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冷血悍將--Ronin

浪人/冷血悍将/罗宁

7.2 / 195,304人    122分鐘

導演: 約翰法蘭克海默
編劇: J.D. Zeik J.D. Zeik
演員: 勞勃狄尼洛 尚雷諾 娜塔莎麥克洪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話不糙理糙

2010-07-22 08:05:58

動作片的教科書


不知道為什麼,豆瓣這兒對《浪人》的反應很一般。給四星當然不算對不起它,但是看了幾篇評論覺得都沒說到點兒上。忒膚淺。
對男性觀眾來說--我恰好是,《浪人》是部很過癮的動作片,而且男性化十足到性別歧視的程度。唯一的女性角色戴爾卓不僅是個大花瓶,而且自卑、自控能力弱,如果女性觀眾不爽,我完全理解。
男性角色則個性分明,對他們幾位的塑造極其成功。戴爾卓的無能完美地襯託了主角德尼羅的高大全,德尼羅同志的美式高大全就是本片的核心,歐洲人都是陪襯--十分遺憾。
特別突出的一位是演前東德特工的Stellan Skarsgård,他的沉著完全不差德尼羅的CIA特工,然而陰鬱寡言。記得那一節,他單手穩穩接住半空中的咖啡杯嗎?對旁人的詫異和讚賞,他無非還是皺著眉頭拉著臉,說:It dies hard。這個人的演出好像就是這麼一個表情,沒有憤怒也沒有驚訝更沒有恐懼,他會精密策劃、主動出擊,遇到意外也能隨機應變應付自如,但無時不刻他的臉上都掛這麼一副人欠他錢的樣子,又好像看穿了所有世事,好一位從極權環境裡生存下來的聰明人!
那個誰那個第一輪就被淘汰的英國人,自稱的特種兵演得也很好,他的英國口音充滿了自戀和虛張聲勢,他的愚蠢被德尼羅毫不留情地戳穿,他膽怯不成熟,一次小型戰役都把他刺激到吐。

我喜歡設置在歐洲的場景,尤其是那些破破爛爛的法國老房子破酒館,狹窄小巷裡的飈車,諜戰動作片的背景最好就是這種,還有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俄國人、愛爾蘭人,但是笑到最後的是美國人,誰讓這電影是他們花錢拍的呢,真討厭。

和《heat》不一樣,這部片子並不存在兩大明星飆戲的情況,因為編劇把調子早就訂好了,主人公只有CIA特工德尼羅一位,讓雷諾只是配角,他對美國特工的態度就是隨著劇情進展到無條件的欽佩。應該說老讓同志這點詮釋得很到位。由於片中他本人也有若干擁躉,所以德尼羅的地位就更是水漲船高。

德尼羅那角色的專業性是該片的一個支柱,他那美國式的思路和行事風格讓「浪人」故事的進展有了主動性,儘管他自己好像並非一個「浪人」。這些倍受挫折和生活壓迫的前專業人士們,代表了我們這些庸常觀眾的身份和自我認同,無論片中的俄羅斯寡頭政客還是愛爾蘭恐怖份子,他們代表的是我們生活中無法控制和預測的敵人,我們恨他們也好妒忌他們也好,我們總是現實里失意的一方,所以有個德尼羅這樣的高手站在我們這邊就對了,我們想不到的他替我們想,我們不敢做的他平平常常地就辦了。

當然不管你幹什麼,殺人越貨還是簡單地去小酒館赴個約,都得做好準備,比如說在周邊低調地張望,進門前想好退路,找個順手地方藏好你的手槍。強調訓練的重要性是必須的,作為影片的編劇來說,恰好是塑造人物和烘托氣氛的手段。一部好看的動作片,打鬥開槍和飆車是常規重量級橋段,怎麼在其它段落好看就要看編導的想像力了,恰如我們中國書畫裡面的「留白」,沒有「留白」的襯托就沒有主菜的精彩。《浪人》在這些方面的處理就非常老練圓熟,情節複雜、資訊量巨大,但講述得流暢從容遊刃有餘。這就是所謂的教科書級別。

光有精彩的飆車和槍戰不能說《浪人》是動作片教科書,人物的刻畫成功再搭配精彩的飆車槍戰就對了。我一百個不喜歡樹立美國人、CIA高大形象的人物塑造模式,但是沒法否認該片做的太成功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