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上傳奇--I Wish I Knew

海上传奇/上海传奇/IWishIKnew

6.9 / 838人    125分鐘 | 138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演員: 趙濤 潘迪華 韓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繩

2010-07-12 04:17:14

《海上傳奇》:迷失在上海


        同樣是外鄉人看上海,香港人王家衛通過《花樣年華》勾勒出一個如旗袍包裹下的慾望軀體的曼妙曲線,台灣人侯孝賢在《海上花》中感喟的是在逝水年華中漸漸遠去的花團錦簇,而山西人賈樟柯的紀錄片《海上傳奇》帶給我們的則是無法共鳴的浮光掠影。這是一片敘事的殘垣斷壁,茫然地行走在瓦礫之間,我感覺很無奈。
        《海上傳奇》讓我想起了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美劇《迷失》,紛繁的線索和講述力圖建造一個遊刃於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的敘事迷宮,但隨著碎片式浮生的疊加和放大,原本應該清晰的邏輯動機和情感線索逐漸被湮沒,觀眾可以產生記憶的只是其中靈光閃現的橋段式講述,但卻無法將它們統一在影片的主旨之下。
        《海上傳奇》有點像浮沙上的城堡,不用說風吹浪打,可能一個手指頭就可以讓它轟然倒地,留下的只是一地的散亂素材,當然這一地的散沙之間也有耀眼之處,如老照片中微笑赴死的英俊面孔,簡陋的舞會上老克臘穿越感十足的自我陶醉,都會讓人感受到影像背後的無奈滄桑。另外影片中最有價值的講述是有關國共關係和文革的歷史風雲,韋然平靜地回顧著母親上官雲珠被逼致死的經過,這樣的講述他應該已經經歷了很多次,淡然的表情與血腥的真相形成鋒利的對比,這樣的內容能夠在內地的大螢幕上出現,已經善莫大焉了。
        但是作為一部紀錄片,做到以上這些是否就足夠了呢?紀錄片最大的價值在於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世界和發現真相,但是在《海上傳奇》中,我看不到賈樟柯的視線,他在這裡只是一個傾聽者和篩選者,全片的構架是無主旨無技法的羅列。用18個人的經歷涵蓋掉上海六七十年的風雨滄桑,這一點都不難,關鍵是你要引導觀眾通過歷史去觸摸到什麼,作為一個導演你到底有沒有一個統領這些素材的思想脈絡和感情支點,每段講述之間有沒有內在的情感互動和邏輯推動,反正在這兩小時時間內,我是看不到這些的。這就好像是賈樟柯組建了一支由各自為戰的11名前鋒組成的足球隊,也許這些明星前鋒個人能力很突出,但卻不可能形成摧城拔寨的合力。把陳丹青和韓寒作為一條項鍊的頭尾抻起來,我看到的只是散亂的大珠小珠落玉盤。儘管賈樟柯在採訪時用了變焦搖移和人物鏡像等技術手段,但在本質上,《海上傳奇》還是一部電視訪談集錦而已,甚至在深度上連電視訪談都不如,我走不進任何一個講述者的心裡。
        趙濤這個行走者的設計可以算做是賈樟柯為了強化影片電影質感而做的努力,但這成為《海上傳奇》最可笑的部份。自始至終的幽怨表情配合著假天空的空鏡,讓趙濤看起來很像是電視旅遊節目中無話可說的蹩腳的外景主持人,我實在不知道該調用什麼樣的情緒來配合她的反覆而單一的出現,況且她的氣質距離上海這個城市實在是太遙遠了。也許上海土著會通過那些精緻的畫面中熟悉的景物得到些許興奮感,而某些高端觀眾則可能從影片的色調、剪輯上通過過度解讀的方式去獲取意淫中的快感,但我覺得這都與影片本身無關的。另外,《海上傳奇》中對《小城之春》、《戰上海》、《海上花》等幾部老電影的緬懷式再現,讓影片帶有了點文藝青年般的純真和可愛,從現場觀看的效果來看,反而是這些段落帶給觀眾更大的趣味和共鳴,賈樟柯有沒有想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海上傳奇》很容易讓人想起賈樟柯之前的作品《二十四城記》,儘管《二十四城記》的偽紀錄片風格招致了諸多的非議,但同為用個體回憶來構建歷史進程的模式,我更喜歡《二十四城記》,因為賈樟柯在這裡對素材有掌控力,大時代背景下個人命運的被裹脅這一命題被逐步深入地被論證和體現著。而這樣的掌控力在《海上傳奇》中我看不到,對歷史的回顧只有在被現實關照的前提下才有意義,但賈樟柯並沒有在《海上傳奇》中提供相應的思想出路,拍這樣的城市人文史,他並沒有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