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璀璨瞬間--Everlasting Moments [DK]

永恒记忆/永恒时刻/玛拉拉森的永恒记忆

7.5 / 5,780人    131分鐘 | Australia:106分鐘 (short version)

導演: 揚托爾
編劇: Niklas Radstrom 揚托爾
演員: 瑪莉亞‧海絲珂寧 麥可佩斯伯蘭特 賈斯柏克里斯汀森 Emil Jense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0-07-06 15:35:29

超越與留守


        攝影藝術在我看來一直是項文藝味道很濃的行當,而一部講述攝影的電影,也似乎天然的會帶上這種文藝的調調。《永恆時刻》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這是瑞典首位女攝影師瑪拉•拉森的傳記電影,與很多類似電影表現傳主的成就或者精神上的超凡脫俗或者天賦異稟不同,這部電影充滿了文藝的氣質,卻帶著生活的寫實;洋溢著精神上的超脫,卻又表現著立足於人間的苦澀。瑪拉•拉森,一個開創性的人物,她在精神上看上去超越了同時代的女性,但是最終依然還是被時代超越,她的命運難免讓人百感交集,很難對其人生蓋棺定論。

        這部電影的開始一段,讓我想起了那部講述法國平民畫家賽哈芬妮•路易的傳記電影《花落花開》,雖然瑪拉•拉森沒有賽哈芬妮•路易那種怪異的性格特徵,但是同樣是一個平凡的中年婦女,與賽哈芬妮•路易相比,她還多了一個有幸而又不幸的身份,即一個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作為那個時代的女人,她不可避免的受到男人世界的束縛,在這部影片中,某種程度上切入的就是她與生命中的男人們的生活、交流和戰爭。影片開場,瑪拉的丈夫給人以辛勤工作支撐整個家庭的感覺,但是很快,幻像被打破,從他因為小錯就用皮帶狂抽孩子到酗酒後與工友互毆,進而將妻子打的頭破血流眼睛浮腫開始,他身上的狂躁與大男子主義傾向就展露無疑。接下來,瑪拉•拉森生命中的另一個男人出現在螢幕上,那就是她病重的父親,面對被打腫臉的女兒,他竟然沒有一絲憤怒和安慰,而是以這是上帝的旨意,勸女兒忍耐,而非離開丈夫。影片開始短短的30分鐘,瑪拉•拉森的生活環境就已經被交代的很清楚了,這是20世紀初,是一個從父從夫的時代,是一個女權尚未喚醒的時代,作為一個底層的家庭婦女,她被時代緊緊的禁錮,感受著這份沉重,在艱難的生活和丈夫的辱罵拳腳下忍辱負重,而她的丈夫則毫無愧疚的酗酒宣洩,在外與情人風流,在他看來這天經地義,他的妻子無理也無力反抗。而瑪拉•拉森的丈夫生活的是一個勞工權利倍受壓抑的年代,面對高強度的勞動下微薄的工資,面對隨時的失業危險,社會意義被壓迫的他,在家中對妻子施加著家庭中的壓迫和暴力,暴力常常就這樣在整個社會傳播。而同時,片中也交代了社會主義思想正在當時的老公中傳開,也包括了暴力反抗的薰陶,而當這些勞工們眼看似乎有了一絲寄託時,在他們的躁動不安下,瑪拉•拉森卻尋得了另一種寧靜的寄託和思想的革命。

        瑪拉•拉森在去照相館變賣一部她購買獎券偶然得到的相機時,遇到了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男人:照相館的老闆。在照相館老闆的勸說下,她嘗試著拿起相機,從此,透過鏡頭,她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與男人們通過暴力對現實表現不滿不同,這個經受了太多家庭暴力和屈辱的女人,用鏡頭去尋得心靈的另一份寧靜,並改變了人生深層次的軌跡。不少社科學家都提到過工具的隱喻意義,即工具看似物化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卻又常常從精神層面改造個人與世界。攝影對人類精神層面的影響比其它工具來的更直觀,憑藉攝影,時間被留住,給人以美好的回憶,更給人一種對生活控制力的自信,生活從此不是按照時間軸被推動著向前,而是可以留下一個標記,可以以這個標記勾起對那一刻的記憶。對於瑪拉•拉森來說,她長期處於對自己生活的失控狀態,無法躲避拳打腳踢,無法干涉丈夫的出軌,而自從拿起了相機,她突然發現她可以控制鏡頭對向何方,控制審視生活的距離,控制鏡頭涵蓋的人群,她突然發現,生活原來是可控的。從此,她的精神實際改變了,她快樂的生活,甚至對丈夫的出軌與否都感到無所謂。而慢慢地,社區里更多的人請她攝影更加深了她的這份自信,她的社交圈子被打開,她也充滿了更多的自主性,小小的鏡頭讓她面對的依然是這個保守的城鎮,大男子主義控制下的家庭,但是又讓她得以超脫這一切。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丈夫在影片前段看似為所欲為,掌控一切的狀態後,卻陷入了萎靡與困頓,革命喧囂下,他終究面臨失業困境,面對心靈的空虛,而酗酒也愈加嚴重。而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妻子不再對她「懼怕」,這是大男子主義者的危機,他們總是期待女人對他表現出依賴,表現出敬畏,而對於出軌,他一方面不希望妻子發現,另一方面又希望妻子知道卻只能忍辱負重的忍受,表現他的不可一世。然而,瑪拉•拉森卻因為攝影,不再對他表現那麼多的敬畏,是的,她依然要對他顯得禮讓三分,卻在精神氣質上少了那份卑賤的屈從。所以,對於正鬱悶的丈夫來說,妻子不再帶上害怕的面容讓他感動挫折,妻子臉上帶著更多的微笑讓他失落,他甚至因此對小小的照相機吃醋,帶著悲憤和暴怒的語調斥責妻子,而攝影確實已經成了瑪拉•拉森的生命,這種矛盾在片中激化到最後,甚至讓丈夫險些失控殺了妻子。

        瑪拉•拉森在精神層面超越了時代,但是卻無法做到徹底的超越,本片讓人感到一絲無法言說的惆悵正緣於這樣的命運困境。瑪拉•拉森與照相店老闆有著一絲曖昧的精神上的感情,儒雅溫和的照相店老闆給了瑪拉•拉森與丈夫截然相反的感覺,當他決定離開之時,對於她卻是人生一次情感的打擊,兩人分別一幕讓我想起了《廊橋遺夢》片末,在雨中,伊斯特伍德帶著期待的離開,希望梅爾•斯特里普能夠跟上,與他一同去為愛出走。而本片這段,同樣帶著一種雙方的不捨與猶豫,當瑪拉•拉森糾結許久追逐向精神戀人奔去的腳步時,卻只能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瑪拉•拉森最終如同他父親所說的,沒有離開丈夫,儘管她看上去已經有了離開的底氣,在片中女兒的敘述中,也對此無法道明原因「但是為什麼媽媽和爸爸相守在一起,這個問題,我永遠得不到答案」。最終,夫妻倆和孩子們繼續生活,瑪拉•拉森因為心臟病死去。而生活,就如連續不斷的照片組成,你總有一些或者構圖、或者光線、或者表情、或者配飾不足留下遺憾的照片。作為觀眾,我多麼希望瑪拉•拉森有個更加完美的歸宿,但是在那個時代,她畢竟用相機打開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這,已經是一種令人欣慰的突破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cfca218dadabb0a34fa41b2.html   舉報
評論