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金風暴--Inside Job

监守自盗/呃钱帝国(港)/幕后黑手(台)

8.2 / 79,008人    105分鐘

導演: Charles Ferguson
編劇: Chad Beck Adam Bolt
演員: 麥特戴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RIC ZHANG

2010-07-12 08:10:42

下一次經濟危機的預測


每次我和洋人談政治制度,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的中央銀行為什麼不受政府控制?「 在經濟已經出現過熱,金融產品泡沫膨脹的時候,美聯儲的利率還是壓得幾乎沒有利息——格力斯潘自己舉起個牌子說,」各大銀行快來搶納稅人的錢吧!「一個號稱自己是民主的國家,號稱一切都能受議會控制的國家,連老百姓的經濟生活都不能通過政府的調控干預,來實現穩定。

Inside Job 是一部非常有同情心和責任心的電影,他沒有像michael Moore 一樣把美國的大門用美國文化關起來,而是放眼全球經濟,冰島,中國,新加坡——全球金融系統食物鏈上的各個團體,同情經濟危機的受害者(冰島整個國家,還有中國民工隊伍)的同時,毫不留情的揭批華爾街中飽私囊的奸商,另外,在華盛頓和哈佛那些為華爾街瞠目的走狗,也沒有逃過影片作者的批評。

看完電影以後,我才明白我一隻以來的問題有多幼稚。從雷根政府以來,美國的政府根本和華爾街是一家人,如同美國政府和大醫藥,大能源,大食品公司是一家人一樣。

美國政府從財政部到美聯儲,收了人家錢財,放手讓華爾街不斷做大做空,憑藉無數」金融工程師「製作出」 大規模殺傷性金融武器「 ——CDO, Insurance Swap, 然後一小部份人坐收泡沫頂端的那幾億紅利。

與此同時三千億的財富在金融危機中消失了,全球五千萬人沒有了工作。這裡欠下的帳單,卻由全球的納稅人來承擔。請全球人民記住——美國的銀行是爛帳不還的公司,美國的政府一個支持爛帳的政府。

影片非常詳細的分析了整個過程中,美國政府有預謀的進行了長達三十年的經濟政策鬆動,把應有的規章制度一點點完全去除;美國政府人頭變換,但是經濟面孔永遠是」華爾街「。

但是拍攝影片的最終目的是警告目前形勢的危機:

——因為幾大金融巨頭的併購和收購,華爾街目前的巨頭更精簡,更強大了;
——obama政府依然在這些銀行巨頭的掌控之下(美國的財長一直是規章制度的反對者)
——一波波華爾街的贊助繼續收買美國的經濟學界和學術界,出文章支持華爾街的小算盤。

喜歡」陰謀理論「的人,一定會說,我早想到了,美國一直以來都是這些菁英在奴役人民。 如果這個真的成為美國人民的共識,那麼馬克思預言的暴力革命可能真的會在美國發生。

很遺憾,大多數在民主制度,民主洗腦下成站起來的西方人都相信議會,法院和政府選舉。 所以為什麼這部片子,比10部"時代精神"都更有實際意義。

如果有人想知道下一次經濟危機是什麼時候,那麼請關注 IMF 首席經濟學家,
—— Raghuram G. Rajan

他在2005年的報告中就已經看到了經濟危機的爆發。


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後記

片子看過半年以後,我對自由經濟制度的討論興趣有增無減。在今天的媒體環境下,無論是集權國家的封鎖,還是民主國家的商業洗腦,選擇愚昧的人總比選擇求知的人多。

比如:
2011-03-05 03:01:52 phoenie
  姑且不論影片的內容是否真實,光憑樓主看什麼信什麼這點就讓我對你的未來感到擔憂。。


選擇愚昧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熱情的相信「不可知」的永恆存在。別人無論什麼觀點,你就否定,因為儘管你不知道真理,也可以隨意否定別人對真理的追求。

從媒體上灌輸給你的資訊其實有三種——政治評判的宣傳,資訊娛樂交易,商業推廣。 要想找到真理還真挺難。

一部電影,如果只是為了票房活著,那就是資訊娛樂交易。一手出錢買票,一手給你兩個小時電影看。看得不滿意,不夠娛樂,或者沒有真理,買票的人一旦沒有收益,就用SNS警告其他人不要去看,造成電影的經濟損失。

一旦電影裡面有像《變形記剛》GM車的宣傳,電影會從GM里收商業推廣的錢。電視劇雖然是純娛樂,但是電視劇製作的費用是由插播廣告的收益人那裡支付的。所以還是商業推廣的資訊。大多數美國電視都是這樣。他們不在乎你的看片感受和收益與否,國內電視劇就是典型。

有個特例: 除了BBC,ZDF, ARTE 這些歐洲的公共頻道——由公民出錢訂,另一部份錢來自國家的稅款。國家稅款當然代表政治評判的立場,所以美國人說bbc這種地方是政府洗腦,也似乎有些道理。

但是,如果政府是民選的,代表人民意志,那麼BBC 這些台也就是一種純粹的人民出錢,電視台給你資訊和娛樂的簡單交易——沒有大金融,大食品,大藥品企業贊助的廣告和含蓄的商業推廣資訊。

很遺憾,並不是所有的資訊渠道沒有商業推廣資訊,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獲得真知,肯定是靠閱讀幫忙。

看什麼呢? 《經濟學人》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國的「學術界」口碑蠻好,但是裡面的東西怎麼樣呢?
2011年 1月22日起名為《少數人》的一篇關於「全球上層人士」的特別報導討論了世界1%的上層人口掌握著世界43%的財產、10%的上層人口掌握了83%、而下層的50%人口只擁有全球財產的2%的經濟不平等現實;各行各業為上層人士服務的知識階層也隨之大幅度的改善自己經濟地位等等故事之後,留給讀者一大批充滿希望的評語,諸如:「能改變世界的不是血統或者財富,而是想法」;「在民主系統里,菁英會為大眾服務」 「巨富的慈善家會主動緩和社會矛盾和不平等」 等等。

但是吸引我的是在第12頁的關於」Bilderberg Group" 的一段話,網上很多關於這個組織的陰謀論盛行很久。 而《經濟學人》解釋說,這個組織內部的全球菁英舉足輕重,保證他們的對話不公佈,才能讓成員們開誠佈公的談問題。去年的 Bilderberg Group 美國前財長,哈弗校長larry summers,德意志銀行行長,殼牌總裁,西班牙總理,聯合國世界食品計劃負責人, 比爾蓋茨等人一起討論包括歐元能否存活下來等各類國際問題。《經濟學人》的兩個編輯也應邀參加,但是不能報導任何東西。

這就有點讓人不爽了。 沒有什麼比」秘密「更能樹立不平等觀念的了。所謂的民主,是建立在公開討論的基礎上。 網上的陰謀理論也針鋒相對的指責這小挫」國際菁英「的不可一世,認為自己的想法可以掌控世界前途。 從這點看,《經濟學人》是一種菁英讀物——認為自己身處人類的社會地位階梯上層,可以影響世界未來的,不必向「非菁英」解釋,世界為什麼被我們設計成這樣。

很遺憾,我不相信《經濟學人》的未來。我相信這部影片的思路: 每個世界公民對世界經濟運作的方式的理解,充分交流才能保證世界穩定,公平,和人道。

這就是對 「經濟金融教育憲章化「 的要求——要民主國家的公民不斷學習和交流這方面的資訊——而不是對某種經濟理論的精通或者對某個操縱股票在行的老頭的篤信。

這部影片是能讓人明白」陰謀論'式的經濟理論為什麼不能打動大眾,促使他們去暴動,而是應該通過已有的制度工具:法院,議會,選舉,宣傳正確的思路,逐步的改變大眾的認識,改變現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