地翱翔,讓她飛!飛!!飛!!!

與性的解放接踵而來的是愛的覺醒。艾瑪換掉了她的高級成衣,只穿最簡單粗糙的背心與布褲;她剪了頭髮,面對層巒疊嶂的萬丈山林,為愛人烹調一味童年味道的俄羅斯烏卡魚湯。有意思的是,艾瑪的女兒伊莉莎白在終於決定不畏家庭壓力追求真愛的時候,也毅然剪了短髮。這裡,頭髮不僅代表了過去,還代表了世俗的羈絆與沉重的心理包袱。洗盡鉛華,剪掉長髮,穿上褲裝,不僅是外在姿態的轉變,它更是女性解放的無聲宣言,是奔赴自由的起跑點。

與艾瑪之愛的覺醒同時到來的還有時代的轟鳴。瑞奇的家族產業在全球化大潮的衝擊下必須做出選擇,必須放棄傳統,接受外來融資,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繼續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家族繼承人之一的愛德瓦多儘管激烈反對併購,但面對巨大的商業壓力,卻也回天乏術。影片對愛德瓦多的處理讓我有點意外,但也許沒有理想的死亡,就沒有艾瑪的最終覺醒,就沒有那伴隨著歌劇高潮鏗鏘而來的義無反顧的狂奔,奔向一個最真實的自我。

最終,性解放了愛,而愛終於解放了人的靈魂。愛是自由的吶喊,它的最終目的從來都不是讓誰成為誰的附庸,成為階級的籌碼或一件沉默的花瓶。它既是心聲的釋放,又是感官的昇華。它強勁有力,它推著人張開眼,打開心,向前衝,向前衝。它讓我們從重新感知世界,重新體會自由,從而終於認識到那個藏在記憶深處的,本來的自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